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小礼拜堂,举办一场无神论2.0的婚礼
作为一位无神论者,想要办一场教堂婚礼,难度跟LGBT去民政局扯证不相上下。
虽然众所周知,宗教是全人类的遗产,圣诞节也早已成为全人类的狂欢,但在中国,教堂婚礼的门槛至少拦住了7亿无信仰者,7000万LGBT,还有8000多万党员。假如你是以上的人员之一,又碰巧想去教堂结个婚,日本的一些小礼拜堂为你提供了一个低市场准入的选择,暂称“无神论2.0”婚礼。
无神论2.0,这个听起来有点闹着玩的概念是由一位英国秃顶男青年、通俗哲学家阿兰·德波顿提出的,他把那些不够坚定的无神论者,也就是既不信神,又被宗教某一部分吸引(比如会去教堂唱歌,却在讲经布道时逃之夭夭)的人归类为无神论2.0。这个概念没有丝毫冒犯和嘲弄之意,他只是希望人们勇于拥抱宗教中美好的部分并随心保持自己的意识形态。
而这些来者不拒的日本小礼拜堂堪称无神论2.0的专享福利了。你不需要为了结婚临时宣誓信教,假扮异性,也不需要假装退党。当然,不但教会本身跟宗教没几毛钱关系,主持婚礼的“牧师”也通常是由请来的西方人扮演,这可能会让预期的“神圣氛围”打点折扣,但小礼拜堂的建筑设计又为之加了分。
从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迈出礼拜堂现代进程的第一步开始,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致力于加入小礼拜堂的设计阵营,诞生了大量动人的作品。








在日本,小礼拜堂设计热潮得到了本地化式的发扬光大,大量“婚礼教堂”随之而生。比如安藤所设计的“光、水、风、森、海、天空、广尾”等一系列教会,除了光之教会、广尾教会是宗教场所以外,都是非宗教性的婚礼chapel。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水之教堂。
水之教会
Chaple on the water
安藤忠雄,1985-1988
I do not believe architecture should speak too much. It should remain silent and let nature in the guise of sunlight and wind.--Tadao Ando.

这间看起来略嫌荒僻、性冷淡的小教会,建在北海道山区平原地带,因水中一只孤寂的十字架和其背后流转的四季闻名。它成功俘获了千万女人的心,赢得了“世界上最梦幻的婚礼场所”之名, 安藤也凭借这一作品获得了1995年的普利兹克奖。
(以下图片来自youtube用户Aldo Gacia发布的视频截图)






礼拜堂落地窗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与窗外人工湖中的铜质十字架相互辉映,映衬着窗外动人悱恻的四季。让人的意识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
上周朋友替我前去拜访了水之教会。北海道的冬季夜晚漫长,除了在度假村里打转无处可去,大量的中国游客排着长队鱼贯进入(冬季只有晚间开放参观),建筑内响彻着欢腾的各省方言。让满怀期待而去的朋友多少感到了些许幻灭。


风之教会
Chapel of the Wind
作为一个从大阪前来的游客,风之教会的路程算不上友好。你可能要搭上一小时JR,50分钟巴士,30分钟缆车,10分钟山上临时巴士,再走上几百米。
风之教会本名为六甲山教堂,座落于兵库县神户市六甲山上,是1986年六甲东方酒店的婚礼设施。它是安藤宗雄设计的第二个小礼拜堂,与[光之教会]、[水之教会]一起,并称为「教堂三部曲」。因所属酒店被拆除,这里被废弃多年,如今这里已不再接受婚礼预约。「ROKKO Meets Art 2018」期间,教会作为展览场馆再次对公众开放。虽然是个工作日+阴雨天,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我在教会里赖了一小时多,意识到想拍张没人的照片基本是个妄想。

风之教会依山而筑,由一条玻璃长廊、作为建筑主体的教会和一座小钟楼共同组成。据说在有风的日子,站在玻璃长廊内可以感到自然风的吹拂,风之教堂也由此得名。教会外侧,一条小路通往礼拜堂外的坡地,可以远远看见山下的城市和海。

玻璃长廊并不直接通往教会,由一小段弯曲的回廊引向室内。我去的时候是个阴天,玻璃长廊没有树影的衬托,显得有些单调。
除了一面落地窗外,风之教会的其余墙面都是单纯的清水混凝土,艺术家把教堂里的长椅像篝火一样堆叠起来,并在圣水池、椅子旁和窗外设置了三处投影装置,教堂里反复回荡着冷冷的风琴声。

教会外的坡地上,艺术家就地取材,做了个水泥管里的灯光装置艺术,大家就排着队钻水泥管,场面相当荒诞。


虽然已经不能承接婚礼,来爬爬山看看展,钻钻水泥管也是不错的。
天空教会
Chapel de ciel
在我十分有限的想象中,天空教会这样的四个字,理应代表着极度的纯粹,即便不是宫崎骏的天空之城,至少也该是一只直指向夜空的十字架。然而实际上,天空教会之外,是270度不折不扣的城市天际线。

天空教会位于大阪站附近的Harmonie Embrasee 酒店顶层(23层),是为住店客人举办婚礼的场所。楼下「1-9层」是大阪最大的书店「Maruzen&JUNKUDO」,安藤忠雄设计了整座建筑。

教会尺度不大,两扇玻璃帷幕和一面混凝土墙合拢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空间。为了营造极致的通透感,教会中的物件尽可能都采用了透明或是反光的材质。过度的透明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让教会中的一切都隐藏在了正午的炫光中。作为所剩不多的宗教元素,却几乎感受不到十字架的存在。


假如说“天空教堂”的设计本意,在暗示着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让新人在踏进这里的一刻可以忘记世间的存在,而壮观的大阪天际线又似乎在提醒着你,你仍身置身大阪,还有30年房贷要还。
相较安藤作品典型的社恐气质,天空教会大概是非典型安藤建筑吧。
白色教会
White Chapel


青木淳为大阪的Hyatt Regency Hotel设计的白色教会,位于酒店的外侧的池塘边,由一条栈桥与陆地相接。非开放时间,我带着碰运气的心态推开了白色教会的门(酒店方面其实是允许非酒店住客参观的,但设了对外开放时间,假如你不幸在非开放时间造访,可以推门试试,门很重,需用力)。
建筑邻水一侧,青木淳设计了一种由四个直径60cm,厚25mm的白色钢材圆环所构成的正四面体,作为支撑屋顶与玻璃帷幕的主要结构,这些兼具结构力学与建建筑美学的圆环构造,被置于两面强化玻璃间,在外观上维持着“墙”的意向,又具有绝对的穿透性。


圆环结构内侧,悬挂着白色婚纱般的双层织物,把白色主题从建筑立面延伸到了建筑内部。白纱和圆环结构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与真实尺度,窗外的树影也被这种朦胧感拉得很远,每次望向窗外时,那种似有似无的距离感总会不断的把视线拉回小礼拜堂内。
假如说天空教会的意向是开放和向外的,白色教会或许更像是一场雾里看花,雪天的梦。
海之教会
CAPPELLA DI MARE

作为淡路岛威斯汀度假酒店的婚礼设施。安藤的标志性光之十字架置于屋顶之上,教会内的十字架则是由投影打到墙上的。
和天空教会一样,这又是一件未收录在安藤作品集中的作品,从设计上讲有着极大的遗憾,即虽然名为海之教会,教会本又临海,教会内竟然完全无法看到海,唯一的海洋元素是一块蓝色的地毯。
或许安藤会狡辩“海在耳中,也在心里”吧。

日本的婚礼教堂还有很多,比如丝带教堂、石之教堂,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去日本游玩的时候,可以选个自己喜欢的小礼拜堂,顺便结个婚什么的。祝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