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伯恩斯情绪疗法》的看法
买《伯恩斯情绪疗法》(全三册)已经有四个多月了,断断续续阅读或练习了一些内容。从个人感觉来看,虽然我目前仍然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困扰,但通过阅读和练习本书,我的的确确感觉到了自己的一些好转。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本书的理论是正确的,练习是有效的。
首先,我想说说本书最最核心的一个观点——情绪,是由思维决定的。坏的情绪,是由消极、扭曲的思维导致的。长期的消极思维导致坏情绪接连不断,当事人由此郁郁寡欢,丧失活力,生活和工作彻底崩溃。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改变扭曲的思维习惯,必然动摇坏情绪的根基。经本书作者总结,扭曲的思维习惯总共有10条。接下来谈谈我对这10条是如何理解的。
1.非此即彼。 我个人的理解是,当事人只把事物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0,另一种情况是100%。比如一次数学考试,R君考了89分。R君的第一想法是:“我真是没用,连90分都没有。我真是个垃圾”。我不知道我本人在学生时代是否存在这样的经历。但我相信,这是极有可能的。因为我现在对自己内心的扭曲开始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非此即彼的本质是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一个贬义词,与之对应的褒义词是追求卓越。R君是以一种极端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事情。在R君眼里,只要100%符合自己的期望才是成功的、有意义的。而在现实生活中,100%符合期望的情况几乎不存在,这就导致R君做任何事情都只有挫败感,而没有丝毫成就感。虽然客观上R君比半数以上的普通人做得好,但R君获得的成就感却不及做得最差的那群人。由此可见,扭曲的认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事实上,任何事情,100%完美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假设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分值,这个分值在0—100之间。所以,对R君而言,只要他做了,就会有一个分值,可能是80分、60分、甚至是40分,但不是绝对的0或者100分。所以,只要尽力去做了,就会有收获。如果做得不够好,那就寻找改进的空间,争取下次做好它。这是一种成长型思维,对当事人扭转消极的思维习惯有实用的效果。所以,我想告诉自己一件事情——凡事无绝对。
2.以偏概全。 简单地说,当发生不好的事情时,当事人就会把这件事情放大,把个案当成共性,并一口咬定以后都会这样。当事人的逻辑在于:偶然发生的个案,便是这件坏事的全部。一次失败,便是永远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