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读过的书
我总是觉得如果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并没有影响过任何一个人,是一件非常可怜的事情。 我说的是正面的影响,是知识的传递或是精力量的感染。所以我决定把我今年读过的书推荐给大家。


这两本书是一套的,主要讲两个科学家发现了几块可以拼在一块发光的石头,他们试图去证实石头们的来源,不料他们竟不是第一个发现他们的人,在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找寻石头踪迹要把他们拼在一块儿的背后有一个组织的黑手正无处不在像他们伸过来!(我不要剧透)这些石头也许会改变全人类,会将某些人的人生完全毁灭,他们的发现将给人类带来希望还是黑暗?幕后的黑手到底在保护什么?
我问我老公有没有看过Marc Levy的书,他说他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全部都看过,特别入迷。 别问我老公几岁,他看起来跟我差不多,但是....... :)
如果你喜欢悬疑,科幻,Marc Levy真是个不错的选择,忘了说他还很浪漫。

好了,我今年连续读了他三本书,实在是让我着迷了一段时间,本来我也是很喜欢悬疑科幻的。
这本书我觉得一开始挺浪漫的,我一直在幻想那些场景,但是封面看起来是有点阴森森的,不过我保证这是个很温情的故事。故事说的不是一条裙子,而是一幅画,但是又穿插了前世今生的爱情线索,来生的爱和恨不断在上演,这幅画到底有什么秘密?男女主角互生情愫的背后也是一个活生生的陷阱?
我不剧透,你自己去看。 我说了他的书要一口气读完,否则会茶饭不思!

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 我看到作者是慕尼黑人,我突然觉得有些亲切(因为我住在那儿),第二我没有读过德国“年轻人”写的书,我读过Glass Bead Game, Hermann Hesse 写的,看得我脑子很疼,虽然我的看的英文版,那些排比句已经把我绕晕了。德国人也是让我觉得很孤傲的,我到底是要看看他们孤独的尽头是什么?
书中描述了主人翁在父母过世后和哥哥姐姐的生活遭遇,还有他的爱情生活,并没有什么惊天动的事情发生,但是在他们长大之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选择了不同的生活,再回首没有了父母的童年,终究说出了自己心中隐忍的孤独和痛苦,但是已经不重要。我记忆很深刻的是主人翁 尤勒斯 毕业后打算跟一个女孩子说要在一起,一起生活,结果到了她家,竟然看到她在跟别人做爱的场景。这确实是一种晴天霹雳的感觉吧,但是他却没有重重的回味,只是多年后想起来一种无奈又丧,但是也不幼稚的回味。到多年后与这个女孩重逢,跟她和她的老公住在了山上的那段时间,真是让人很有冲动的爱上他,但是在道德和理智中徘徊,又是那么让人心痛。
但是要体会他的孤独,估计要把自己打磨多几个level才行,德国人的孤傲也不是空穴来风的,他们享受孤独,又默默承受,不是他们无聊或是懦弱,记住了他们不寂寞,是很纯洁的孤独和清高。

这本书我不用多讲了吧,只是很多咖啡馆做活动居然用这个做主题,请不要这样玷污她,谢谢。
Carson McCullers 的书充满了人物,活生生的人会蹦出来,我甚至会用不同的声音和语气去把句子读出来。再一次,我们来说孤独。 孤独对我来说很神秘,请不要和寂寞相提并论(寂寞很低级),如何在一个人潮拥挤的房间还是觉得孤独得要死,这是一种境界吧。而Carson McCullers是孤独专家。

一不做二不休我再接着来一本她得书。
我也不想多说这本书讲了些什么,你们可以百度一下,或者谷歌。
我花了好长一段时间看完,因为期间觉得有些抑郁,就转了别的书调节一下情绪。先从几个哑巴开始了故事,然后是黑人家庭,还有一些白人,当然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白人黑人在那个政治环境下如何相处,黑人医生强大善良的理想当时是一场梦,底层小人物们内心发出的剧烈的声响,那个年代不存在什么美国梦,每个人的宿命都写好了,丢弃在疯人院也好,自杀也好,碌碌无为的当售货员也罢,但总是有着人性的光让他们不至于迷路掉下悬崖,孤独还是孤独的,但是有微微的暖意,就像每个人的生活。

我忘了从哪搞来的这本书,也许是因为她的名字,Sontag是德文星期天的意思,也估计是我对女权主义有种莫名的好奇,所以我想多了解她一下。
这个笔记主要记录了她从上大学到当单亲妈妈的一段时间的事情。我觉得想要真的了解一个地方,某个时期人们的精神思维和生活方式,读读他们的日记是相当有趣的事情。 这本书好玩的地方在于她不断地在审视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恍然大悟了一些人生道理,我觉得非常可爱又很有启发性的让我去回想那些事情改变了我的思想和态度。当然她其他的作品也值得一看。
喝咖啡的时候最好搭档吧。

这本书大概7年前我在北京当北漂的时候我的室友送给我的,跟我说很有意思可以读一读,她是个韩国加拿大人(生在韩国长在加拿大)。
此书主要是讲作者跟踪了一些北朝鲜的年轻人,试图了解他们的真实的生活,想法,毕竟北朝鲜人民的生活对于世界来说是一个“迷”。 书中描述的年轻人在前总理死的时候被家里人逼着哭,大家必须哭!但她真是的想法是不想哭,也不难过,被逼着哭所以哭了。还有,如果一个家庭但凡有一个人逃跑了,去南韩或者中国东北,全家有工作的人都会被单位开除!
这本书我大概读了好几年都没有读完,我是个读书不专心的人(除了悬疑小说),所以今年要把她了结了。

好吧,这又是一个很孤独的人,而且他真的特别丧。
我搜了一下他,有很多形容词描述他,例如,孤独,疏离,冷漠,。。。。 但我就是觉得只有一个字最合理,就是 丧。
我不相信他居然五次殉情自杀,最后因情而死,书中的他根本不在乎什么爱情,好像他什么都不在乎,只是活在自己亲手制造的悲情冷漠的世界中,我也不太想研究他,对于很丧的人自有他丧的原因,但是不能把我也搞丧了。我决定不再读他的书了。

本书是IDEO的创始人 Tim Brown所著。
由于我在做UX设计,看了推荐所以买了这本书。书里有很多跟其他公司合作的实例,比如如何制造一个可以将水弄干净的模型帮助印度的居民能喝到干净的水,某医院的用户体验改造,UX不只是系统,app,网站设计,如果你觉得UX是这些,那么你太天真和狭隘了。 用户体验是所有的人手可及的产品以及服务,一个产品和服务是怎么从零开始,打造一个prototype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资金,这些真是蛮实用的干货,而且还是真是案例。推荐UXer们看看。

本雅明在流亡躲避纳粹的时期写了这本童年的回忆录,有人说他是带着告别的心情来回忆他的故乡和童年,我也同意,他回忆的旧欧洲旧柏林,有趣的童年,清晰的回忆着一些场景,仿佛时光穿越到过去,我也是在猜想这些回忆会否让他充满希望,又或是一个漫长的告别。
如果你来约我去柏林夜店裸体狂欢的话,你晚了,我老了,我更想了解一点这个城市其他的东西和精神,所以我买了这本书。
我不是书评作家,不喜欢用那些华丽的修辞来形容这些书和引导大家的思维和想法,你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精神上的共鸣和启发更重要。
12/10/2018 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