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虽死无憾
我的朋友Y小姐对北欧具有一种非凡的执念,她立志在有生之年去游一次北欧三国,去欣赏冰封海湾和北极光,领略极昼永夜的魅力。可是当问到她对北欧当地人和当地生活有何了解,她也只是支支吾吾,远没有对极光冰海的了解那么深刻。
北欧不仅有冰海极光和极昼永夜,还造就了汉姆生、比昂松和温赛特等一众文学家。其中克努特·汉姆生是19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曾对鲁迅等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文学青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主张自然至上,提倡心理文学。因其晚年在二战期间所犯下的错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的作品乏人问津。不过近年来人们已经对汉姆生采取一分为二的评判:认可其文学上的成就,批判其政治上的错误。2017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小说丛书”中就有一本汉姆生的作品集《飞蛾扑火》。此书包括两个中篇和十五个短篇。翻开这本书,走进书中的世界,便可通过文字进行一趟北欧之旅,领略不一样的北欧风情。

“就像飞蛾扑扇着翅膀向火光飞去”
书中的前两个中篇可谓是互为镜像。两篇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都爱上了当地富商的女儿,而他们的爱人恰好都是麦克家的姑娘。在第一篇小说《飞蛾扑火》中,地位卑微的电报员罗兰森虽然已经订婚,但他却一直暗恋着爱兰莎。他为了让自己的发明成为专利变成金钱,不惜欺骗爱兰莎的父亲获取赏金,最终他的“骗局”还是被揭穿了。此时剧情急转直下,本来已经倒霉透顶的罗兰森却获得了逆袭的机会。罗兰森便是那扑火的飞蛾,而飞蛾扑火未必是自取灭亡,有时也能造就辉煌。
而第二篇是汉姆生更为有名的小说《牧神》。男主角格兰是军队里的中尉,在极北之地诺尔兰郡的一片森林中度假打猎。他结识了当地富商麦克的女儿爱芙达。和罗兰森相比,格兰的社会地位与爱芙达更为相近,本应该更容易赢得爱人的芳心。只可惜他没有罗兰森那种飞蛾扑火的决绝,而他的爱人也更为狡黠刁钻,不通情理。始于夏季的爱情最终以一条无辜生命的逝去而告终。
“夏天那三个月是最快活的时光”
在挪威,夏天被视为最美好的季节,多篇小说中的爱情都始于夏天。在《老船长》中,主人公雷尔森的回忆中的美好青春仿佛全是由夏天组成的。他是一个青春不再的浪子,还以为自己是当年的万人迷。只可惜他和自己的轮船一样,已经成为时代的弃儿,对年轻姑娘们不再具有吸引力。他以前的情人葆琳可怜他,他虽说已经是有妇之夫,却还想着和葆琳鸳梦重温,最终碰了一鼻子的灰。
美好的夏天可以滋生爱情,也可以毁灭爱情。另一篇短篇《小岛上》便讲述了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马赛罗是一个造船工匠的儿子,爱上了同住一个岛上的芙莱婕。芙莱婕是岛上教师的女儿,她把马赛罗当成了自己的备胎,同时却投入了西蒙的怀抱。最后,在一个五月天里,求而不得的马赛罗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终结了这段无果的爱情。
“我只见过那个怪人四次”
书中还有几篇短篇可被视为“奇人怪事”。汉姆生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怪人:不断挑衅想让人报警的无名怪人、失去孩子的疯女人、丈夫刚死就上街去寻找性伴侣的年轻寡妇、装穷又轻易被作弄的穷学生琼恩·特罗、不断追逐女人的情场浪子……在这些短篇中,汉姆生用精炼的语言刻画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他们看似怪异,但细思却又在情理之中。这些人物或冷酷或激烈或可笑,为冰天雪地的北欧添上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汉姆生年轻时曾到过美国寻求机会。他当过渔船上的水手,当过电车上的售票员,当过大草原农场里的农场雇工。在这本书中,有几个短篇的故事就发生在汉姆生曾经工作过的渔船上,电车上,农场里。这些故事虽然不是发生在北欧,却也别有风韵。
能存够钱去北欧旅行一趟自然不错,不过在钱不够时间也不够的情况下,翻开一本汉姆生的书,看看书中人的喜怒哀乐,沉浸在书中的冰海极光之中,也算是通过文字进行了一趟北欧之游。感觉那些人物就环绕在你身边,极昼永夜交替变换,北极光就在天边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