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是有边界的
原创: 渡仁心理


“真正重要的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小王子》
“你爱我吗?”
“爱。”
“那你可以为了我去死吗?”
界线模糊是在爱中常见的一类问题。究竟爱是什么?今天我们通过《一念无明》这部电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念无明》是高先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曾志伟、余文乐等人主演,于2017年4月在中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香港真实新闻案件,以一个家庭悲剧的形式描绘了社会大众的冷漠以及对心理学常识的欠缺。
余文乐饰演的黄世东出生在一个并不美满的家庭里,爸爸黄大海在其年幼的时候离开了家,留下了男主、年幼的弟弟以及年轻时候颇有姿色、原生家庭条件不错的母亲,因为对黄大海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嫁错人断送幸福的悔恨,黄世东的妈妈得了情绪病。
面对母亲的心理疾病,黄世东的弟弟努力念书去到了美国,并且不愿再回到国内;在朋友、家人逐渐远去的时候,留下了黄世东一人独自照顾母亲,他事无巨细的照顾母亲,忍受母亲失禁的大小便,承受母亲的辱骂甚至殴打。
然而,在一次意外中失手导致母亲死亡,黄世东悔恨不已,内心无力承受,进而住进了精神病院。
情绪失控而失手造成了他的心理疾病,原生家庭是他心理疾病的根源。成熟的爱不仅是给予、关心、责任,更重要的是尊重和认识。
而不成熟的爱是共生有机体,是施虐和受虐的关系。在和母亲的相处中,黄世东模糊了边界,他内心无意识的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变故,一路孤军奋战,无人分担,他努力挣扎,却无济于事。
从精神病院出来,黄世东期待着一切能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找一份和以前差不多的工作,找回未婚妻并继续在一起。
他并不嫌弃父亲窘迫的住处,他在父亲脚踝受伤的时候照顾他,以为自己可以像其他心理健康的个体一样生活。
然而社会并没有立即接纳他,之前的伤害依旧在延续,找工作的时候HR“谈精神病院色变”,他很无助,却只能硬着头皮身心疲惫的向前。
他知道人在不快乐的时候吃甜食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于是在听到未婚妻说出“我好恨你啊”这句话的时候冲到便利店去疯狂吃巧克力能量棒。
便利店的人驻足围观,将他的行为当做新闻,周围的人对他嫌弃甚至怨恨。
黄世东不仅没有原谅自己,并且还将社会的声音内化了。
面对外界的指责,他躲在床上失声痛哭,却不曾对自己说一声:我没错;他记得尊重婚礼上的致辞的新人,却忘了尊重作为独立的个体的自己;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起床不洗漱,他忘记了和自己和解,他忘记了去理解自己脆弱的合理性。
有边界的爱不等于有条件的爱,边界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手段。那我们怎样才能学会有边界的爱呢?
(1)学会自我关怀,原谅自己的内在小孩,告诉自己“错不在我”。
看到其他现实因素的影响,在一段关系中,不要总是试图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客观冷静的去看待这段关系。
(2)对于在一段感情中受过伤害的人,要学会让伤害“到此为止”。
学会拒绝,学会释怀,放下过去那段不好的关系,尝试重新开始。
(3)学会辨识哪些人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功能”而走近我们的。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能珍惜我们身上强的、突出的品质,还能珍惜我们身上不那么强的方面,甚至能给我们一些“反哺”的人。
换而言之,这类似于无条件的爱,其喜欢和欣赏的是我们整个完整的个体。
(4)学会感受自己的感受、思考和沟通。体会这段关系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并且尝试通过有效沟通而解决问题。
即便在沟通中你不排斥做一个倾听者,但也要记得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先照顾自己的感受,再去照顾他人的感受。
(5)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一段好的关系是既能看到对方的存在,又能在关系中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被珍视和接纳。
人们被吸引并不一定是因为双方性格有多么契合,甚至也不一定是因为和TA在一起我们就会比当下更快乐。
而是和TA之间的相处,能让我们一直以来自我保护的方式继续存在下去,并且和TA之间的这段关系也能反过来强化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知。
有时候,最需要你无边界无止境的付出的,也是你最需要远离的。
作者:吴喃喃
编辑:虫虫怪
图片:来源网络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