兔子洞文化的《怪兽》降临,灾难题材与网大能否“适配”?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奇艺网络大电影 作者:小7选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dCKRVmemIcF64QQ_r_MNg
随着网络电影产业的不断成熟,流畅的“产业链”基本已经形成。“选定类型→打磨合适的剧本→快速成片→上线”的快速产出操作中,难免出现类型扎堆、题材重复的现象,行业对新题材、好内容的需求迫在眉睫
所以,当小7看到“怪兽来袭,生死存亡”的slogan时,内心还有点小激动呢。这种“新鲜”的感觉,配合海报食用更佳。

一群人在一辆大巴车上陆续醒来,发现大家不仅身处在一片荒漠之中,更恐慌得是所有人都失去了记忆。怒气冲冲跑下车试图寻找出路的人,身体却在一阵风沙之中四分五裂,丢掉了性命。

充满悬疑、血腥的开头,不禁让小7想起美国灾难电影《迷雾》。小镇上超市门外那层仿佛永不会散的迷雾,是“幼年”小7噩梦来源之一。

美国电影《迷雾》
经历了嗜血的风沙,只有五个各自"心怀鬼胎"的男人和躲在车里哭泣的小女孩,逃过了一劫。同样失去记忆的小女孩,管每一个男人都叫“爸爸”,她的天真、善良和信任,让五个男人慢慢的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逐渐把保护她放在了比自己求生更重要的位置上。
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网大可以挑战灾难题材
灾难片是以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天灾人祸为题材的影片。
常见的题材有:1、以空难、船难、天然灾害或陨石撞击为母题;2、近代的外星人入侵或怪物突变的电影;3、由于全球暖化,关于气候变迁的议题也加入灾难类型行列中
严格意义上而言,《怪兽》不完全属于上述的情况,但这也正是它的巧妙之处。
电影用“行进在隧道里的大巴穿越到地球之外的荒漠,从不定时出现的光圈中才可返回地球”的设定,将故事背景细碎的藏在情节发展中,弱化了观众对不合理性的注意,但同时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怪兽》架空时间和空间背景,将故事发展置于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外星球荒漠。 相较于在城市或搭景拍摄动作性的灾难场面,是一种控制、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天然的风沙有助于悬疑氛围的渲染,同时环境的单一有利于观众集中注意力在内容本身,忽略逻辑上的瑕疵。

对于以“怪兽”为灾难主角的电影来说,特效十分重要。此次《怪兽》请到了经验丰富的EdSenses CG特效团队,力求“怪兽”的骇人效果。
当然,从电影片尾字幕中可以看出,成本限制仍然是影响电影质量的重要原因。怪兽与人的交互上存在硬伤,部分暴力镜头的特效略显粗糙。从上线几天的弹幕评论当中可以看出,部分角色的塑造上略显过度。

导演、编剧戴金垸以一己之力撑起后期制作
科幻+悬疑+动作,这在国产影视剧中也并不见。除了和异形怪兽搏斗的动作场面,面对灾难时人性的复杂和冲突,情感的递升这条主线内容完成难度巨大。80分钟的时间,有限的拍摄周期和投资成本中,这可能不是一次标准的工业流程作品,但这次尝试,本身已是一种进步和信号。
找准目标受众,坚持对擅长的题材类型深耕
《怪兽》由兔子洞文化与北京文化、华策影视深度合作联合出品。内容 虽然大胆,但并不盲目。《怪兽》在项目最早期的出发点,就十分清晰的定在了“在稀缺题材上打造强冲突类型片”的定位 。
《怪兽》希望用科幻和悬疑的元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最终仍是希望用“性本善”的人性和亲情来打动观众,为年轻观众传递有正确、积极价值观和向上力量。

2017年8月上线的《孤岛终结》开创了网大中的“软科幻”题材,10月上线的《海带》更是用高口碑证明了“软科幻”类型的潜力。而如今,《怪兽》将这类影片进一步推向商业化,尽管它并不完美,但是一次值得鼓励的尝试。
下一个内容蓝海,或许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