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笔记(三)——希腊文化与印欧民族
希腊文化—在马其顿、叙利亚、埃及风行
(一)犬儒学派
缘起:苏格拉底注视商品摊子说“这些东西中有太多我根本不需要”(节俭生活)
创始人:安提赛尼斯 代表:戴奥基尼斯(木桶哲学家)
1. 幸福不建立在环境的优势(eg物质丰裕、身体健康-稍纵即逝),每个人都可获得幸福,一旦获得不会失去
2. 无需担心健康,不用苦恼生老病死
3. 也不用担心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别人的痛苦(犬儒主义)
(二)斯多葛学派
缘起:赫拉克里斯
创始人:季诺 代表:奥瑞利亚斯、西塞罗(人本主义:个人是人类生活重心)、塞尼卡(对人类而言,人是神圣的)
1.每个人是宇宙常识一小部分,每个人是一个“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缩影
2.宇宙间有公理/神明的律法存在,神明律法建立在人类理性和宇宙理性之上,不随时空改变;
3.人类受神明律法管辖;各国通行律法是模仿大自然法则
4.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一元论)
5.民胞物与,关心政治
6.自然现象(生老病死)是遵守大自然法则,人要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
7.每一事物发生有其必要,不用为欢乐所动(斯多葛式冷静),外在事物不重要
(三)伊壁鸠鲁学派
缘起:1.阿瑞斯提普斯认为人生目标是追求最高度感官享受(人生至善之事是享乐,至恶之事是受苦),希望发展一种生活方式以避免所有形式痛苦2.德谟克利特斯认为人死后没有生命,“灵魂原子”会四处飞散
创始人:伊壁鸠鲁(花园哲学家)
1. 乐趣计算——1.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乐趣,要同时斟酌其副作用2.在追求短暂快乐时要考虑是否有其它方式可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快乐
2. 快乐要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欲望要克制)和平和(平和心境可助忍受痛苦)原则
3. 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只要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当死亡来临,我们不再存在
4. 人应该拥有一个“哲学药柜”,存储四种药方(四种药草: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5. 对政治或团体生活不感兴趣,劝人“离群索居”
(三)新柏拉图派
代表:普罗汀
1.世界横跨两极:一端是“上帝”的神圣之光(存在),一端是完全黑暗(不存在,只是缺少亮光照射);灵魂受神圣之光照耀,物质位于并不真正存在的黑暗世界;自然界的形式是微微受神圣之光照耀
2.真实世界像一堆野火,发出火光的是“上帝”,火光照射不到是物质,最接近上帝的是永恒观念,灵魂是飞散的“火花”,离上帝最远的是泥土水石头
3.神秘主义
① “我”不是真正的“我”,有时会体验到一个更大的“我”—“上帝/天地之心/大自然/宇宙”,物我交融,“失去自我”(即神秘经验,灵魂和上帝合而为一),体验方法是“净化与启蒙”、简朴生活、练习静坐
②西方(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见到的是一个人形的上帝,上帝存在于大自然与人的灵魂中,也同时超越万物之上
③东方(印度教、佛教、中国宗教):与上帝/天地之心水乳交融;余维卡南达(印度)说无神论者是不相信自己的人,不相信自己灵魂的神圣与可贵;拉德哈克里希南(印度)说爱邻如己,因为邻人就是自己,只是幻觉中把他当做别人
印欧民族
使用印欧语言
范围:所有欧洲国家(除了讲菲诺攸格里克语族语言/巴斯克语)、印度、伊朗;四千年前,黑海、里海为中心的印欧民族,往东南至伊朗和印度,往西南至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往西至法国和英国,往西北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往北至东欧和俄罗斯
1.宇宙间有许多天神(“多神论”);经常制作描述诸神的图画雕刻
2.历史是循环的,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3.世界是善与恶互相对抗的场所,试图“预测”世界未来
4.以一种哲学或“思索”观点看世界,视觉是最重要的感官
5.相信灵魂转生/生命轮回;方法是相信清静无为退隐山林/禁欲苦修不食烟火可以使灵魂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