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18年读书总结之非虚构类
P.S. 月底再修改更新一次。
散文/杂文/回忆录
Jeanette Winterson的自传,总的来说是喜欢的,除了最后她开始找自己的生母,开始收养小孩,确实真的就鸡汤了,就成了寻根之路,成了与自己与过去和解的故事,但因为她让你相信这是真实的故事,你就无法去谴责她,不会当成浅薄的鸡汤了。而且她写她的struggles(her past/her identity/her mental health/her works as a therapy),却超越了个人层面,可以引起读者的关心和共鸣(并非单因她的性向和精神疾病产生的猎奇),让她的回忆录成为一本文学作品。【中文翻译版:《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有趣!而且喜欢作者的态度,对“他者”文化的描写没有优越感,也没有一味地喜爱,又有自己的爱恨情仇,很有趣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在国内,好想立刻坐高铁去重庆吃吃吃!【中文翻译版:《鱼翅与花椒》】
真性情!有趣!讲(娱乐圈)的做人方式,讲漫才的部分很有意思!本来以为比较水,没想到干货还很多。
读过《Istanbul: Memories and the City》那本回忆散文集,从中知道帕慕克少年时疯狂读书的经历。这个经历让他首先成为一个读者,从读者的角度分析小说,于是十分亲切。帕慕克和我们一起谈读小说时候脑子是怎么转的,怎么想的,然后发展到自己写小说时候的如何注意这些。 无论他谈小说的人物/时间还是中心,还是他引用席勒的naive and sentimental为全书基本论点,还是他很强烈地意识到小说作为一种西方现代传统的问题,都并没有特别的理论,甚至完全不理论性,而是非常个人化,是一个热爱小说的读者,顺便写写小说的作者,和你促膝长谈,和你交流意见。读完之后,会让我使坏说,那么就让我来读一读你的小说吧!但也确实想读一下他的小说呢。 【中文翻译版:《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可以看出昆德拉实在是傲慢又优越感,出身自捷克的他憎恶极权,看过太多历史的变迁后也厌恶左派,而同时又嘲笑右派,讥讽大众娱乐大众传媒,可谓精英主义加愤世嫉俗了。不过他的这本书里对小说的一些说法,虽然非常有偏见,但依然可以一读。说小说不能停止发现新的东西,让我想到柄谷行人的“风景的发现”,但当然在Origins of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中,柄谷是以批判的政治的角度谈的,而昆德拉这里是以一种美学形式来谈。还有谈到“媚俗”,想到王小波说的“肉麻”是一个意思了。
政治/社会
从零开始搞事(革)情(命)手册。建立市民的文化公共空间,各国文化空间的联合,制作自己的护照,发行自己的货币,全世界大笨蛋大联合!喝酒吃饭!反战!游行!从有钱有权的恶势力(政府)那里强钱捣蛋搞事情!建立自己的乌托邦。也是超级感动了!语言非常接地气又幽默又煽动,这书居然能出不删节版的中文版?!【中文翻译版:《世界大笨蛋反叛手册:胡闹场所建设指南》】
《世界大笨蛋反叛手册》的“哲学飘忽”版。和《世界大笨蛋反叛手册》一样非常适合在当下政治环境下阅读。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日本的社会变迁与社会运动的历史;民主的来源及其现在的局限和危机;21世纪如何开展社会运动。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最后一部分。小熊对于社会运动的兴趣并非纯理论,而是很有实践性——他本身就参加各种社运。小熊认为,21世纪的社会运动应该像“吃火锅”。与过去各种社运之中追随一个代表/一个leader,组织中有严苛的纪律需要遵守,不能有背叛,大家义愤填膺一鼓作气很快就厌倦,疲惫的方式不同。“吃火锅”就是大家一起买菜,一起做饭,一起决定吃什么,又不贵,又都参与,大部分来说满足大家的要求。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一起劳动一起吃饭的过程增加了集体感。而leader的唯一作用就是创造一个能一起吃火锅的场所。并且小熊还建议运动要生气勃勃,要利用流行的技术和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比喻!小熊认为《改变社会》的方式之一就是每一个人的参与,于是要社会运动。虽然很多批评都在抨击游行抗议不能解决问题,2008年以来全世界多少游行都不了了之。但小熊认为,游行是为了能创造一个允许游行的社会,社会参与是为了创造一个允许参与的社会,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社会的自己。在这点上我认为他是非常积极的。【中文翻译删节版:《改变社会》】
这本书其实写得不好,但推荐它完全出于情怀!好的地方是:梳理记录了2010年之后女权运动的几个重要人物,她们被抓,被审问,逃亡国外的经过,主要围绕15年女权5姐妹写,一直写到2018年的米兔。还包括了人权律师(主要针对女性维权的女律师)的经历,还写到劳工运动,女工维权,教育领导劳工维劝的组织;最后也写到主流流行文化中的女权。不喜欢的地方:肤浅,只是作为记录者值得尊敬,作者的分析就不用看了。ethnographic approach也有很多弊端,也不是特别能认同其中写到的一些人的说法。但总的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本书,那些在如此黑暗的时代,虽然被迫害,但一直坚持斗争的人们,尤其是女性们,她们真的美丽且强大!姐妹们,战斗早已经开始了!!!【应该不会有大陆中文翻译版】
世界体系理论简化版,非常左,可以和最近流行的“消费降级”联系在一起。自己读起来基本没太多新东西,只是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尤其关于环保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因为毕竟气候改变是一个体系的问题,准确来说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中的一环。所以我们要挑战的是这个体系本身。全书从7个方面来讲进入现代之后,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张,最终统治全球,将我们待到如今这个危险混乱的时代,而未来会更加糟糕。最后提出的未来蓝图解决办法也依然是左派那套美好而难以实现且不接地气。但依然值得一读,尤其推荐给对现在社会怀有疑问觉得不公平需要改进的人,对于了解现在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来说,是一本简洁却深刻的好书。一大半都是引用,可以跟着citation做扩展阅读。【中文翻译版:《廉价的代价》】
文化/历史
虽然是简史,虽然很多话题都浅尝辄止,但他的问题意识如果单独那出来,都能写成一本著作或者博士论文。角度,历史观都非常赞!还有很多圈内八卦!
因为《日本电影110年》里读到满洲电影制片厂,对这个方面特别感兴趣,就读了这本论文集。四方田讲大岛渚的电影与从满洲返回的日本士兵的问题很有意思,还有电影《白毛女》幕后的日本电影人的参与,以及流传到日本,被左翼日本观众称赞等历史都很有意思。【暂无中文翻译版】
关于当代艺术的文集,非常有启发性,大开眼界!但最后三章脑洞太大了。另外佩服作者把理论读通,行手捏来,随便引用,当然这也对读者有一个门槛要求了。【暂无中文翻译版】
文笔佳,非常专业,非常具有问题意识,非常具有社会政治关心。虽然没有看过谈到的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无法论喜好,但喜欢foster的批评,第一章关于拉康的gaze和image screen;第二章关于archival art(展现历史的另一面);第三章关于三个艺术家用其装置艺术mimetic后911美国社会和政治中的媚俗;第四章讲艺术家Thomas Hirschhorn艺术中的四个概念;第五章关于艺术批评的现状;最后一章是performative art。【暂无中文翻译版】
算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一本深入浅出的小册子,探讨历史分期(periodization)的问题,作者强调历史时间的连续性,时期(periods)之间的连贯性,因此文艺复兴应该看成是中世纪的一个延续,而虽然历史学家应该警惕历史分期所带来的问题,但历史分期是研究历史必不可少的工具。【中文翻译版:《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科普
去年读了作者的《现实不似你所见:量子引力之旅》,被作者的叙事能力折服,而且他谦逊、好奇、求知欲,让人很愿意读他的东西。于是今年继续他的新书。这是关于物理学研究时间的一些成果,对重塑世界观很有用,原来时间并非我们所感受到的那样是流动的,现在的我们就好比古人以为太阳是围绕地球转一样!总体来说作为科普,对文科生而言还是有很多干货的,但比《现实不似你所见》要少,尤其最后两章水分特别大。不过还是很好看的!【肯定很快会有中文翻译版】
霍金真是可爱的人啊!这本书最终成为他的遗作,里面包含了他毕生研究的知识,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总结,让大众都能明白。还有他那英式的小幽默,他对现在政治的担忧,对地球环境的担忧,但做为一个乐观的科学至上主义者,他又相信科学的进步是不会停止的,只是这个进步带来的后果可能十分另人担忧,但无论怎样,我们面临的都将是一个完全不同未来。而现在应该做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科学,接受科学教育,而不是让知识掌握在一小群专业人士手里。最后女儿写的后记也是十分感人。年度最佳非虚构! 【肯定很快会有中文翻译版】
其他
大文豪们也有拖延症!这本书收集了日本大文豪,大作家,大漫画家等人面对死线时,各种纠结,各种痛苦的“证据”。从他们的全集,书信中挑选出来编撰成册,可见编辑们的用心(笑),这本书还出了第二本,只是今年没有读。【暂无中文翻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