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新路线!探寻滇西北秘境,来自梅里雪山对面的遥望
绿绒蒿、龙胆、高山杜鹃,野蛮生长的高山草甸,冰蓝色的高山海子,与世隔绝的冰川遗迹……我们闯入了云岭雪山附近的绝美秘境。
入伙
“暑假我走的线路感觉还不错,在三江并流区域,无论是风光还是人文,都很值得一去,国庆要不要一起?”
当收到“彩云指南”的船票时,我兴奋异常,要知道,彩云老师可是国内徒步圈的翘楚,更是一直在致力于推广户外轻量化的理念,每年都会和搭档开辟很多新线路。按照惯例,他很少会重复的走同一条线路,是什么样的线路可以让彩云老师愿意走两趟呢?
抱着这样的好奇,我立马给出了答复“必须要,国庆见”。就这样,我敲定了此次行程,买下了去往香格里拉的机票。
出发前我只知道在三江并流区域,可以看到梅里雪山。看了线路轨迹图,是从德钦穿越到荣布或者茂顶,便是我们知道的全部了。

轨迹线路图,位于横断山系云岭山脉北段。
这条线路的设计思路起源于一本书,在中国康藏地区待了40多年的英国著名植物学家金敦·沃德写的《神秘的滇藏河流》一书中,他如此描述道:
一条溪流小瀑布从一个宽口悬谷冲入大谷之中。经过悬谷之后,在悬崖上一百米左右高处,另一条很陡的登山路把我们带到三个湖泊。 每一座山峰都倒映在宁静的湖心,看上去就像清澈水面下的真实存在,显得万分美丽。 我没有特别的野心,非要到达这些原始的山峰不可。然而,当我在日落时的粉红色霞光中凝视着它们,当闪电起伏着划过天空,伸入山谷,落到地平线以下的行星大放光芒,我有时就想,这些山峰的未来征服者是否会想起我,沿着我的路线,找到我的营地……

百年后,我们来了。
吸引彩云指南的正是书中关于这三个湖的一些描写,查地图知道了这条线路是和阿东的鸡仙洞相连,于是一条线路便这样产生了。金敦·沃德要是知道100多年后,有人会沿着他的线路去探访这片高原,他应该也会高兴的吧。
闯入秘境
先来说说这条的亮点,那些一路给我们惊喜的地方:
“丰富而立体,兼具人文与景观,灵与肉的升华”是彩云指南对这条线路的评价,提纲挈领,简洁明了。
1、原创探险路线
这条线路是按照金敦·沃德书里记载的内容,以及当地人文特色而串联起来的,属于原创线路。线路有好几段需要翻越陡峭的垭口,连小路都找不到,甚至不同时间去要翻的垭口都不是同一个,完全依靠丰富的经验和现场的判断,有一定的探险性质。
2、高原海子
线路的缘起就是关于三湖的,当然,一路上除了金敦·沃德书里写的几个湖泊外,我们还看到了别的高原海子。


3、高原植被
既然这是一条当年“植物猎人”所走的路,一路的植被当然不容错过,可以看到很多绿绒蒿,数十种高山杜鹃、翠雀、龙胆、岩白菜……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植物。



各种品类的绿绒蒿。

沿途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龙胆。
4、地貌垂直分布
一路从丛林到灌木,从灌木到高山草甸,从高山草甸到荒原碎石,一直到冰川遗迹,感受多种地形的特点。
5、梅里雪山
全程多处可以看到梅里雪山,天气好的话营地就是绝佳的梅里雪山观景平台。

高海拔徒步,羽绒服和羽绒裤是营地的法宝,这次带的是黑冰的羽绒服和羽绒裤,在高海拔营地看风景最好不过了。
6、地形丰富
不同种类的地形充分满足大家对山野的好奇,林间小道、巨石滩涂、沼泽河流、冰川遗址、高山垭口……


翻山渡河成为常态。
7、牧场文化
路上可以看到好几处窝棚,是夏天牧民的家,住进窝棚,充分感受牧民生活,各种小道或者垭口看似荒无人迹,其实也是村与村、牧场与牧场的通道。

8、历史浓厚
想想一百多年前,有一批植物学家就走过脚下的路,看着同样的山川地貌和漫山遍野的高山植被,就有种厚重感。
一步一惊喜
再好的风景,连续看五六天也难免乏味,而这条路线的好处就是每天的风景都不一样,都会遇到一些小惊喜。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几天的足迹来看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条线路。
Day1:德钦——1号营地,海拔4200米,4小时
从香格里拉沿着怒江到达了本次徒步的起点——德钦。吃过午饭相互认识后,一行6人便开启了此次徒步之旅。由于下雨,加之时间比较晚了,为了及时赶到当天的营地,我们坐车走了第一段水泥路面,到达徒步起点。

6人小队,从左到右依次是:船长、悬钩子、彩云指南、阿尔法、小五花、重山。
烟雨朦胧中,徒步正式开始,我们刚好处在山脚下。湖边有几个游客在搭帐篷,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便是我们此次徒步线路中遇到的唯一一波人。
在密林中循着轨迹和小路缓慢前进,没一会便感受到了海拔爬升对呼吸以及体能所带来的考验,毕竟一开始就是从海拔3600米的地方开始。
今天的路段主要是爬坡和穿越密林,坡度不算大,但也走的够呛,好在风光迷人,更有彩云指南一路给大家讲解、安利这条线路的风光,见到的每一种植物都能引起他的极大兴趣。

彩云指南告诉我们这种长在树上的絮状物学名叫松萝,藏语意思是“猴子哈达”,据说猴子很喜欢吃。
下午3点进山,摸黑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第一个宿营地,是一个窝棚,到达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

第一天入住的窝棚,离开时需要保持干净,恢复原样。
在清理好窝棚后,便开始生火,被雨水浸湿的装备也可以烤了,大家各显神通,开始做起晚饭,船长拿出了一只鸡,重山在用黄油煎土豆,我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面条,勉为其难的说,还是面条好吃。
Day2:1号营地——2号营地,海拔4300米,8小时
如果说第一天是开胃菜的话,第二天便开始进入正餐。
早早起床煮麦片收装备,把窝棚还原后,背包出发。出发不久就遇到了金敦·沃德在书里写的“三角形湖泊”。
第一个湖是一个三角形的水塘,边上是高高的大石岸。我们绕开湖边的主山谷,一下就爬到了通往润子拉西面一个腹地山口的更为平坦的小悬谷。

是金敦·沃德书里的三角湖吗?
大家开始对比眼前的湖和书中的差异,也在探讨是不是这个湖,毕竟已经过了百年。今天第一次遇到悬钩子,算是开了野餐,此后几天,几乎每天就会遇到,采集大大小小的悬钩子,感受不同颜色的果实所带来的口感差异,幸福感爆棚。

最爽的吃法就是采满一把,然后一口吞下去,感受果浆汁液在味蕾上翻滚,往往可以让走不动的队友立马打起精神,这也是彩云指南给我们这条路起名“悬钩子,爽一把”的缘故。

悬钩子,一路上吃了很多,制造了很多欢乐。
在过了一条河流后,便遇到了今天的难点,翻越4800米的垭口。而坐落在垭口中间的三个湖泊便是大家爬坡的动力,也是这条线路设计的灵感来源。

过了这条河就开始了巨大的爬升。
三湖传说:


翻上4800米的垭口后,竟然下了一会雪,大家躲在垭口的背风处,看北风吹、雪花飘,远方山谷蜿蜒纵横,感受着荒野的独特魅力。
由于出发的早,下午5点多到达了今天的营地——海拔4300米的窝棚群。大家选好要住的窝棚后开始了做饭聊天,彩云指南开始炒蒜苗猪头肉,重山开始煎土豆,大家回顾着今天的行程,也开始讨论明天的路况。

炒菜、煎土豆,化身为最有口感的食物。
Day3:2号营地——3号营地,海拔4400米,13小时
今天的行程是最难的一天,也是最累的,且中间没有下撤点。从海拔4300爬升到4800,下到4600再上到5000,再下到4200宿营,这便是今天的路况。
2个队友选择下撤,刚好是第一个下撤点。我和悬钩子商量后,决定给自己设置关门时间,如果11:30分不能爬上4800米的垭口,我们就原路返回。
为了早点到达,7点天还没亮便已背包上路,打着头灯走了一会便看到了梅里方向的朝霞。

不一会,一个平时看着压根不会想着去翻越的垭口横在了眼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只能翻过去,看着不高的垭口,足足爬了2个多小时。

好在爬垭口的时候天空放晴,有了难得的好天气,于是便有了下面一组照片。


爬上垭口的时候天气开始变坏,好在我们比预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垭口,可以继续剩下的路程了。留下合影后便开始了另一段相对不那么陡峭,却都是在悬崖边,旁边都是滑坡的狭窄路段,有些路段都被滑坡冲坏了,大家走得小心翼翼。

过了垭口便可以看到要翻越的第二座大山,虽然很绝望,但由于时间还早,所以倒也没那么担心。下到谷底的时候有一段沼泽地,便是本次最平坦的路段了,想象着千万年前冰川切割的痕迹,推演着地貌行程的过程,真是一大乐趣。

最平坦的地方,现在是沼泽,千万年前是冰川。
路餐休息的时候,彩云指南采集了一些绿绒蒿的种子,小心翼翼的包起来装在贴身衣物的口袋,说带给研究所的朋友。边收集边给我们讲述绿绒蒿的故事,我们也再次感叹绿绒蒿的珍贵。

10月份绿绒蒿已经过了花期,枝干依然挺拔在高原之上。
为了生存,每株绿绒蒿都会结很多种子。因为在种子成熟之前,他们会遭到一种小蛆的攻击而被毁坏,能发芽的很少。能掉在岩石上的已经逃过了小蛆的攻击,能发芽的已经逃过了腐烂和被啄食的命运,而从幼苗到开花又得经历一轮淘汰。所以能开一朵花不容易啊。
如果说4800米的山坡是看着艰难,那么5000米的这个垭口就是完全不知道怎么办,连路都找不到,翻越哪个垭口也是现场看路决定,颇有一番探险的趣味。


在群山环抱中的冰碛湖边修整过后,彩云指南便开启了石海探路,我们则随着他上上下下翻越在每一个巨石上。

乱石滩,自己找路,各显神通。
循着彩云指南的线路,走着走着,竟也走到了半山坡,简直不可思议,要是我一个人,肯定想不到这里还可以翻越!


翻上垭口后,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看到下垭口的坡后,惊喜感瞬间变为惊吓!这可能是我下过的最陡的坡(冰壁和岩壁不算)。在类似于一种滑雪的姿势下,借助登山杖,我们成功的半滑半走下到谷底。
都说上坡容易,下坡难,放张图片感受下:


在下坡中,把TMT登山杖用出了滑雪杖的功能,顺利下坡。
本以为今天的难点已经结束了,没想到难点才刚刚开始。
看着不远的沟口,由于全是冰川遗迹、巨石当道,不知道翻越了多少巨石,到傍晚时分,才走出了这一片石海。

这样的石海,走了足足有3个多小时……
走出石海后,或许是由于受了风寒,或许是精力突然松懈,我开始感到一阵眩晕,整个人冷的发抖,打开体温计,显示温度39.6度,吃过一片药后,步伐开始变得缓慢……
在最后一个上坡处,为了不至于太晚到达营地,重山接过了我的背包,这时候天已经基本黑了,距离营地还有100米的爬升。大家都很小心的在前进,静默无语,任凭黑暗袭来,左侧就是千米高的悬崖,一行4人在黑暗中走在脚掌宽的路面上,向着营地的方向前进。
不知道营地在哪里,脚下也没有适合扎营的场所,只能选择在黑暗中能伴着幽暗的灯光前进,偶尔会遇到潺潺溪流把道路切断,连一块平地都找不到,只能接着走,这时候导航就显得至关重要,还好彩云指南一直在前面开路。
直到晚上8点多才到达营地,幸亏今天出发的早,否则还不知道几点能到呢,到营地后,吃了泡面和药片后,裹上睡袋便早早睡去。

幸亏这次睡袋足够保暖,睡了个好觉,第二天得以康复。
Day4:3号营地——4号营地,海拔4500米,7小时
经过一夜充足的睡眠,早上起床好了很多,在吞下2片药丸后仿佛又获得新生。经过了最最难的路段后,这一天显得格外轻松。

观摩彩云指南的轻量化炉头系统:锡纸、木头垫片、酒精棉,简单实用、轻量高效。
没有艰难的爬升,偶尔的石海也不再漫长,在下山谷的时候还经过了一大片杜鹃林。也遇到了比前面几天更多的悬钩子,太阳也出来了,相比前几天,今天倒有点像郊游了。


采摘悬钩子。
路途遇到了一条比较湍急的河流,找了很久才找到比较容易渡河的地方,悬钩子由于怕冷,还一度被冻哭了,这件事让我们后来笑了很久,至今想起来还是一大乐事。

下午4点多早早就到了当天扎帐篷的地方,帐篷就扎在梅里雪山对面,可谓是绝佳的观景平台。这也是我们此行住的最高的一个营地。

为自由之魂的晨曦金字塔在梅里雪山对面找了个好地方,安起了“家”。
营地旁边有一个很清澈的高原海子,三面环山,一面与梅里隔山谷相望,我们都觉得这个营地是风水宝地。

由于到得早,修整好营地后便开启了拍照模式。


自从带了一体锅,在高海拔之上也能及时喝上热饮,在梅里雪山对面,一人一帐一壶热水,幸福满满。
由于此前的适应,在帐篷里并没有什么不适感。疲劳了几天,加之外面风大,大家早早就进帐篷睡觉了。晚上睡袋有点热,半夜起来脱了一次衣服,加之空气干燥,半夜爬起来找水喝,除此之外,一夜安好。
Day5:4号营地——鸡仙洞——德钦,徒步4小时,坐车2小时
一早便被彩云指南叫醒,原来是雾气散尽,对面山谷云海翻腾,梅里雪山也终于露出了真面目!这一路虽然每天都在梅里雪山对面走,但都因为云雾关系未见真容,今天终于一睹真容,莫大的激动,大家全都从帐篷里出来,静静地观赏着对面的变化,甚至拿出了望远镜来观测。


望远镜里的梅里雪山。
一会儿,梅里雪山上空浮现了一条蓝色的光带,彩云之南解释说这个叫“维纳斯带”(英文:Belt of Venus或Venus's Girdle,又称金星带)。
这种大气现象出现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在天空中的位置位于太阳的对面。这是一个很浪漫的名字:粉色到深蓝色的过渡色真像是天边的一条带子一样。 日出前,由于空气对阳光的反射和散射形成了色彩艳丽的条状区域,而靠近地平线颜色较深的部分则是地球的影子。叫金星带其实跟金星没什么关系,只是金星的英文名字刚好是以维纳斯来命名而已。

除了维纳斯带外,云海也在梅里雪山山腰处形成了一条“玉腰带”,好不壮观,看的大家如痴如醉。不一会,日照金山如约而至,仿佛是对我们这几天行程的奖赏。

站在金字塔旁,看着远方的日照进山,岁月静好。
由于返程票的限制,我和悬钩子选择当天从第二条下撤线路下到鸡仙洞,而彩云指南则和重山选择继续穿越到茂顶,在合影后,4个人便向着不同的方向暂且分离。

下山的路清晰可见,一路都是在高大的松树林里,地上落满了松子和各种菌类,每到春夏,应该会有很多牧民来此采蘑菇吧。
要从海拔4500米的地方下撤到海拔3700米的地方,难度相比前几天又小了很多,天气也很棒。一路被各种奇形怪状的植物所吸引,就像置身于“植物王国”,让人惊喜连连。


一路看到最多的便是松子,虽然期待着松鼠,不过并没有看到~

虽然过了采蘑菇的季节,但是依然有很多蘑菇,很多都是第一次见。
当看到第一个人类的时候,先是一阵惊喜,再是一阵失落。惊喜的是终于重返人类文明,在山里徒步的这几天一个人都没见到,倍感亲切;失落的是,要离开大山了。
一阵交流后发现,他们是专门赶过来鸡仙洞朝拜的,由于我和悬钩子下山错过了鸡仙洞的岔路口,再折回去时间不够用,只能尽可能多的从他们口中得知鸡仙洞的传说。

鸡仙洞洞口很小,需要爬进去,不过里面豁然开朗。
鸡仙洞是我们当地的一口神泉,洞里面有2股泉水,一股热水,一股冷水,用泉水沐浴身体,有吉祥福乐、祛病安康的作用。于是很多人步行,甚至从外地赶过来沐浴神泉。
最后在老乡的帮忙下,我们搭乘了一辆摩托车回到了阿东村,专程面包车回到德钦,此次徒步宣告顺利结束。
总结
当我们第二天到达香格里拉的时候,彩云之南和重山也宣告出山。至此一行6人全都顺利出山,再次感叹彩云指南设计线路的用心,2个下撤线路都用到了,每次下撤2人,一切都刚刚好。


彩云指南和重山的最后一天行程所遇风光,一个更加艰难的垭口,一个淡蓝色湖泊。
通过本次行程,我们除了感受这条线路的魅力外,确实也学到了很多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轻量化
首先就是彩云指南所传达出的轻量化原则,光从他的背包就可以看出来,7天的重装,背包只有10公斤(背包裸重500g),而且路途中每天吃的都很丰富,腊肠、猪头肉等硬货还不少。反观我,5天的饮食就塞了17公斤……

彩云指南和重山的背包只有500g,500g……
2、丰富多样
美、虐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一条徒步线路的评价,但是这次的线路又不单单是这两个因素,即有丰富壮观的风景,又有百年人文历史的沉淀,一路都有遇到新的东西,了解新的植被,推测山川演化,感觉就像进入了大自然的神奇宝库,有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生命痕迹。
3、方向大于道路
在山里行走,很多时候并没有成行的道路,你需要自己找路,自己判断哪里可以上,无论走哪一条路,只要方向对了,终究会到达目标。
4、徒步是个技术活
前期线路规划、线路资料的搜集整理、地形判断及预案处理,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包括路途上可能遇到的动植物、哪些野果可以吃、哪些不能吃、住窝棚需要注意什么……

身未动,装备先行,此次徒步我所准备的装备:自由之魂的晨曦金字塔帐篷、TMT登山杖、黑冰羽绒服和睡袋、火枫的炉头套锅……
最后,再次感谢彩云指南发的船票,让我们有了这么一次难忘的徒步经历。
Tips
1、探险路线
这条线路有一定的探险性质,不推荐普通驴友前往,如果要去,一定要在经验丰富的朋友带领下前往;
2、高反
高反是高海拔徒步的一大难点,这条线路起步3700米,最高5000米,平均海拔4000米,需要有一定的高海拔户外经历;
3、气候多变
高原气候多变,一定要做好保温和防御措施;
4、环保
本是无人之境,无论是山野还是牧民窝棚,请保持原样,不留任何垃圾。

再次感谢山野接纳我们。
注:本文图片均由彩云指南和阿尔法提供。
-
lionfre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2-06 2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