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了6年的项目管理工作志后,最大的感悟:时不我待
“第一次给客户打电话介绍自己时,一定要让客户记住你的名字和电话”
“公关不是生意,事情是第一位的”,在广告公司的总裁曾说的一句话,至今也没太明白其含义。
“用你的专业去影响客户”,毕业半年后进入大型广告公司记住的一句话,快8年了,至今都在践行着。
2011年毕业旅行半年后加入了北京一家舆情公司做编辑,与其说编辑不如说成文案,不需要创意加工只需复制粘贴的“机器人”,后来才逐渐意识到,它有个高大上的专业名词--危机公关。在北京快节奏高压力的情况下,这份工作没啥刺激,几乎不用加班。
不是为了多崇尚的工作,只是基本工资已满足不了在北京的开销。后来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广告公司,那里的人至今未与任何一人保持联络,但短短的几个月的经历让我后续的职业生涯走的轻松很多。进入公司挺富有戏剧性的,找了张北京地图,在上面传媒行业集中的区域划了5个圈,面试成功就工作,不成功就去流浪全国。前四家遭拒后,这家是第五家,带着被打击的仅剩的1%的信心和99%的玩心进去了,初试、复试,2周后拿到了Offer。
跟了几个年度项目的前半部分,当时的部门总监给了我太多的启发与帮助,那时还没有微信,此时此刻唯一一个想要找到联络方式的人。
部门团队协作,当然附带着就会有勾心斗角;
与BAT大客户负责人沟通,经验,细节,流程,文案,KPI,合同,电话会议等中碰到的所有挫折、不理解、投诉、批评、偶尔的表扬,半年内学到的也许其他人两三年内才会都凑齐,当时觉得贼委屈现在看来都是财富。
2013年跳出来后接触到了视频、影视、微电影相关的制作与客户;那时还没有短视频平台,创意营销还是个稀有,抢手货。
2014年底2015年初在创业公司,赶上了创意短视频这般顺风车,凭借着几个刷屏级案例,在公司过了两三年”自在“的日子,虽然项目很多很累,但心里很快乐,同时体重涨的也很”Happy“,这也许可能就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
2016年底2017年初短视频平台、直播爆发,全民都是段子手的时代,一条创意短视频的制作与宣传要价几十万已经不太可能。
2017年下旬离开公司去云南冥想了半年,依旧还是不知道下一班顺风车在哪里,2018年新年过后回京创业,转眼也将近1年了,北京还是那个北京,只是心境再也回不到2017年以前。
以上为一个创意广告行业 项目Leader的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