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情况与当年日本的一些显著不同
本文讨论完全基于以上两本书,所以可能会失偏颇。
感谢兴全基金翻译这一套书,但同时这个翻译水平与专业基金公司不符,基本是外包两道给研究生的水平。
—— 以下为正文——
第一,日本的问题在于体制,没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分权体制在平时可能略有优势,但紧急情况决策链条过长,决策低效的问题就很严重,延误危机的处理。“宏大的拖延”就诞生于此。这是我国明显优于日本的地方,从亚洲金融危机到四万亿振兴计划再到一五年救市,决策效率都是很高的。
第二,日本缺乏部际畅销沟通机制,大藏大臣和央行总裁王不见王,甚至要到G7财长会上才见到面,这严重影响跨部门决策的形成。我们国家有国务院常务会议,有金稳委,有各类部际联席会议,目前央行和银保监会还有一把手的交互任职,沟通绝无问题。
第三,日本官僚体制不利解决问题。常任公务员跟选任政务官的矛盾长期存在不可调和,号称“日元先生”的榊原英资在大藏省升任常任公务员顶层后,夹缝生存,上下无援。这跟周小川执掌央行十余年荣退副国级桃李满天下的情况也是完全不可比的。
第四,日本财经政策仰美国鼻息,缺乏独立性。
第五,日本桥本首相好大喜功,六大改革不切实际。用孙宏斌先生的话讲:“还他妈六大改革呢,能成一个就不错了”。
第六,日本银行瞎经营,资产质量奇差。当时不少银行不良在双位数,而且银行交叉持股,实业股东控制银行大搞关联交易。我国银行严控银行投资范围,经营稳健,不良可控,银行业一参一控落实到位。
第七,日本当时监管体制不妥,主要监管银行和证券的机构都内设于大藏省,既当出资人又当裁判员。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较为先进的监管体制。
第八,日本中央政府缺乏对部门和地方的控制。地方选举后,新的地方领导人动辄推翻中央政策,对金融改革和危机处理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九,日本财政赤字超过5%,不仅财政政策腾挪无计,相反还要非常痛苦地整理财政。
最后,非常关键的一点,日本股市事先连续大幅上涨,我们呢?所以说,中国股民是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