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孙悟空原型神猴哈奴曼(Hanuman)
哈奴曼(Hanuman)是印度最受欢迎的神圣人物之一,他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一只拥有超凡力量的神猴,又被称做“风神之子”。他是风神伐由(Vayu)和阿南塔(Anjana)的儿子,也是毗湿奴(Vishnu)第七个化身罗摩(Rama)最忠实的仆人和朋友。他聪明非凡,力能排山倒海,善于腾云驾雾,变幻形象和多次救助罗摩,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他经常以双手合十、虔诚地跪在他的主人罗摩(Rama)和悉达(Sita)面前或像是撕开自己胸膛的样子出现在印度与尼泊尔的绘画和雕刻中。有时他还被画成手托喜马拉雅山峰飞在空中,手打着以示去除恐惧和给予祝福的手势……。印度人在遭逢危难之时,都会念诵《哈努曼颂》(Hanuman Chalisa)以保平安。 以梵文写成的印度历史悠久的伟大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大约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作品,记述十车王国王大刹拉达的长子罗摩,生有圣德和神力,他是大神毗湿奴化身。娶了美丽的悉达为妻。大刹拉达的次妻听信了谗言,离间罗摩父子的感情,把罗摩驱逐出去,作了十四年的流浪。罗摩在途中,遇着女妖苏白;苏白爱上了罗摩,而罗摩不睬她, 这引起了一场斗争。苏白大败之后,奔向楞伽,求救于她的哥哥罗刹恶魔罗波那(Ravana),把悉达的美貌说给他听,罗波那果然动心,驾了云车,用计赚开罗摩,把悉达劫到楞伽(Lanka)去。悉多被楞伽城十头魔王罗波那用计劫走。罗摩失去了他的妻子,决计报仇,遂求救于猴子国王须羯哩婆。猴子国有一个大将,名叫哈奴曼,有大神通,能在空中飞行。罗摩让哈奴曼前去帮助须羯哩婆夺回克里斯(听歌)金达王国王位,而须羯哩婆则帮助罗摩寻找妻子。须羯哩婆夺回王位后国以后,立即派出猴兵猴将,到大地各处搜寻悉多踪迹。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僧婆底。僧婆底告诉他亲眼看到罗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罗摩于是率猴兵来到海边。他派哈奴曼过海去侦察。哈奴曼一跳可以从印度跳到锡兰(楞伽),他的身体大如大山,高如高塔,脸放金光,尾长无比。他替罗摩出力,飞到楞伽,寻着悉达,替他们传达信物。他往来空中,侦探敌军的消息。在《罗摩衍那》中描述哈奴曼一跳从印度跳到锡兰(楞伽):“那是世间可见最棒的一次飞跃,哈努曼一个健步,身后的气流将花瓣和花蕾震落,如点点繁星般从枝头纷纷落下。沙滩上的动物们向哈努曼欢呼致敬,因为它们从来没有目睹过如此壮举。之后,那股气流开始燃烧起来,天空中布满了火烧云……”。 哈奴曼找到海边,得知了悉多被囚禁在楞伽城罗波那的御花园里。罗摩将一枚戒指作为信物让哈奴曼带给悉多,悉多见到哈奴曼后告诉他,自己等着罗摩亲自将自己救回。为了试一试恶魔罗波那的威力,哈奴曼大闹楞伽城,最后他故意被魔王擒住,被罗波那把油涂在他的猴尾巴上,然后点起火来,那其长无比的尾巴烧了起来。哈奴曼神通广大,他伺机逃脱,所到之处,烈炎随之,他们不但没有烧死他,反而被哈努曼借此,用他尾巴上的大火把敌人的都城楞伽烧玩了。然后纵身跳过大海,向罗摩复命。 有一次,哈奴曼飞向楞伽时,途中被一个老母怪(Surasa)一口吞下去了。哈奴曼在这个老魔的肚子里,心生一计,把身子变得非常之高大;那老魔也就不得不把自己的身子变大,后来越变越大,那妖怪的嘴张开竟有几百里阔了;哈奴曼趁老妖身子变得极大时,突然把自己的身体缩成拇指一般小,从肚里跳上来,不从嘴里出去,却从老魔的右耳朵孔里出去了。 罗摩在海神的帮助下,派那摩、尼尔修造了石桥,带领着猴子和狗熊大军跨过了大海,来到罗波那的王国楞伽城。但罗摩的弟弟被打伤,只有喜马拉雅山的神草能挽救生命,这次,哈奴曼飞到喜马拉雅山中去寻防仙草,遇着一个假装隐士的妖怪,名叫喀拉,是罗波那的叔叔受了密计来害他的。哈努曼出去洗浴,杀了池子里一条鳄鱼,从那鳄鱼肚里走出一个受谪的女仙。那女仙叫哈奴曼防备喀拉的诡计,哈奴曼便去把喀拉捉住,抓着一条腿,向空一摔,就把喀拉的身体从希玛拉耶山一支摔到锡兰岛,不偏不正,刚刚摔死在他的侄子罗波那的宝座上!哈奴曼到了喜马拉雅山,可又分不出哪种药是能治病的,于是哈奴曼就把整座山都搬回来了,挽救了罗摩弟弟的性命。 哈奴曼勇敢机敏,能腾云驾雾,火烧魔王的楞伽宫,飞到喜马拉雅山取回药草,救治罗摩的伤兵等等,终于帮助罗摩征服了强敌,救出悉多。在《罗摩衍那》的最后一卷中,圣人瓦勒弥克依讲了哈奴曼的出生和童年时光。在幼儿阶段,哈奴曼有一次误把太阳当水果。当他试图去抓太阳时,仙人因铎把他从空中打下来,并用自己的霹雳打碎了他的下巴。后来,哈奴曼那慈悲的父亲风神,引诱起他半神人给哈奴曼大量非凡的恩惠。这使得哈奴曼变得身强力壮,具有神奇的才能,并因此而闻名于世。 哈奴曼是深受印度人民欢迎的一个神话形象,他神通广大、是妖魔鬼怪的克星。哈奴曼的形象像极了我国《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孙悟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胡适、陈寅恪等都认为:孙悟空原型即取自哈奴曼,随着佛教的东传中国,《罗摩衍那》记载的「楞伽城大战」(Battle of Lanka)中大闹无忧园的情节,被编成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季羡林在《印度古代文学史》提到:“汉译佛经中的故事内容和『罗摩衍那』几乎雷同,『罗摩衍那』内叙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猴神哈努曼,帮助罗摩(主角)打赢胜仗,孙悟空灵感极可能由此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