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艺术part 2:信息整理术
作者的信息整理术:
关于书
n 扔掉书本,写书评,制作数据库(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图书,还可以用于其他这种信息整理),作者还用了亚马逊联属会员的身份设置广告链接
n 直接用adobe acrobat(有强大的搜索功能)在原书上添加注释的功能,这样子读书就是一个与作者共同创造的过程,直接将书籍变成信息库
n 即使不写书评,也可以把书中一些有用的部分记下介绍给朋友
n 这里包含了: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编辑能力
杂志
n 相同原则,用完就扔
n 只保留自己中意的部分,变成pdf(可以为以后窜写文字,采访,写书,制作企业书提供帮助)
n 这些pdf就是珍贵的话题数据库
n 没事多读多翻阅,即刻保存“饥渴”状态
n 要对信息加以管理,不能放任自流
报纸
n 报纸是具有价值和权威性的,这些信息可以用在商业行为中,会让企划书更有说服力
n 利用报纸,可以用网上查看
n 书籍和杂志还没有类似的数据库,需要自己扫描成pdf制作
technorati和hatena书签的替代品,这样书签就可以进行标签性管理
rss阅读器进行自动收集信息
n rss和hatena兼容,你能找到替代的?
n 收到的文字要经过人工分类整理后,脑子里的脉络会更清晰;这点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因为信息太多而解除订阅
n 信息的新陈代谢至关重要,一旦没用了就立即舍弃,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吸取更多信息
以上为数据资料整理(digital)
以下为模拟信息整理术(analog,一般指的就是不是电子版的东西):我觉得可以用来当自己的艺术收集东东,就是直接可以看的到的那种,还有正在进行需要背下而养成习惯的notes
缩印插画:属于自己的词典?
n 插画是一种高浓度信息媒介,能 将许多难以言表的复杂信息用视觉方式瞬间传递给读者。
n 插图就是用视觉信号来压缩信息将所有信息统统塞进 自制词典,就可能会有空前绝后的新组合诞生(贴在100元笔记本上,仔细整理摘抄后再放到moleskine里面)
将图书目录贴到笔记本上,制作图书数据库
n 无论扫描起来多麻烦也值得,仅供参考的书籍将目录复印下来就可以了,当然你也可以扫描
n 越是好书,其目录所涵盖的内容就越多,只要看目录,我们就能获得许多灵感
n 在整理信息的同时你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一本书承载着大量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简短明了的语言,整理成目录,反而能给人更强烈的冲击,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占
n 如果不留下目录复印件,直接把书放回书架,估计以后接触这本书的机会就很少了
n 翻开笔记本就会看到,总还能接触到。我相信这种瞬间的接触必定也能擦出灵感的火花。
以上为需要长期保存的资料,以下为短期资料
n 邮件转发到手机邮箱中。 这样既无须印刷,也不用手工抄写就不会出错了
n 如果你用的是 iPhone手机,推荐你使用Evernote。
n 如 果你为工作起来好花时间” 或 “工作效率总是提不高” 而苦恼,只要开始用短期记忆辅助工具,就能事半功倍了
n firefox有evernote的add on
在Twitter上写生活日志
n Twitter就 是因其 “随时记录” 的强大功能而闻名于世的。
n 记下日常生活中中的一些小发现 ,日后可作为参考 ;有时我们还能从别人的记录中找到灵感,感觉自己的人生扩展了两三倍。
n 可以在 Twitter上回复别人的日志,提问,有一种异于常人的联系
n GPS功能,你就能收集到方国五干米范围内的信息,
n 将网友间相互交换的实时信息原封不动地存留下来 ,聚沙成塔, 聚石成山, 就是一部的生活纪录片
增加 GPS定位功能,收集整理信息
n 资料整理术时向大家强烈推荐按时间顺序搜索的方法,这里讲的方位信息搜索也是信息搜索的一个重要方法
n 增加这种定位功能后,就 无须特意花时间来整理信息了
n lPhoto’ 09整理照片时,我们可以直接整理出拍摄地点,就 不用再花工夫去创建一个文件夹名为 “某地旅行的文件夹来存照片了。
n 在此基础上,再配套使用时间整理术的话,我 们就能看到整理这一行为退出历史舞台的那天了。
充分使用标签来整理信息
n Rcam等图片共享软件,这些软件现在可以通过面部识别来自动整理照片。

n 为什么这个note会在evernote中?
n 我们可以给一个文件添加多个标签,从而实现灵活的信息管理。 Evernote 就可以用标签来管娌信息
n 前面介绍的 Technorato和 Hatena书签也可以进行标签整理?怎么弄?
用1.5倍放映速度看电视
n 先录好,广告时间,用1.5倍放
n 用一半的时间看完同样的内容,信息浓度也会随之翻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