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
想必每个人的大学都有那种贫困生名额,至少我看到的在我们班的名额还是不少的。申请的人是很多,有的是真贫困,有的不是。
几千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也差不多可以买一台真香的iPad Pro了,或者说好好快活上一阵子。
据我所知,我班上有人家里条件是很好的,父母工作风光,分管一个城市的物流口岸工作,爷爷是军区里的领导。可以说是超过全国95%的大学生的身家了。倒也是没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申请这么一个本应该专属生活有困难的同学的奖学金。我是真的为这名同学不值得,拿到的只有几千块钱,丢掉的是他本来就所剩无几的尊严。
相反的,有个家里是比较困难的同学,至少从着装上我也能看出穿的很朴素,因为书面的贫困指标比不上他(打分)没有拿到贫困生补助。
实在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只有小人暗自高兴。
有人和我说,这种情况在大学里很常见啊,就像飞行员班里大半个班都是贫困生。“别人做错事那我也做,大家都错那就不能算错”
摸摸良心问问自己,这对吗?
我从小到大认识一个朋友A,从小父母就离异了。别问我为啥总是认识家庭破裂的孩子,我只能说我不知道!可能是家庭关系相似的人总是能有得聊。他老妈一个人带他,老爹从离婚后再也没有管过他,但人孩子自个争气,这么多年上学自己管自己学,虽然算不上学的好,但是也磕磕绊绊走到现在。他妈妈的工作也不风光,在小镇上做着扫马路的工作。工作辛苦也挣的不多,但是养大一个孩子也算是勉强够了。
其实在上海,就算是本地人,努力维持生存的人远远要多于想象,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想活着,没有奢想生活。
但是就是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从来没有拿过一分国家的补助,人家妈妈也硬气,没有别人的帮助我就养不好我儿子了吗?至少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徐泾小学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费上是有减免的,就是这样的减免,人家妈妈也怕对孩子的身心有所影响,因而没有接受帮助。没有父亲这一点已经让孩子接受足够多的背后的非议了,不想再为孩子带上一顶贫困生的帽子,让他在人面前抬不起头。实在是活得坚强而真实。
我也不是说人人都应对贫困生补助避之不及,我只是说坚韧而硬气的人使人敬佩,唯利而造假的人让人不齿。
我一直劝诫着自己心中始终要明白对错,什么事都有对有错,不能因为别人做所以我也要做。好像关上门闭上嘴自己做的错事就谁都不知道,绝不会有人指责,其实最诛心的是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