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复盘 | 消费主义的反抗 + 新书
看标题就知道,十一月的消费降级其实并不太成功。月初给脑头子买的两件毛衣,还有一些个人护理用品的补货还是比较make sense的。但是仔细想想,新买的几件衣服意义就不是很大,包括在Wconcept上下单的一件长款鹅绒羽绒服,& Other Stories的一件灯芯绒阔腿长裤,和Evelane的一件丝质吊带衫。
但是相比之前来说,一个月只买了三件衣服还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而且那件长款鹅绒羽绒服其实还是一个特别好的deal,在各个方面都满足我的需求。但是十一月的最后几天,我和老公来了一场家门口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了纽约,还住了一晚。这消费频繁的我都没法记,就一笔带过了。而且老公一直特别想给我换一辆车, 因为我那两轮驱动的小车真的不太适合美国东部的雪天。我正处在消费主义降级的当口,当然是一直拒绝啦,但是在试驾了自己一直喜欢的Jeep Wrangler之后,还是lease了一辆。定制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各种配置。搞笑的是,因为是2019的定制版,可能一直要等到明年二月三月的样子,那时候是不是雪都已经下完了。
这辆车给我接下来三年每年多加了三百刀的支出(还没加上多出来的油钱,其实说真的,并不是一个很符合消费降级和极简主义的行为。毕竟我看的各路life couches都在淳淳教导,要避免各种债务,再者,Jeep Wrangler,特别还是两门的,在实用性方面其实不是那么好,相比说是车,不如说是一个大玩具。于是只一边心里暗暗开心,一边安慰自己,极简这条路,我还是慢慢来好啦。
说到精神食粮。这个月我终于如期把Deluxe这本书看完了。虽然这本书实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阐述奢侈品牌和市场的变化,但是我看的时候总是会应用在我个人的身上。结合我最近看的听的一系列关于理财和极简的观念,思考着在这个奢侈品已经deluxe的情况下,我怎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自己提供奢侈的体验和享受。我也发现,不管奢侈品牌和市场如何退去奢侈光环,真正的奢侈还是存在的,并且跟金钱的关系并不是很大。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详细的部分我已经写在这本书的读后感里了。
结束了这本书后,我本来想读的是Robert Skidelsky的How Much is Enough? Money and the Good Life。因为觉得这本书能很好的把我的想法衔接下去。结果我发现这本书其实是,我不知道以我现在的英语水平能不能handle的了哲学题材,可能用中文会更好点吧。于是就停下了。
呐~就是下面这本书:
所以我后来开始读的书是一本小册子:E. B. White的Here is New York.
看了三天我才开始抓到这本书的节奏,结果发现我尽然已经看到百分之八十了。果然是一本小册子啊。
这是我第一次看英文的散文,或者说随笔。这样的文字明显是想传递一种情绪,而不是信息。我毕竟不是native speaker,可能并不能完全掌握文字中很多微妙的含义,但是总体上还是能感觉到那种慵懒,随意,和怀旧的氛围。
一边看一边对比着,想把这本书和我脑海中的纽约联系起来。结果发现我对纽约的认识还是那种很肤浅的,游客式的认识。我一直关注着纽约的各种活动,各种餐厅,而从这本书看来,真正让纽约特别的是城市里的人,而我好像从来没注意过身边的人吧。
中文书的部分,我结束了笑傲江湖。不知是不是拖得太久的原因,我脑中一片空白,完全记不起里面各种情节和设置。最后给我留下深刻映像的,居然是当初认为不知好歹的岳灵珊。还有充斥着传说光环结果却只出场了9页的东方不败。两个遇人不淑的悲情角色,唤起了我深深的同情。其实这两个人想要的东西都非常简单,奈何他们看重的人都有更大的梦想和野心,自己最终沦为了别人的累赘和工具。杨莲亭利用东方不败我还可以理解,而岳不群利用自己的女儿,下了那么大的一盘棋,只为了谋取林家的剑法。最后家破人亡。不管是他的用心还是结局,都让人唏嘘不已。
转眼已经到了今年的最后一个月。我很开心这两个月来我能用心记录自己的生活,我能感到我的情绪也很平静。不知道我会不会为2018写一个复盘。感觉是一个大工程。但是希望今年会在这样充实平静,充满感激的气氛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