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真丝地毯的欧洲发展及收藏价值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繁荣的塞尔古土耳其帝国战败,康斯坦丁堡陷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在这个版图辽阔的帝国,手织地毯开始蓬勃发展,并传入欧洲。手织地毯曾出现在马可波罗等欧洲旅行家的游记中,并被众多的欧洲绘画大师所临摹描绘,频繁出现在西方油画中。手织地毯从十五世纪开始进入到欧洲的皇室、教廷和贵族的生活中,被视为天鹅绒一般珍贵。

进入到十九世纪,诸如葡萄牙、波兰等这样遥远国家的皇室宫殿及行宫,也开始在波斯地区订制图案设计特殊的手织地毯。在1867年巴黎万博会中波兰贵族向世人展示了许多制作于十八世纪,精美的伊斯法罕波斯手织地毯。

二十世纪初,东方手织地毯开始进入到西方国家的富有家庭,不仅起实用与装饰效果,更被视为艺术品,具有丰富的图案涵义及色彩,和对东方文化的想象。
在今天的西方主流社会中,手织地毯文化已浸透到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家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张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手织地毯不仅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表达了主人的文化品味和生活方式。西方消费者们早已意识到手织地毯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增值潜力和收藏价值。
“从收藏角度看,纯正手工制成的波斯地毯无疑也是极具投资价值的艺术收藏品之一。”天津市民间收藏协会会长赵文波表示,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一些古董级的波斯地毯可拍出百万美元的高价。

古董波斯地毯可拍至3百万美元,阿富汗的手工地毯可拍数十万美元,即便是当代手工地毯,在工艺精湛、用料考究的前提下,也可卖出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人民币的高价。

世界上最出名的三种地毯分别产自波斯、中国和土耳其。在品种众多的地毯家族中,被称为“地毯中的劳斯莱斯”的波斯地毯无疑最受地毯收藏者们的推崇。

此外,手工地毯以纯手工制做,多以纯羊毛和真丝为材料,前后经过图案设计、配色、染纱、上经、手工打结、平毯、片毯、洗毯、投剪、修整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可以将几十种色彩和谐地糅合在一起。选择紧密精致的毯面可以使地毯的寿命延长到几十年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