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荐宰相
《唐纪二十三》
周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①、李峤②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③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④,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⑤。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⑥;久之,卒用为相⑦。
【注释】①苏味道,见“裴行俭识人”条注。②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在武后、中宗年间,三度拜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③卓荦(读如洛),殊绝也。④张柬之(625-706年),字孟将,唐襄州襄阳(今属湖北省)人。唐朝名相,诗人。中进士后任清源丞。永昌元年(689年)以贤良征试,时已近七旬,对答策问千余人,名列第一。擢监察御史。后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⑤按胡注:自大州长史进神州司马,故曰擢。⑥秋官即刑部。⑦后经宰相姚崇的再荐,柬之授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即宰相。神龙元年(705年),与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一起发动“神龙政变”,诛杀二张,迫使武后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