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多想想,再想想
最近两三年,我觉得自己随着年龄增大(变老),阅历逐渐丰富,对人对事也该越来越成熟,可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每看到好友那急躁模样,还暗自嘲笑其修为太浅,为人太痴,在意那些本不该在意之事。时不时还为友人分析指点一二,自觉所教之事是大智慧,免费授他,那是便宜他。世间之事,只需静下心来,前因后果给想上一遍,是非自明,便可回家睡大觉。
我们常说误会难免,说清楚就好。可误会岂是轻易能够说明白。人站的立场不同,脾性各异。人动气之时,总以为自己正确。在选择证据之时,就会不经意过滤掉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一般来说,心平气和,也能说清楚,可真到辩论时,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心平气和?说是讲道理,可没说几句,就会变成气话,一旦气话开始,就会由原来计划的好好讲道理,变成吵架了。国人对于讲道理,作辩论大多不在行。究其原因,我们骨子里讲求以和为贵,万事皆以忍让为先。现在语文课堂上也多教学生去读,然后再写出来。平日里看到的所谓讲道理,也多以「吵」字收场。争辩争到最后,各自面红耳赤,以至于不管自己在理还是不在里,也不管了,能让别人无话可说最重要。而往往与自己争的人,也有一样的想法,这样下来,也就没了结果。虽无结果,但末了还不忘扔下一句狠话:「你绝对是错的!」
最近这次误会,对方除了说误会本身之外,还把以前有过的点滴不快之事也搬出来,最可恶的是,还说了一件我自己都觉得可耻、而又与我毫不相干的事。所列「罪状」,又不当面说,而放在了几十号人的微信群里。本来文字表现力就有限,再加上我们中大多数人对文字驾驭能力有限,那糟糕情况可想而知。当时我第一想法是不理这事儿。可没过几分钟又想自己该以同样的方式反驳一下,接着又想,自己解释了,对方现在正激动,也断不会接受,然后对方再抬出自己一大筐理由,没完没了。反正都认定是害了他,我好比他的敌人,他又怎会听一个敌人的话呢?最后还是决定不去理睬。当时觉得自己一下子高大起来。
原以为此事到此就完结,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当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脑子里居然分析起这件事,模拟我和他对话,如何辩解这个件事。可我都决定不去解释了呀,脑子却异常活跃。晚上也不知道想了多久,才迷迷胡胡睡去。早上一睁眼,又禁不住想上了。接连周末两天,还在不停回想这事,脑子里全是我和他,在不停争辩那事。既然脑子停不下来,那就不让它停,我不想这事,但可以做点其他事吧,于是想到看书的点子。效果明显,拿起书,让几页,就没空想那事了。但一停下来,又开始想上。有人说,时间是治愈伤口的良药。有如此药方,我也淡然了许多,果然三天之后,所想也没那么强烈了。
天下之事,置身事外之时,我们不带情感,理性会占思考的主导地位,分析起事来头头是道。然世间之事,也是人之事,是人哪有不带着情感?对于不擅长辩论的我来说,遇事可以暂时放一放,或许事一放,就没事了,又或许一放之后,情感的迷雾就自动消散,事物本来面貌就自然而然清晰开来。
好为人师,自以为水平高,皆非好事,遇事多想想,再想想,再等一等,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