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报告 | 一个异性恋玩“A Gay's Life”的模拟游戏
玩过异性恋的《模拟人生》,你想尝试下同性恋的模拟游戏吗?

看到朋友圈有个小编分享了好奇心日报的一篇文章《他做了个游戏模拟同性恋人生,但不希望它太火》,他说“不管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可以玩一下,因为真的很好。”

看得我迫不及待想玩,跃跃欲试地想体验一次同性恋的生活。我马上去搜“a gay's life”。目前没有上线APP,只能在橙光网在线玩,不过不影响进度条的保存。游戏的界面清爽,BGM也很宜人,现在,开始进入主人公凌浩的人生——
1.表白被拒,sad
游戏从凌浩小时候讲起,他童年无忧无虑,青春期开始产生对性别的困惑,当确定迷恋的并非女人身体而是男人的身体时,心里害怕慌张,又无人诉说。高中他喜欢上了直男好友,忍不住向他告白,结果友谊的小船翻了,非常扎心。
在玩模拟游戏时,你会有种奇妙的代入感,你能和游戏角色一样体会到表白被拒的痛苦,这种痛苦跟异性恋被心仪对象拒绝还不一样,同性恋爱上绝对不会喜欢自己的直男,被对方嫌弃、远离,连朋友都没法做,那种心情相当绝望。
这两天在看日剧《大叔之爱》,看到小林子向春田告白被拒的泪眼,也是一阵心痛。同志的爱情,太难了。

2.紧张兮兮的“出柜审判”
高中毕业,凌浩离家去大城市上大学,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在此之前,游戏的操作感很弱,玩家只需顺应剧情的流动。直到凌浩博士毕业,剧情走到了关键节点——家人逼婚!看到这里让人宛然一笑,亲戚的围攻有着相熟的套路,但是马上会有后背出汗之感!游戏出现“出柜 OR 相亲”选项。出柜,意味着向传统的家人坦白自己的性向。
这两条路一条指向“六亲不认”,至少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亲人的理解。一条指向同妻的悲哀。同妻一直是我特别关注的话题,我绝不想祸害无辜的女子,所以只能选择向家人坦白性向了,深感被所有人反对的压力和无助。虽然依我现实生活中怂人的个性,很难有勇气出柜。

选择“出柜”后,气氛马上紧张起来,开始出现闯关游戏式的“出柜审判”:“在12回合里,家人会抛出一个对“同性恋”的质疑或偏见,要在规定的时间里选择合适的回应,反驳并击碎,如果回应不恰当,凌浩的自我认同会受损,出柜会面临失败。”左上角是凌浩的自我认同值,他开始面对各路亲戚的一次次语言攻击,他们软硬兼施,情理兼备,让你自乱阵脚,无力招架,所以如果没有很强的自我认同,很容易被击溃,被劝服的。

我啊啊啊乱叫,好难啊,招架不住,真的鸭梨山大!很快本来就不多的自我认同值被家人反驳的刀剑劈斩为0,然后,你看到游戏出现一个残酷的必选选项:“妥协,去做扭转治疗”。一瞬间让我想到被强制戒网瘾的少年们。实在让人无法接受,难道要接受电击吗?人生就这么悲惨吗?没有办法自己掌控吗?我一阵悲愤,打开存档,从凌浩出柜前重新玩起。

3.自我认同,对异性恋也很重要
这场“出柜审判”值得所有想要出柜的同性恋借鉴,它是一次非常棒的实战演习。按照家人的四个心理接受层次,设计的问题面面俱到。从游戏的态度来看,鼓励同性恋勇敢做自己,勇敢出柜。增进家人,乃至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理解,而如果同性恋不站出来,这样的理解则进展缓慢。当然并非苛责,社会需提供安全善意的舆论环境、法制保障。不过永远没有为你量身打造的公平社会,一切需要发声、争取,甚至抗争。我想起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每分钟120击》,讲法国同志维权组织的故事,特别好看。
对异性恋很有指导意义的是,人生的重大选择,比如嫁到遥远的异地,选择父母强烈反对的伴侣,晚婚晚育,决定丁克或独身主义的生活方式等等,都需要和父母家人来一场类似于“出柜审判”的谈判,注意,游戏的选项中往往理智温柔的回答才是最佳回应,现实中也如此。你不是站在最佳辩手的舞台,亲人不是不容异己的敌人,跟父母唇枪舌剑反而适得其反。无论谈什么,都要温柔地表述,有理有据地耐心解释。如果没有勇气直面父母,也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剖白自己,或是搬来理念相同的救兵亲戚帮忙劝劝父母。
我玩了两次,才以仅存的一点点血,也就是仅存10的“自我认同”值,勉强出柜成功。游戏里的自我认同概念,我想适用于任何人,每个人都需要自我认同,也是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自我认同度都偏低。自我认同度过低,会很自轻自贱、自卑自责,努力迎合他人,甚至走向精神分裂和抑郁。希望了解心理学学的朋友指正,欢迎提供书目,感谢!
出柜成功之后呢?游戏泼了一盆冷水,灰暗背景出现几行字“出柜的成功只是同志生活的开始……”,人生仍旧很难。这时候玩家开始经历凌浩的感情路,他在大城市相对自由的环境,如何处理爱情和欲望,有着什么样的感情观?我按自己灵肉合一的爱情观,避开open relationship、性爱分离,走向了一条寻觅忠臣伴侣的道路。其实这在同性恋圈子中,挺难的。

4.同性恋的身体焦虑更严重
如何吸引伴侣?要改变生活习惯,去刻意健身塑造魅力的体型吗?在凌浩的感情线里穿插讨论了同性恋的身体焦虑。这在异性恋也有,女性在两性关系里不平等,所以身体焦虑单一地指向女性一方,“生孩子后,人老珠黄还不打扮自己,不减肥瘦身,活该被抛弃。”我们对这种公众号的主题已经见怪不怪了,也模棱两可地认同其中的逻辑。身体有时反而成牢笼了,不是吗?对外貌主义和“一个人的穿着是在表达他自己”都需持审慎的怀疑态度。
在游戏里,我放弃健身,不去迎合这种风尚,虽然我是gay,我也许会有强烈的身材焦虑:让自己更有吸引力,不好吗?也许是受认识的帅gay影响。也正因为人们对同性恋的刻板印象,似乎帅哥才配享受同志爱,他们所承受的身体焦虑一定比异性恋更为严重吧。
我也果断拒绝了几次约炮,拒绝阅后即焚的传照,来自对方的辱骂还挺逗的,因为我在gay朋友那里听过几乎一模一样的话!哈哈了。

5.Happy Ending,我们去国外结婚了!
凌浩的三条感情线,都很典型。一个是保守的反对出柜男,后来凌浩公开在电视节目出柜,他还怒不可遏,认为凌浩和医生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同性恋群体。这是对很少参与公众议题,对伸张同性恋/女性权益有些怯懦的我一记提醒,观点的冲突无法避免,要不停在冲突中捋顺逻辑,坚定自己的声音,清晰地让对方、让更多人看到,做一个力所能及的平权人士,不要怯于反驳或坚持主张。
一个是在酒吧碰到的非常有魅力的时尚男,持开放式关系的爱情观,很吸引人,然而并非同类。最后他碰见了一位科普艾滋病知识的医生,让我都很有代入的心动了一下,两人的摩擦在于共同相处的时间太少,凌浩险些出于寂寞,和酒吧时尚男放纵,好在在跟时尚男诉苦时,发现对医生的真爱,得到了大家友爱的鼓励和助攻。
最后,我玩到了happy ending,我们去国外结婚了!一个异性恋简直要留下激动的泪水,太不容易了。上文提到的小编朋友玩了三次都没有找到男朋友,有两次都是在“亲情的陪伴”下孤独结束。
玩到和忠诚的伴侣结婚,这似乎是一个异性恋人妻固执的生物本能。就像小时候玩大宇女性角色扮演类游戏《明星志愿》,一定要把所有感情线走完一遍。而“a gay's life”让人心累,我不想再尝试另外两条恋情了,和反对出柜男相爱也许会有一个接近《蓝宇》《断背山》的结局,爱上时尚男,不难想象分分合合,彩云易散。哎,人生真是寂寞呀!

6.同妻的心理
后来我又玩了一遍相亲的选择线,硬着心体验了一把“骗婚”,游戏转到同妻视角,在发现真相后同妻的心理会介于“保守——激进”之间,相反的凌浩会有“仇恨——感激”的心理,这种概括让我耳目一新。我对同妻的了解还是太简单了。一个伸张“无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需要一个真正爱我的丈夫”的合理声音,会遭到骗婚的男同性恋极大的仇恨和愤怒,怪罪对方让自己的生活崩塌毁灭。这种保护自己的自私人性,也是我没有考虑到的。而同妻群体有很大部分不想放弃现有的家庭,很难走出去,原因和异性恋离婚一样复杂,也怕离婚后在婚恋市场没有竞争力。
由于国家不承认同性出轨的证据,无法证明男方是过错方,同妻面临着离婚后遭受财产损失的法律尴尬。游戏通过同妻向律师咨询、谈心,温柔地给每个人科普,不只是同性恋需要国家承认同性婚姻的立法,不只是他们能从中获益,受益的是每个人。只有保障同性恋的婚姻权益,才能保护同妻群体。

7.想象一个更宏大更真实的gays' life
奶奶临终前送给凌浩红围巾,愿孙子找到一生挚爱,是男是女又有什么关系,令凌浩泪如雨下。后来凌浩的父母慢慢接受了儿子同性恋的现实,还劝亲友多多理解,支持儿子公开出柜,“我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从小就不是坏小孩。”真是泪崩。游戏的亲情线做得非常出色。

感谢游戏制作人用温柔理性的声音,把同性恋的科普知识汇编成了一个容易上手的游戏,希望许多边缘群体的发声能借鉴这种方式。
谈几点不足,游戏主人公是高知群体,未来可否完善下不同主角阶层的设定,比如打工的小伙子,在家务农的小伙子……;也有同性恋既不出柜又不想祸害直女,选择和拉拉结婚,各取所需,这个现象可以丰富在游戏的情节线里;除了丰富的亲情线外,还可以再丰富下感情线和友情线;游戏里,出场的女性要么是反对的家人要么是同妻,希望有直女蜜友的设置,哈哈,想象一个更宏大更真实的gays' life;当然如果能开发变性者、拉拉等性少数群体的选项,也特别好。
最后,祝福每个性少数者都活在“有爱的世界”,向你们发送爱的光波。❥(^_-)
-
我想便便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