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乐宝典 ” 独属于古人的雅趣


娱乐游戏,是人的本能需求。中国古代的许多游戏消遣活动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点,渗透着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与高尚的情操。 樗蒲

魏晋时期, 要想玩电子游戏、打篮球什么的, 自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当时酒宴上的活动也不算少。 比如樗蒲[chū pú],像后代掷骰子或飞行棋。 与古老的围棋相比,樗蒲在汉魏时期要算是新兴的娱乐项目了。

樗蒲是继汉代六博戏之后, 盛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棋类游戏。 据说是从外国传入, 由于游戏中用于掷采的投子最初是用樗木制成, 所以才称这个游戏为“樗蒲”。

樗蒲活动是魏晋时期最流行的游戏之一, 它需要一定的技艺, 有点门槛,算是名流的游戏。 宴会期间,大家都特别喜欢玩。 三国时期一位叫游楚的名士, 人如其名,特别喜欢游玩。 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举办宴会,玩樗蒲。

东汉马融《樗蒲赋》也记载: 昔有玄通先生,游于京都,道德既备,好此樗蒲,伯阳入戎,以斯消忧。 陶侃反对过朝臣沉湎于樗蒲, 《晋书·陶侃传》载: 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樗蒲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蒲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 说明在朝廷中的官员也还爱玩樗蒲。 不仅上层社会爱玩樗蒲, 中下层社会也会玩这游戏,

《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 温太真位未高时,屡与扬州、淮中估客樗蒱,与辄不竞。尝过,大输物,戏屈,无因得反。与庾亮善,于舫中大唤亮曰:“卿可赎我!”庾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 这段记载是说温太真以前常和商人玩樗蒲, 可是对方技巧高于自己,没有赢过, 最后输的内衣都没了, 只好喊好友来赎自己。 这事情看得出, 当时的商人也会玩这游戏,而且技艺不低。

那这么流行的游戏,到底是怎么玩的呢? 看历史记载中,不同时期的玩法也有不同。 据东汉马融《樗蒲赋》记载: “昔有玄通先生,游于京都,道德既备,好此樗蒲,伯阳入戎,以斯消忧。” “枰则素旃紫羁,出乎西邻。” “旃”与“毡”通,“羁”也是一种毡类, 也就是说樗蒲的棋盘是用白或紫色的毡类。 马融的记载说玩樗蒲的工具有枰、杯、木、矢、马五种。

《宋史》上说, 樗蒲戏法是游戏者手执“五木”, 掷在昆山摇木做的“杯”中, 按所掷采数,执棋子在棋盘上行棋, 相互追逐,也可吃掉对手之棋, 谁先走到尽头便为赢者。 正因为樗蒲这种木制掷具都是五枚一组, 所以后世又叫五木之戏,或简称五木。 无论是马融的记载还是宋史的记载, 这游戏的玩法看起来好像真的太复杂了, 没关系,赌徒们自然有他们的创新。

魏晋南北朝有一种掷五木定输赢的简便玩法, 《晋书·刘毅传》记载刘毅聚众赌博, 玩的就是樗蒲。 别人都掷黑犊,只有刘毅和刘裕没有掷, 刘毅掷子,得了一个仅次于卢的采, 刘毅高兴得不得了,以为赢定了。 结果刘裕把五木放在手里揉搓许久, 最后丢出,四子俱黑唯独一子在转动。 刘裕冲着它大喝一声, 子定在黑面,五木俱是黑色, 正是樗蒲最大的卢采。

掷五木并非全凭运气, 也是有些技术在里面的。 比如袁耽樗蒲, 总是丢出卢雉,技巧高人一筹。 所以你如果穿越回魏晋, 好好学学樗蒲,没准还能赢得盆满钵满呢。 投壶

樗蒲是很好玩, 但当时最风靡的游戏还得算“投壶”, 投壶是士大夫宴饮时候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 其由来已久,历史源远流长, 从战国时期的射箭演变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宴请客人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对方射箭, 彼时不会射箭的成年男子会被视作耻辱, 这倒有点儿上纲上线了。 到了后来,由于房子面积变小, 而且有些客人确实不会射箭, 就用箭投酒壶替代。 久而久之,投壶就替代射箭成了宴会的游戏

投壶的玩法简单,人人都能参与。 规则就是把箭往壶里投, 投中多者为胜,负者则需要喝酒。 这个游戏我们应该挺熟悉, 《醉翁亭记》中所记的便是这个, 风靡神州大陆许久, 但是这游戏在宴会上是怎么玩的呢?

《礼记·投壶》一篇有详细的记载——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 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 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 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 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 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辟。 主人阼阶上拜送,宾盘还曰辟。 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宾就筵。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投壶这个游戏还被宾主用来反映自己的礼仪修养, 并不仅仅只是游戏那么简单。

魏晋时,投壶也十分流行, 晋代在广泛开展投壶活动中, 而且他们对对投壶所用的壶也有所改进。 即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 这两耳也可以用来投掷, 因此在投壶的花式上就多了许多名目, 如“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

就到了如今, 也有许多地方的人喜欢玩这个游戏, 就是用一次性筷子丢酒瓶里去, 难度不可谓不大, 各位在穿越以前可以多拿酒瓶子练习。 田猎

除了樗蒲和投壶, 社会贵族们还特别喜欢田猎活动。 魏晋南北朝的田猎之风十分盛行, 曹操年少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田猎。

孙权也喜欢田猎, 常常骑着马射老虎。 有一次老虎扑到孙权马鞍上, 那时候有没有人身伤害保险, 受伤没医保,又没破伤风疫苗。 老虎自然也不可能赔钱, 所以风险太大了。 臣子们请求孙权不要田猎了, 大臣张昭说: “人君应驾驭英雄,如何能与野兽较量” 可是孙权还是不舍得放弃 这都说明王公田猎之盛行。

但田猎是要骑马的, 骑马对于古人而言如同走路般简单, 可如果我们穿越回去, 会发现骑马没那么简单, 而且不会骑也是很丢人的一件事。

庾翼曾经外出, 他岳母和老婆在城头眺望, 正好看到庾翼归来, 骑着高头大马,在卫兵的簇拥下, 如同众星拱月,威风凛凛。 岳母听说庾翼的骑术精湛, 就想让庾翼秀一波操作, 丈母娘都发话了岂有不秀之理? 庾翼当下就骑马来回驰骋, 可惜一个不小心,摔下马来, 鼻青脸肿,这真的羞煞人了。 游山玩水

相比于贵族们的游戏, 那些放荡不羁的名士们则更喜欢游山玩水。 纵情山水是魏晋风度的一部分。

比如竹林七贤的阮籍同学, 要么闭门读书, 好几个月连门都不出, 活生生的魏晋宅男; 要么就游山玩水, 很久都不回家。 他曾经面对楚汉相争的古战场, 留下“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经典语录, 也会在武牢山望京邑而叹,留下《豪杰诗》。

《晋书》中说西晋的名士羊祜特别喜欢登山, 特别是登岘山,他曾经在这座山上发出感慨: “岘山亘古便存在,多少人登临此山,如同你我,可惜他们大都默默无闻,这令我十分伤感!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谢安也喜欢出游, 面对朝廷的征召, 他高卧东山,纵情山水, 直到第二次出山。 这也是“东山再起”的由来。

王羲之辞官以后也游遍名山, 还在沧海中泛舟, 并且感叹“吾卒当乐死”。 游历山水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和见识, 名士们那时候如果没有从政, 自然没什么事情做, 还不如爬爬山,好歹也锻炼身体了嘛。 音乐

同样流行于名士圈的活动还有“音乐”。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伯牙子期的故事, 一起欣赏音乐成了名士们共同的爱好。 名士们欣赏音乐的方法有很多, 但主要还是两种形式。 一是养歌妓。

养歌妓在古代是很流行的事情, 在《左传》中就有晋候赐人女乐工的记载, 在魏晋你要是家里没几个懂音乐的歌妓, 真还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社会上流! 有些人家里的女乐工特别厉害, 比如西晋的石崇家里有个乐工叫绿珠, 长得好看,还特别懂音律。 后来孙秀知道了, 就请石崇送给自己, 石崇勃然大怒: “吾所爱!不可得也!”


魏晋时期还有一种特别的“音乐”,那就是—— 啸。 什么是啸呢? 古人云: “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啸是一种歌吟方式,也是无词之歌。 指的是歌唱者随意地吐露, 这在魏晋等乱世的名士之间特别流行。 有种说法说“啸”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吹口哨, 是不是这样已经无从得知, 但是西晋成公绥的《啸赋》中写啸的发声是: “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 而郑玄也说啸是“蹙口而出声”, 这和吹口哨似乎有那么一些些相似。 啸从秦汉之时就有记载, 最早的时候还不是文人们发泄所用的, 而是巫师术士们的本领。

《灵宝经》记某个国家旱灾, 一个名叫姓音的女仙: “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 这是小仙女尝试用啸来求雨。 葛洪的《神仙传》中记西汉人刘根会道术, 郡太守估计是个无神论者。 知道这事儿后, 把刘根抓来要他施法召唤鬼来, 如果召唤不出来,就大刑伺候。 刘根于是当众长啸, 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 突然南壁裂开数丈, 有许多阴兵护送一辆车出来, 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那个郡太守的世界观估计得瞬间崩塌。

东汉末年, 啸从术士的专用,转移到了文人那儿。 但此时善啸者依然寥寥无几, 可到了魏晋时期, 善啸者突然涌现,并且在书上多有记载。 有一次阮籍在苏门山偶遇隐士孙登, 但孙登并不理会, 阮籍只好长啸而退, 退至半山腰,突然听到了鸾凤的美妙声响, 原来是孙登在山顶长啸。

长啸,通常被用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 亦或者愉快, 亦或者痛苦, 亦或者迷茫。 正因为啸: “声不假器,用不借物” 才能被众多名士所采纳, 用来宣泄心中的情感。 斗百草

斗百草这种游戏虽有一定的博弈性质 但更偏重玩耍娱乐性,输赢在其次。女子好此戏 参与者比谁的花草种类多、品种新奇,有时是插戴在头上展示。

古人的生活绝不是后世印象里那么刻板、单调,其实是非常丰富和生活化的,并且能在生活化中透出各种精致。透露出雅趣。 一日一器

投壶游戏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诸侯大摆宴乐时要请客人射箭。当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认为是有失体面的事情,但是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于是就用箭矢投进酒壶的方式代替,投壶游戏就这样产生了。 此器为乾隆时期宫廷所制铜光素投壶,壶体为黄铜质,头部附双耳,口径宽大,壶颈修长,整体结构素雅别致,落落大方,壶身光洁,样式考究,凝重典雅,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大气与稳重。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原文来自:太史瓷公众号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