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重新发现中国

各位即将打开的这本书《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是我近十年在博物馆中探索、发现的一点心得体会。在这段宝贵的工作经历中,我亲手接触过数以千计的文物,每年都要进行许多次面向普通观众的讲解,还在各种媒体平台写作了许多向大众普及博物馆知识的作品。
随着我与观众、朋友不断地接触、交流,许多想法逐渐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升华。把文物和历史脉络结合起来,打破两者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成为我追求的目标,而这本书就是一次尝试。在书中,我更加注重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力图把深藏在博物馆中冷冰冰的文物,用立体、动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同时通过文物来理解历史,串联起一个简明的“中国史”脉络。
博物馆是充满文物和知识的好地方,大家都喜欢去博物馆看展览,从那些古代艺术品当中,吸收知识养分,获得思路灵感。博物馆也是高雅、有情调的地方,能给每个参观者带来穿越时空、和古人交流的体验。但是,我要问一句:你真的可以拍着胸脯保证,你在博物馆里全看明白了吗?

在中国的博物馆里有很多展品,比如,玉器、青铜器、书法、绘画、古籍,还有古人用过的瓷器、家具、服装,甚至武器装备、车马鞍轿等器具。看到这些古代艺术品,我们第一眼会觉得太漂亮了,太精美了,这些都是了不得的“宝贝”。可是,在看第二眼、第三眼的时候,如果你还是只能说出这样的形容词,或许就会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我们的头脑中是不是还应该再想到一些什么,再说出一些什么看法呢?
这种“话在心头口难开”的感觉不是你的错。因为我们的博物馆过去总是告诉你:古人创造了什么。但是,它忘记告诉你几件更重要的事情:古人为什么要创造这些艺术品?古代的艺术家,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创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艺术瑰宝?这些文物又如何参与了古人在历史中的活动,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如果知道了这些,你也就不会再对它们有一种无法触摸的距离感了。它们在你眼中也就不再是一件件孤零零的艺术珍宝,一个个扁平化的对象,而真的成为历史脉络中生动、活跃的见证者了。

我想分享给大家的就是这样的一些知识。我可能不会就某一件艺术品,谈论它的制作技法(比如深雕还是浅刻),也不会奢谈它的美学价值,更不会给出它的市场价值(这是我们博物馆人眼中对待文物最拙劣的方式)。我想要让大家知道,这些博物馆中的艺术品,首先是我们的先民在历史上创造出来的“有用之物”。他们曾经使用过这些物品,通过这些物品的交换,古人可以建立友谊、结成婚姻,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文化的演变。只不过,它们中的一小部分,有幸在历史长河中,经历千百年得以保留下来,进入博物馆里,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代人们的所思所想。
这样的基本思路,也来自我本人的人类学经历。人类学家研究物品的历史,不愿将其单纯地视作“宝物”“珍品”,或者历史名人的遗物,而更愿意将其还原为与每个人平等的人类文明的证据。在我的第一部著作《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中,我曾尝试将古代物质文化的创造过程,作为解读历史上人类活动的重要窗口,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物品背后的生产—消费机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
现在,我希望能将这种尝试进一步延伸。因此,在本书的每一章里,我都会从博物馆收藏的一种具体门类入手,结合文物的时代特征,把文物和历史的联系呈现给大家。同时,兼顾中国历史上的不同阶段,从史前文明开始,沿袭约定俗成的历史朝代划分,按时代顺序讲述与之对应的文物往事。具体来说,每章开头会介绍这个时代的基本信息,接着描绘某一类物质文化制品的创造之路,并且展开围绕这些制品发生的历史故事,最后带出此类文物对历史的巨大反馈。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玉器了解中国史前文明的“满天星斗”,借助青铜重器探索周代的江南,可以从东汉时期的壁画中解开鲜卑族崛起的秘密,还可以从唐代的茶叶与瓷器故事中发现“茶马古道”的踪迹……
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读者透视中国历史的“3D眼镜”,让大家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看到文物的流动、变迁之路,以及它们对古代社会、国家的深刻影响。从现在开始,博物馆里的每件文物,都不再是静止不动、沉默无语的,它们将因为你头脑中铺设的知识脉络而活跃起来,伴随你一同探索古代中国的奇妙世界。
这是书中前言里没有的分割线
其实我给这本书原来设想的名字就是《在博物馆发现中国》,现在的名字是和编辑商议后修改的。据说这个新的题目辨识度更高,哪一个名字更好,就是见仁见智了。
我已在博物馆已经工作了十年,超出了任何田野调查的长度,我对博物馆的感情异常复杂。首先,我喜欢在“博物馆工作”这件事情本身,因为所有伟大的人类学家都有过或长或短在博物馆工作的经历。这能让我经常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然而,我又不喜欢在“某家具体的博物馆工作”这个状态。这是一句心里话。
因为我尤其反对,博物馆界将文物视作“珍宝”的态度,这种畸形的拜物教心态——将某件物品与某位名人相连,将某件手工制品视作拍卖市场上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让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指环王》电影中护戒入魔的“咕噜咕噜”。(这一点,我比较欣赏那些坦诚不懂任何文物鉴定的考古学家。)防止在藏品面前失去自我,是我自动和整个博物馆保持距离的重要原因。
尽管始终将我的博物馆经历视作以一场漫长的“参与观察”,但人类学家担心的问题终于出现——浸入异文化太深,难免成为他者的一部分。我对身为文物专家的身份感觉良好,我抛弃了本文化,成为了“土著”,甚至和研究对象结为伴侣。所幸,那种所剩的适度疏离感,让我在像博物馆“土著”一样思考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程度的人类学家的理性。
我想说,正是人类学的想象力,让我最终没有变成一个“咕噜咕噜”。这种想象力将赋予你成为魔戒主人的力量,让那些文物归于平常的“东西”,而不是变得过于强大,以至于吞噬了博物馆宝藏守护者的自我意识或灵魂,变成一个戒灵。所以,我在这本书里,将尽最大努力hold住我的理性,把那些展柜中的“宝藏”封印起来,重新变成历史上曾经被制造出来的成千上万件同类制品之一——用一角来重建冰山。(这个设定,听起来就像一部超自然小说的架构,希望我有朝一日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现在,我要将这种想象力,在本书读者中随机分发。从当当网买签名版的读者,有可能获得这样(行楷),也可能是这样的(草书)签名。
Best luck!

-
lapl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5 09:31:47
-
丙甲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30 20:18:14
-
Ell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8 09:00:51
-
之子于归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1 12:32:58
-
南渡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9 21:10:28
-
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2 20:54:35
-
海角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1 21:35:11
-
yeahvjingj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31 12:01:49
-
Map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30 06:53:03
-
Mingh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5 08:43:52
-
David and you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2 15:34:18
-
Bar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4 04:22:45
-
文叔不温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19 18:49:06
-
worlds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4 22:03:15
-
飞过的那只燕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4 10:16:43
-
l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7 22:46:58
-
車有一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30 20:51:22
-
红袖不善舞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8 23:10:29
-
星星冷得眨眼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23:08:57
-
羽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16:41:43
-
nothing传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14:11:15
-
narciss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13:37:57
-
瞑眩瘳疾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12:41:25
-
姆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11:30:13
-
许羡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11:06:57
-
Fest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11:01:53
-
拿破破Napop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10:48:51
-
蓝欣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08:33:35
-
高自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07:25:44
-
海阔天空祝沽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04:02:33
-
盛荷堂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23:08:43
-
向来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21:38:51
-
南茜の早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9:24:59
-
手肿治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8:00:06
-
胖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7:28:49
-
luy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7:15:35
-
晴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7:09:56
-
disord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7:00:20
-
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44:41
-
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44:33
-
独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43:00
-
左倾份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34:07
-
独孤改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32:51
-
月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32:31
-
卡比巴拉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28:58
-
Suzu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28:51
-
周粥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26:20
-
猫不许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23:28
-
神马都是浮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21:13
-
野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6:20:37
辄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蟠蛇释博局 (5人喜欢)
- 中国古代器物中的蛇纹探秘 (9人喜欢)
- 中国古人的石之恋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