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安慰亚军,但陈铭的奇葩说bbking实至名归
作为一个第五期才开始看奇葩说的新观众,我认为这是他应得的。
在陈铭夺冠那一刻,除了高庆一杨奇函恭喜之外,从导师到辩手没几个为他欢呼鼓掌的,尴尬和冷漠的表情掩饰都掩饰不住,连陈铭自己看到夺冠了,第一眼流露的都是震惊又抱歉手足无措的样子。如晶微博底下的人评论转发的都是奇葩说的选手,而陈铭底下微博评论的人除了自己战队的几个人,竟然都是非正式会谈里的合作伙伴,决赛的辩题“合群不合群”在这里成了一个绝妙的讽刺。

(祝贺冠军时两边队列对比)
这一期奇葩说让很多人觉得不适,特别是最后一集格外明显,节目组安排的辩题,导师的态度,剪辑的态度,都是一边倒向如晶。她是团宠,她不容易,她是孩子她是宝宝,她来了五集还没拿到冠军,她场场输还场场上,她背负了多么大的压力走到决赛,所以我们欠她一个冠军。

可是比赛,本来就不应当存在,在赛制之外,也就是辩论水平其他的,感情分,不该有感情加成,是比赛公平的意义。很多人都说前几季如晶怎样怎样,你要是看了前几季就也会觉得如晶应该拿冠军,拜托这是第五季的冠军,不是前五季的综合冠军,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啊兄弟们。
马东有一句话很对:清空你对选手在之前所有印象,就看她在现在的表现,决出你心目中的冠军。
是没错,前几季她棒这一季她依然很棒,她很多地方说的也不错,但是平心而论,她这一季的水平,实在称不上最棒。因为她在进步的时候对手也在进步,甚至可以说是进步神速,这种对比之下就让人相形见绌。
詹青云让我们记住了她睿智博学,傅首尔人情练达风趣幽默,陈铭的表达技巧确实carry全场,而颜如晶这季最突出在哪里?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她这季辩论亮点,还是她“心疼如晶”的人设?而到底什么,才是评判冠军的标准?

今晚上很多人都说如晶可惜,一直陪跑,总是以戏剧化结尾收场,就差那么一点。
可是差一点是差多少?是那两票吗?不我觉得不是,差一点就是差很多,实力不够就是不够。
颜如晶的角色就是那个总是因为表现不够好差一点就得到糖的我们,陈铭却是那个好好学习拿了小红花的孩子。

为什么大家比较结束,都去安慰如晶,心疼如晶?只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陈铭”,我们都是“如晶”。人在为别人辩护的时候,归根结底还是为“那个共情的自己”辩护。
别说心疼如晶了,你只是心疼那个没拿到小红花哭鼻子,明明学习很好但一直考不过第一被妈妈期待又数落,那个委屈又无助的自己。

所以从昨天晚上陈铭的热搜挂了一会儿就降下去了,开始铺天盖地的热搜心疼如晶,陈铭的冠军反而成了配角,甚至有人说如晶是为了让着陈铭,故意选了比较难打的持方让给他的,那些言论让我又想起童年的我。
人性的弱点本就是这样,我们确实更难接受别人比自己强承认别人实至名归即使这是事实,我们更喜欢心疼自己,虽然我们名不副实受之有愧,但这种安慰我们心里舒服。
冠军是什么?冠军就是这场比赛最棒的人,凭实力应该拿第一的人。如果荣誉不是给予强者,焦点放在了同情,冠军还有存在意义吗?
别说心疼如晶了,你只是心疼那个没拿到小红花哭鼻子,明明学习很好但一直考不过第一被妈妈期待又数落,那个委屈又无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