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南北生活差异
查看话题 >东北人和福建人吃的一样吗
时常有人问我“你和你老公的生活习惯会不会很不一样?”
我通常都回答“不会啊”。但后来仔细一想,差异其实还是有的。
毕竟一个福建人,一个东北人。
一个沿海,一个内陆。
一个女,一个男。
一个智慧,一个。。
总之,不管是生理结构,文化传统都是不一样的。
首先说说饮食。
我跟吴博这些年在吃饭上整体是和谐的,因为吴博在湖北上了四年大学,而我的大学四年在河南(湖北在南方,河南在北方,是不是有点拗口?)相互间提前对异域文化做了预习和适应。
但大矛盾没有,小冲突不断。
比如在吃包子这件事情上,我俩就无法达成一致。吴博的饮食喜好其实简单的很:爱吃肉,不爱吃甜食。所以他只吃肉包,对甜包子看都不看一眼。而我的喜好就比较复杂了,有时爱吃肉,有时爱吃甜食,完全凭心情。
我们福清有一种包子馅,是用地瓜做成的。先把地瓜推成1厘米左右的薄片,花一个月的时间放在太阳底下暴晒风干。于是便变成了硬邦邦、像石头一样的地瓜片。但味道却好极啦,用它代替地瓜来煮粥,口感更厚实,更有韧性。是福清人至爱的主食。最妙的是,用地瓜和地瓜片一起煮粥,却不放一粒米,煮出的汤水清甜爽口,地瓜软糯甘甜,在夏日里痛痛快快地吃上一碗,能扫去一身的闷热,浑身舒畅,妙不可言。
福清人灵机一动,又把地瓜片碾成粉,塞到包子里当馅。用它做出来的包子,有股子地瓜的清香,又不似红豆包那么甜腻。是我在素包中的最爱,和紫菜肉包并列为我心中的“包中姐妹花”。
地瓜片在我们福清农村人家中,煮食的频率是很高的。吴博第一次在我家吃到地瓜片时,我妈担心他能否吃的惯。那时他不好意思说实话,客气道”还行还行,挺好吃的“。后来才偷偷告诉我,这东西怼的他消化不良,从此再不让他吃了。自然地,他对地瓜片包子更是接受无能。在我的强烈安利下,他只勉强啃了一口,用他的话说,那是一种”面粉包着淀粉的口感“,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爱吃这东西。这也成为我们在饮食和谐道路上一条最为巨大的鸿沟。
不过,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说起来,福清人的饮食喜好是挺小众的,地瓜片这东西,确实只有福清人才吃。福清最具标志性的小吃是光饼,据说是戚继光当年在福清行军打仗时发明的。乍眼一看,普普通通,就是一块撒着芝麻的烤饼,吃起来,更是平平无奇,外皮酥脆,内里绵软。但却就是这几口朴素的味道,福清人走到哪里都惦念。不管是光饼,还是福清的番薯丸,海蛏滑粉,都和地瓜片一样,都只在福清人当中流行。海外的唐人街,也卖这些东西,却是专门卖给福清人的。
光饼之流自然也没能得到东北大哥吴博的接纳,好在我们一直在外地,这些东西是想吃也吃不到,所以没有在我们俩之间掀起什么腥风血雨。我也只能抱以一个仙女的气度,哼,道不同不相为谋。
虽然吴博对我们福清美食有颇多非议,我对东北菜却颇为包容,不支持不反对,不偏爱不仇视。
有一年我在东北过年,自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从二大爷三大娘家,吃到四姨五叔家,直吃的吴博油光满面,肥头大耳。
东北人神奇处在于似乎每个人都hold得住大场面,锅起刀落之间,刷刷刷就能做出一大桌子十几个硬菜。小仙女又敬又愧地往桌前一坐,总感觉哪儿好像不太对劲。哦,这是一桌子酱油色的肉菜,红烧大肉,红焖大鸭,油炸大虾。行,那吃点素菜吧,扫视一圈,怎么没有青菜? 哦,在这儿呢,一个大盘子里堆着黄瓜段,菜叶,大葱——都是生的。一抓,一蘸,大家都吃的很香。长辈看我矜持,招呼我快吃啊婷婷别客气。殊不知我是无从下嘴。
除了油腻,还有咸也是难以接受的。刚开始吃我婆婆做的菜时,咸的我直咋舌,想起我在河南四年被咸味支配的恐惧。好在婆婆在福建待了一年口味也变得清淡了,不知道她回东北后是否又被荼毒回去了。
但抛开重油重盐来说,有些东北菜还是很不错的。我在哈尔滨吃过一家铁锅炖,服务员穿着大花棉袄,顾客往炕上一坐,铁锅里炖着鸡肉粉条,锅边烘着玉米大饼子,香气扑鼻,回味无穷。
东北菜馆在南方其实也挺受欢迎,锅包肉,地三鲜,猪肉炖粉条。但南方的东北菜馆其实都经过异化了,为了迎合南方人清淡的口味。前阵子吴博的好朋友张遥来厦门玩,带他去《老知青》吃了东北菜,张兄毫不留情地评价说“这味道在东北绝对活不下去”。
好在,吴博在南方生活了这么多年,他的口味并没有强烈的东北特色。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基本没有什么大矛盾,还算的上是琴瑟和鸣。更何况,他是比较会做饭的那个人,俗话说,谁掌勺,谁做主,我还能提什么要求呢。
我们俩在饮食上还有一个巨大差异,就是对食物好吃与否的评判风格上。
从身材上来判断,吴博应该是个什么都爱吃,什么都好吃的随和吃货。我则是对食物比较挑剔的那个人。
但事实上,假如我们俩都是考官,食物们是考生。那么在我这里,应该是很多人不及格,但也有很多人能拿到90分甚至满分。
而在吴博那里,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一两个90分,一两个不及格(比如地瓜片就在此列),而绝大多数成绩,就在6、70分的及格线徘徊。
所以,虽然我不喜欢吃的东西挺多,而且不喜欢就一口不吃,比如苦瓜,猪肝,茄子。但我也很容易觉得一样东西“超好吃”,泡椒田鸡超好吃啊,干锅肥肠超好吃啊。
可是相比较之下,吴博就无趣的多啦,虽然很少有他很讨厌吃的东西(除了地瓜干),但也极少有食物能得到他“超好吃”的评价。
他自诩为是标准评价比较高,但我嗤之以鼻,明明就是难以讨好嘛。你觉得这个好好吃,那个也好好吃,问他,他永远是“还可以吧”“还行”。
太扫兴了。
其实在这一点上,就是我们俩的性格特点的真实写照。
我是那种情绪比较极端的人,容易大喜大悲。好就很喜欢,不好就很讨厌,忽而欣喜若狂,忽而低落失望,像是疯了以后的欧阳锋。
吴博却是那种永远情绪很平淡的人,什么都“还可以”“还行吧”,没有什么大喜大悲,像是离开古墓之前的小龙女。
你说你是更喜欢欧阳锋,还是更喜欢小龙女。
——小龙女,因为小龙女长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