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喜剧VS徐峥喜剧
最近沈腾新片《西虹市首富》轻轻松松4天10亿,昭示着沈腾出品,不说精品,最起码是票房炸弹。当然,说到国产喜剧,徐峥的喜剧,也属于那种让你嘴角抽搐的票房大拿。今天,我就拿沈腾的喜剧和徐峥的喜剧来比较一番。
沈腾《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
聊这三部喜剧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开心麻花。开心麻花2003年开始做话剧,之后尝试过音乐剧网剧以及春晚小品。开心麻花是很扎实的学院派,编剧、台词、包袱细节、舞台设计各个环节丝丝入扣,只要磨合好了一个作品,主要演员换人来上,基本上能到达差不多的效果。陈佩斯老师评价过这个团队,麻花就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沾了点泥土,但是绝对新鲜水灵。所以,开心麻花最大的特点是与时俱进,把许多流行的热闹事儿放进去。当然,话剧靠这些已经够了,电影不行,电影需要一张面孔,这张面孔就是因为春晚小品家喻户晓的郝建(沈腾)。
沈腾一度被郝建这个角色困住,直到《夏洛特烦恼》的出现。有人评价沈腾是长在笑点上的男人,他一出场,还没说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观众便先笑为敬。除了这些,沈腾膨胀的身材,就跟他全身的肥肉一样,给人一种松弛感,看着舒服。所以,大家一定认为沈腾私下就是一个笑点制造机吧,实话告诉您,还真不是。私下的沈腾,有点躲闪,他害怕采访,对名利没有没有过分渴望,所以他在台上镇定自若极其放松,没有话剧演员的通病,用力过猛。当然,沈腾可能属于那种洞察了事态和人情,但又什么都不说的人,所以,他在逗观众笑可观众笑又仿佛和他没关系似的。这些,就是沈腾这个人身上的分寸感。
回到三部喜剧,从夏洛到张茱萸再到王多鱼,沈腾饰演的都是小人物,又贱又萌又鸡贼,偏偏还具有善意。而三部电影的设定,都很超现实,无论是黄粱一梦还是一夜暴富,经历百般考验找到自我,顺便收获一段爱情。好的喜剧是割开社会的手术刀,是带着微笑面具的小丑,喜剧和搞笑一定是建立在对悲的洞悉之上的,这是沈腾和开心麻花团队的宗旨,所以,这些喜剧带着超现实式的讽刺,你看夏洛穿越之后重新选择还是过不好人生,你看张茱萸还是没能得到师兄的回应,你看王多鱼最后还是没能花掉十个亿。除了这些,持续密集的语言包袱儿,反转的情节,普世价值观,这些都造就了沈腾的喜剧。
徐峥《泰囧》《港囧》《心花路放》
徐峥的三部喜剧,分两类,一类是完全徐峥个人的《泰囧》和《港囧》,一类是宁浩作品《心花路放》。其中两部《泰囧》和《心花路放》又是和黄渤一块演的。
徐峥在《泰囧》之前,是拍宁浩“疯狂系列”进入电影圈的,宁浩的幽默感是一种高级的黑色幽默,他想做的不只是喜剧,是电影,所以,他选择他很费力观众很费解的多线叙事。跟“疯狂系列”相比《心花路放》的叙事线少了,叙事空间复杂了,徐峥带了黄渤疗伤,路遇形形色色的女人,时常陷入麻烦,又得一个一个解决麻烦,这些过程再发生点幽默的设定,比如杀马特,蕾丝边,喜剧的元素就成了。
相对于宁浩喜剧,黄渤的喜剧就简单多了,两个人物(徐峥和王宝强\包贝尔),两种人设,一个人拼命想要做某件事,一个人傻里傻气破坏这件事。徐峥的喜剧元素,把包袱放在个人身上,呈现功能性角色,你看徐峥就是一个事业有成感情不顺的中年男人,王宝强\包贝尔就是一个傻缺的2B青年,也是我们所说的小镇青年。
想要票房成功,就得迎合小镇青年这个群体。陈可辛说过一段话,如果你要拍一部有十亿票房的大片,你就不可以只照顾北上广深大城市有知识有文化的观众,小城市的青年(小镇青年)才是大众。北上广深有文化的观众可以给你一亿票房,小镇青年决定了另外的九亿。
徐峥导演的《泰囧》和《港囧》的目的很纯粹,让尽可能多的观众在观影时尽可能的达到高潮,得具有一种群体性的“屌丝”气质。所以,徐峥电影耍活宝,低级硬搞类,不是所谓的情节幽默和台词幽默,而是把包袱放在个人身上,夸张的肢体动作,扮丑,智障,嚼烂梗,煽情,一个都不能少,目的只有一个,让大伙看懂,看嗨。
所以,徐峥喜剧很大程度上得仰仗演员,同样的人设,王宝强可以,包贝尔就被人骂。
从喜剧的情节到主题,开心麻花的喜剧都比徐峥的喜剧走的更远,技巧更成熟。至于野心,两者都有,开心麻花的西虹市宇宙,徐峥的《我不是药神》,一个想做大,一个想做深,都值得敬佩。
值得提一下的是沈腾在《心花路放》饰演一酒吧老板,接下来,沈腾和黄渤主演的宁浩新片《疯狂的外星人》将要上映,怎么样,这几个男人还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