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最爱的人一起看日出——黄山游记(二)
去黄山有一件一定要做的事,那就是——看日出。为了这个,我们起了个前所未有的大早,三点半就摸黑出门了。山里的夜晚气温低,李先森穿了外套还不够,又在外面套上昨天买的雨衣,美其名曰“挡风保暖”。雨衣是超大号,李先森那小身板在里面有冰棍棍和冰棍袋的即视感。其实,宾馆房间每个里都有两件专门给游客预备的羽绒服。为了保持仅有的形象,我坚持不穿那件大红色不分男女宽大无比的羽绒服,但是当我出门的那一刻,我立即感觉到身上的每一个鸡皮疙瘩都在呼唤那件羽绒衣,啥形象都建立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啊,没有温度何谈风度(请叫我机智girl)。
昨天饭店老板给我们推荐看日出的最佳地点在曙光台和清凉台,而且离宾馆很近。我们顺着路标找这两个地方,但是找到的地方又不确定是不是,所以我们就一直往前走,直到看到猴子观海的指示牌,再往前就是狮子峰了,当时时间已经接近四点,我们决定就在这里看,不往前走了。说实话,这里距离宾馆还是很近的,可是我的腿软绵绵酸溜溜的根本走不快,每上一个台阶都需要使出吃奶的劲,即使这样我们依旧是第一批到达的游客,从从容容占领最佳位置,早起的鸟儿肯定有饭吃,这句话是真理啊。
天色未明,微风徐徐,一轮圆月在树梢上跳跃,明亮又可爱。我们所在的位置虽然叫猴子观海,实际上,猴子在我们左手边的另一座山上,它憨态可掬地蹲坐在山顶。在猴子的左手边是一条条呈带状的云和群山,要是白天那里肯定是很美的云海,可惜我们在夜里看到的只是黑色的山、灰白的云和远处闪烁的车灯,不过这些景色在我看来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我眼中看到这样的景色,头顶是宽阔无边的天空,心中杂念全无,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以前读书只知道背背背,现在身处群山之巅,脑子里忽然浮现出这句话,古人诚不我欺也!
我们所处的观景台在山崖边,这里没有经过人工平整,所以保持着山原始的样子。我们坐在一块巨石上,崖边虽然有栏杆,李先森还是觉得不安全,禁止我靠近。
经过众人讨论,得出了正前方就是东方的结论,但是东边有一大条带状云像围墙一样结结实实把我们围在中间,太阳被挡在外面,我很怕云层太厚看不到日出。听周围人说前天暴雨,昨天阴天,连续两天都没有日出,更加上饭店老板说黄山全年只有五六十个日出,今天能不能看到就看运气了。
在网上查到日出时间是五点零五分,时间越来越接近五点,天上的颜色也是每分钟都不一样,云彩从最初的灰白被曙光染成淡金再到金色,天空是我前所未见的湛蓝,透明清亮。白云有成片成片移动的,也有像烟一样从头顶迅速翻卷而过的。曙光愈盛,红透了天边,“城墙”后显出一只淡淡的圆圈圈来,有人惊喜的叫到“那就是太阳”!大家这才停止聊天,纷纷注视着圆圈圈,看它缓缓上浮,在云层缝隙里露出红色的脑袋,淘气地看看这纷繁的世界,然后全身心地跃进别人的眼睛。天空如此寥廓,日出如此壮美,让我着实感到自身的渺小,并被这一切所感动,内心纯然,仿佛很满又仿佛很空。
古人喜欢隐居山林之间,物质上虽然清苦,但能看到的美景非俗人可想。想当年欧阳修老爷子被贬到滁州做太守,日日流连琅琊山,写下传世千古的《醉翁亭记》,文中写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现在吟来,深感观美景真乃人生一大乐事啊。
等到太阳变成金黄,眼睛已经不可直视的时候,我们就起身返回宾馆,洗漱完毕去餐厅吃饭。跟我们坐一桌的是几个台湾人,他们不论男女,说话声音都是软软的,十分温柔,有种现场看台湾剧的感觉。隔壁桌是一队韩国人,大部分是中年人,女性个个妆容精致,衣服整洁,举止得体有礼,我们看韩剧的同时真应该学学人家的生活态度,不论啥时候都要注重自己的形象举止,给人以大方温和之感。所以,我边吃饭边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用自己胡乱洗的脸,随便擦的护肤品,手抓捆起来的头发,胡吃海塞的吃相和人家对比,我内心此起彼伏,作为一个少女,活得跟糙老爷们一样,额头不禁悄悄流下一滴巨汗。
吃完饭回到宾馆,在李先森收拾东西的当儿,我赶紧整理了下自己的形象,这下总算有个样子了。 早上七点,我们离开宾馆,开始了今天的旅程。沿着台阶上上下下,我们又来到了排云亭,这里的风依旧很大,栏杆之间的铁链上挂满了情人锁,淡云漂浮在山间。我们继续向前走,山势越来越高,回望排云亭,惊觉那山如此低矮,前方还有更高的山等着我们去攀登,山是永远登不完的。
西海大峡谷有很多出名的景色,比如“仙人踩高跷”“老道打坐”,我们都只是匆匆扫一眼,因为脚下的路比石头更巧夺天工。有一段路是悬空的,我走下来才看到,要是上山时走这条路我肯定会腿软的。
走完这一段惊险刺激的路,我们到了谷底,按照我们原先的路线设计,下一站是光明顶。去光明顶可以乘缆车(票价一百元),也可以步行。作为一个运动细胞发达的蓝孩纸,李先森义不容辞的帮我选了步行,我的任何反抗都是透明的,他直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走啊走,走到了三溪口,这一段路楼梯很少,可以算作是平坦大道了。三溪口,顾名思义就是三条溪流交汇的地方,往下接着走即可到达黄山西大门,往左手边一直走可通往光明顶。我们在上山的楼梯旁看见一块木牌上写,此路陡峭,建议乘坐缆车。我指给李先森看,他忽略了,忽略了,略了,了。
这是一条很少有人走的路,光看台阶就不如主路上的宽阔平整,缺口处被人用水泥草草补上了。估计在没有缆车之前,游客们应该是走这条路上山的。这条路边的景色就没有之前的好看,略有荒僻之气。道路陡峭,一大段一大段长长的楼梯,我必须一口气爬上一段,而且爬山时只盯着脚下的台阶,要是往上看到更多的台阶,内心就要泄气,脚就抬不起来了。
翻山期间我曾用导航看了看距离,导航告诉我,距离光明顶还有3.5公里,大约需要半小时就能到达,真正走起来才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们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才走了3公里,工作人员告诉我,距离目的地还有6公里……导航,你算的是直线距离你咋不跟我说呢……
我们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跨过一条又一条桥,终于在下午三点钟达到了迎客松(去光明顶有点绕路,兼之听人说那里没什么特别的景色,所以就放弃了,直接去往下一站——迎客松)。
迎客松附近有一条上下山的索道,目之所及都是游人,有一游客问哪棵是迎客松,其实不用问导游,不论在啥景点,你只要看大部分人的镜头对着哪里,镜头的朝向就是景点所在,你跟着大伙拍准没错。
这可迎客松经历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身体状况不大好,人们就给它安上了假肢,维持它的千古英姿。
为了赶上去宏村的最后一趟班车,我们乘坐缆车下山(坐缆车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实在走不动了,宝宝要抱抱)。我坐在缆车里每往下看一次,腿就软一分,我们距离地面怎这么高……我恐高……
缆车是密闭空间,对耳朵有很大压迫,反正我下山后好半天才缓过来。
黄山的行程结束了,山里的景色太美,我的文采又实在太差,写出来的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那么,请让我用王安石的话来做个结尾吧!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馀之所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