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原则》
今天我从《原则》这本书里面读到了我从来没有从其他书里面读到的东西。读到这些让我很震惊,其他书里面从来都不是这样写的,这样写似乎有点“离经叛道”。但同时读到这些确实让我自己感觉很舒服,心情很舒畅,很轻松,几乎就像专门给我准备的,说到我心坎里面去了。一早上整个人的心境都是愉悦的,像是卸下了沉重的心理枷锁。就像小孩子长大后终于可以剪自己想要的发型了,像高考完了后那样的放松。
书中原话是
得到适量的东西比得到太多的东西更好,因为后者会伴随着沉重的负担。身处顶层会给你更大的选择空间,但也对你替了更多要求。综合判断下成为名人也许不如默默无闻。尽管一个人可以给其他人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但相对来看,这种影响又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不能说一种充满成就的紧张人生就一定比充满享受的轻松人生更好,但是我敢说,坚强比软弱好,而拼搏使人坚强。性格使然,我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我无法告诉你什么样的生活对你而言是最好的。你需要自己选择。我看到的情况是,发现自己的性格,过与性格相适应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看到书中的上面的内容后我很惊讶,原来还可以这样想。因为在我从小所受的教育里面,如果上面我有所述的那种思想,那将是一个不被原谅和接受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出息的,这样想会被父母批判的。使我形成了这样的观念:生活中有享乐或者有享乐思想都是不对的,都是罪恶的。
记得小学时候有一阵子突然对钓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放学后我就自己准备了鱼竿跑到河边去钓鱼,结果钓完鱼回来,父母脸色阴沉,用严重的语气说我这样做就是不务正业,光想着玩乐,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这是没有什么出息的。还有一次我在放学后先跟小伙伴一起出去田野里玩耍,回来后被老爸二话不说地揍了一顿。最严重的一次是我读小学5,6年级的时候吧,记得那个时候山东电视台正在热播《低头不见抬头见》,里面的片尾曲中有一句“活着别太累啊,累了太遭罪,洗洗睡”。当时老爸给我的印象是每天不爱说话,一直像有什么心事一样不开心。感觉如果他要是有歌词里面的那种心态的话可能会快乐很多,我多么希望他每天能开心些,但平常又比较怕他,也不敢直接跟他说,于是电视播完后就故意在他面前哼起了这几句,想用这种暗示的方法告诉他对待事情要放轻松,每天开心一些。结果他听到后被鄙视了,外加教育一番。具体原话忘了,但大意是,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啊别光想着享乐了,这样可没有出息啊。当时心情瞬间就不好了,被误会了感到委屈,同时还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像是在说,你看你没什么志气,以后肯定没什么出息。小时候是特别怕被家长评价的,特别是不好的评价,感觉就像一个大筛子一样把你给罩住了,透不过气来。
现在想想,自己在小学6年级时心理产生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就埋下了伏笔。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有机会的话再聊。
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不要给孩子打上负面标签,打上这种标签对小孩子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那样沉重,特别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很容易觉得父母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并且你给他打的标签对他会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就像我读小学的时候一样。那时父母在我发脾气的时候就说我小性子,性格不开朗还不如更小时候了,他们这样说我以为自己就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而这是个事实,是我不能改变的,也因此一度对自己很失望。小小年纪就被打上负面标签的孩子实在是可怜,像是一种思想上的控制,像是被孙悟空用金箍棒在你周围画了一个火圈,一触碰到圈的边沿一点就会被烫伤一下,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这么被禁锢住了,及时没有了那个火圈,孩子也不会去外面探索了。
父母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从自己的成长中就深深地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在自己择偶的时候就决定一定一定找一个性格,心理健全且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相对这点来说外貌还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