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为活动(二)
从生活活动的意义到文学活动的意义
一、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1.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动物对事物的感知是单一的、本能的。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人的感觉是多样化的: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
案例:朱光潜《谈美》中,科学家看到一颗古松会自然而然去想它属于哪种科属,伐木工看到首先想到的是能挣多少钱,这就是人对自然界产生的功利性的感觉,画家看到就会想着把它画得美,这就是人的感觉的诗意性。所以人类活动的意义是多重的,经济方面的、革命实践的意义等等。
案例:《诗经‘硕鼠》文学作品中的老鼠不再是人人喊打的,而变成美的,这就是不同的人类活动产生出的不同意义。
2. 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文学创造产生于人的审美性的需要。人的生产是全面生产,包括生存生产,也包括审美生产,而文学创造就是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所以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
3.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彼端。“——陆机《文赋》
二、文学活动的地位
人类活动有两大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物质实践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文学创作是建立在拥有创作物质条件的基础之上的。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有很多种,文学活动是其中的一种。
Ps:
(1)人类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
1. 理论方式:理论性和认识性,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2. 宗教方式:宗教性和幻象性(内心超自然性的信仰),宗教意识活动、宗教观念、迷信观念等
3. 从实践到精神的方式:伦理性和意志性(内心意志力量的驱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
4. 艺术方式:审美性和情感性:各种门类的艺术包括文学。
(2)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和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的认识:意识形态是个体与现实的一种想象性关系,也就是个体对自己在现实中所处的位置的想法,这个就叫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形态精神活动包括高一级的面向理想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另一种是相对接近生活实际和现实的政治、法律、道德等。而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就是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