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如何写出一篇吸引人的企划,提案,文案,稿件?
年初的时候,报了土豆老师的写作课程,(我不是来做广告的,老师的课已经不招人了)课程循序渐进,辑性强,投稿资源丰富。所以报老师的课程的人特别多,通过批改不同学生的作业,土豆老师发现普遍的问题是亮点解读不好,而造成这样问题根本原因是素材积累不够,多次反复地提醒我们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好的素材,亮点解读就不会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就会失去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意识到素材的重要性,还是最近频繁地写作练习,没有素材写起来特别痛苦,耗时,可读性不高。所以平时特别留意这方面的书籍,当我在网上查找《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的信息时发现了他的另外一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买回来读完以后豁然开朗。作者从如何记笔记,信息,快速检索,如何积累素材并使用,还推荐了能让记录事半功倍的可选文具。
作者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从大学时代开始到新闻记者,网络与杂志撰稿人差不多10个年头里作者一直用这种方法积累了将近200本的笔记,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作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售超过50万册。他的其它著作还有《三本书创造好点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等。
根据目前的需求以下3点我觉得对我特别有用。
搜集素材的方法
将从工作到私事的所有信息一元化的记录到一本笔记本中,首先是工作创意、备忘录、上司交代的留言记录和会议摘要、培训记录,写有创意的便贴纸、策划会上记录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发言等。其次,我们还可以记录书籍和电影的读后感,书的腰封,报纸和杂志的剪报,其他纸质笔记,如旅游时收到的小册子、票据、存根等。只需要将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写下来,不必分类,如果分类,太多信息你会记不清楚记在哪个本子上,而且混杂在一起的各种样的信息,会刺激我们进行扩展思考,促进灵感的产生。正如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其著作《创意的生成》中说到“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你可能会说,通过数码产品记储存会更快,但是因为没有经过书写和粘贴这样的动作,你的印象不会那么深刻。结果,你就会越来越少有“在哪里读到过”“在哪里见过”的感觉,或者很少感到在意。而且这样做的好处

快速高效记录素材的方法
1.运用“汉语拼音首子母”记录法。
简单来说,记录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
比如:北京 BJ
2.将常用的内容符号化
这样操作,可以节省书写的时间示例如下:
R—阅读:读过的各书,文件,报纸等。
M—电影:看过的电影,印象深刻的台词,感想等。
P—计划:工作生活中想尝试的新的有趣的内容,感觉可行的想法。
A—想法:工作中想修改的方案,提案,报告等。
会—会议:访谈,团队会议,培训等。
3.将报纸、杂志上的信息剪贴下来,用双面胶或胶水粘到笔记本上,并画出有感想的语句。
4.附上标题方便查找
在每个信息记录前写下日期,并写下针对这个信息素材的标题,当需要使用时方便查找。
此外,还可以区分笔记段落之间划上分隔线,这样使笔记变得列清晰明了,一目了然了。
活用素材的知识生产技巧
所谓“知识生产技巧”是让大脑运转起来,用人们知晓的形式提出某些新的事物——信息。也就是我们工作中所要产出的各种文案,提案,策划方案,文稿等。那么,具体该如何实现呢?
1.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仔细读。这样阅读可以轻松抓住中心,并且因为有夹杂有剪贴的资料、杂志或者有关生活轨迹的照片及旅游记录等内容,你也不会觉得无聊。
还有,重读笔记时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上面写的内容,而要带着如何将其运用到现在的处理的工作上的角度去看。例如下面这条笔记.
【121028】
把写好后的初稿打印一次
将打印出来的文字处理后输入电脑
一边逐步思考一边修改,速度会更快
我们可以把这份笔记理解成工作心得,但是也可以看成写文章的方法,或者看成独立思考的技巧。通过不同的角度重读,你会发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记录时不一样,因为与过去对比,我们有了更多经历,看问题的视角会更宽
2.要勤于动手,思考才会逐渐前进
抱着手机看各种短视频,思考是无法进步的。如果在创作文案中遇到难题,没有灵感了,除了重读笔记以外,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其它事情暂时转移,比如,打扫卫生,做饭,锻炼等。总而言之,要记住不能让手处于什么都不做的状态,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在如今数码产品遍地时代,作者奥野宣之在十多年职业生涯中却始终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信息,素材各种灵感。并且通过这样的方法创作了《三本书创造好点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智慧创造锻炼法》等。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他坚持的原因,除了喜欢动手书写和粘贴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模拟的方式更能促进思考和创意的产生,即工作生活中产出的新知识——文案,文稿,能帮助我们提升的内容。如果你也在为不知如何积累素材烦恼,那就阅读这本书吧。
-
鳟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07 12: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