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怡《当代西方分析哲学史研究现状分析》
在爱思想上看到江怡一篇2015年的旧论文。虽然过了三四年了,但对于哲学史来说,三四年进展也不大,读起来基本没有违和感。
文分三大部分:一是分析哲学的简史,二是分析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系,三是分析哲学对研究西方哲学的意义。文章除了老生常谈之外,还有以下亮点:
第一部分需要关注的信息是Micheal beaney 的《牛津分析哲学史手册》和《分析哲学史丛书》,查了一下,没发现国内有翻译版。这套书据江怡介绍,对分析哲学史不是描述,而是评价,这在学术上,其实就是开宗立派了。康德不就是在评价休谟与莱布尼茨的基础上弄出了《三批》嘛。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Scott soames的《20世纪哲学分析》并在2006年美国哲学大会对批评的回应,分析哲学确实走进了历史,但又在历史中重新建构,已经化作了哲学研究的工具、手段和标准。
第二部分需要关注的是国外有人试图用分析哲学重新解读康德,这个很好玩,也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做着做着,也许就会有很多灵感。另一个关注点是M·R·Bennett与哈克合著的《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这本书很经典,也很颠覆,网上有英文版和中文版。
当下的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已经让位于心灵哲学。过去分析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情况也被颠覆,分析哲学更多的与当代科学结合。
第三部分基本是个结束归纳语。
很好的文章,提供了很多继续深入下去的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