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些遗憾,然后更努力的向前
人生不停步,我们常常在走过之后,才忽的想起“那个相扑选手的名字”。

坦白讲,初时觉得自己并未看懂是枝裕和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只是懵懂的觉得这是关于一个家庭的、细腻的夏日,看到自己有些触动的生活点滴的片段。
人总是活的倔强吗?如同良多撕碎又粘连起来的小学关于父亲的作文;如同小敦因为父亲想成为钢琴调音师,却说成是“喜欢音乐老师”;如同因为不愿接受,敏子每年在长子的忌日都坚持请被救者来家里。似乎,我们总是害怕被人知晓心中最隐秘的真实。
作为母亲,心中哪怕有着丧子的伤痛,却又每天满面笑容的面对家人和生活。想要跟着去墓地看望大儿子时,那开心的样子,和面对小儿子终于说出口的“不愿饶恕”,同样的事,截然的两种态度。而面对黄蝴蝶,认定那是长子纯平“回来了”,那追逐的失神的眼睛里,一个母亲的心酸,让人忽然想起,这位每天看似欢笑的老者不过是个普通的母亲。她在一次次邀请被救助的人时,何尝不是一遍遍提醒着自己的伤痛?生活不过是让她不能停下脚步的向前走,让她在听到丈夫在别人的女人家唱歌时,扶一下背上的小良多,转身离开。之后要用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在多年以后,放出丈夫当年吟唱的歌,当做最特别的一首。
良多很多时候说话似乎煞风景,如果不是姐姐千奈美,一些状况下气氛实在有些尴尬。多数人不能如他一般在人群里活的真实,因顾念别人的心情或者面子,哪怕只是为了活的轻松,常是附和或敷衍,放弃了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和坚持。“你才25岁,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那一刻,觉得他才是放下了过去的人,祝福哥哥给予别人的重生。然而,他似乎又介意哥哥一直比自己优秀的吧?不然不会在由香里说他是家里的“长子”时,快速的反驳“是次子”,如果仅仅作为是对哥哥的怀念,无论称呼上还是心里,永远给哥哥留一个位置,似乎也有道理,终究,怎样看待不过是镜头前的人的意志。
由香里面对丈夫的一家子是紧张的,哪怕已经是母亲了,终究是初为此家的媳妇。她在屋子里偷偷休息,良多的开门声让她瞬间直起腰身探查的样子,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犯错被抓包的惊慌。一个带着孩子的女子,她对未来的生活有信心,却相比平常的媳妇要敏感的多。她会在意没有专门为小敦买睡衣,是不是婆婆把她们当客人而不是家人,却又在笑出甜甜的酒窝时告诉儿子,良多会缓慢而坚定的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而小敦又何尝不是在努力的去接受生命中出现的良多呢?明明还不曾叫过爸爸,却回答沙乐“跟你们一样,叫爸爸呀”,恍惚间似乎不是因为妈妈的叮嘱,仅仅是因为一种自然的对良多的维护,如同那个调音师的梦想如果做不成,他愿意成为医生,完成小时候良多的梦想。
电影已经足够细腻,但是终究不如小说不受时长限制,或许只有读过文字才更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而真正让我感动的,是镜头里把周遭环境也收录进去的声音,实在让我欢喜,那悠远的蝉鸣,与我小时候的夏天不期而遇,似乎走到了那时候,因为炎热连同空气都在缓慢燃烧的声音,还有从地窖里面提上来的西瓜咔嚓碎裂的声响,老旧的顶式风扇的嗡嗡里偶尔的吱呀。这就是我们的日子,我们的步履不停,我们不曾忘却的关于童年和家的细腻的记忆。
敏子终究没有坐上儿子开的汽车,良多似乎在父亲对邻居的担心时于心里和父亲和解,但是也有穿白裙子拿着花跑过来的小女孩在甜甜的叫着爸爸,不是吗?“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因为留些遗憾,才能更努力的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