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我们共同的秘密
查看话题 >为了逃离抑郁症,我跑遍了全世界
在抑郁症面前,无论贵贱高低,男女老少,都是一样的脆弱。抑郁症患者到底该如何拯救自己?近日reddit上很火的一篇贴子,或许能给大家一丝启发和鼓励。为了逃避死亡,抑郁症缠身几十年的男子,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换城市。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吧。
张文武/编译 2018年12月13日初稿
没有暖气的深圳,今日气温直逼10摄氏度。没有太阳的大风天,这个南方城市显得格外阴冷。
12月12日23点59分,旅行的孤独风通过皮皮时光机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当你们看到这条微博,我已经走了,我熬过了1584天,终于在今天凌晨结束了,谢谢各位,我熬不下去啦,所以我走了。对不起,各位,我还是撑不下去。

12月13日上午10点09分,江宁婆婆在该微博下面回复:
经过北京广州深圳三地警方艰苦工作,已经找到孤独风朋友的遗体。他选择了非常决绝的离开方式,没有给我们救援的机会。我必须再说一次,要正视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及时就医治疗,绝大多数抑郁症是可以好转治愈的。愿天堂没有抑郁症。

历史总是如此的相似。早在六年前,南京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金融专业大四学生走饭(原名马洁),也用同样的方式,告别了人世。2012年3月17日,大学生走饭在宿舍自缢身亡。她走后的3月18日10点54分 ,人们看到了她通过定时功能发布的出最后一条微博。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就在一周前,2018年12月6日,新闻曝出55岁的美国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去世,杨振宁曾称其“早晚将获诺贝尔奖”。根据其家属所说,张首晟生前也曾与抑郁症作斗争。

看来,在抑郁症面前,无论贵贱高低,男女老少,都是一样的脆弱。
我不是心理医生,不是科学家,无法知道抑郁症患者到底该如何拯救自己,但最近几日在reddit上很火的一篇贴子,或许能给深受抑郁症折磨的朋友一丝启发和鼓励。
发贴子的人46岁,男,美国人。单身未婚,无子女。家里有一个71岁的母亲,还有年迈的外公。
早年因父母感情破裂,患上了重性抑郁(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s,MDD)和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服过药,接受过各种治疗。无果。他说,自己早晚会自杀。
为了逃避死亡,他选择了与众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换城市。还不光是换城市,他漂洋过海地去过很多国家。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再试一次”,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这位大叔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他的自救方式还没有治本,但起码他扛过了几十年。也许他能无限期把那一天往后拖呢?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吧。
以下是我根据他与网友的交流整理出的一篇文章,文章保留了原贴一问一答的形式,但为了便于阅读,我对内容做了归类,对问答顺序做了调整。
希望能给饱受抑郁症折磨的朋友一些启发。一定要与心魔积极对抗,不要轻易放弃。
原生家庭与早年创伤
网友: 你老家哪里的?
答: 美国东北部。父母是第二代意大利裔美国人。算是传统的意大利裔美国式家庭吧。妈妈曾试过让我去教堂,但我不想去……
网友: 你的抑郁来自哪里?
答: 幼年时期的精神创伤。我爸带来的心理虐待。我父母离婚了,我爸组建了一个新家庭,生了个女儿,对她视若掌上明珠,对我哥哥和我却厌恶至极……我的人生起点很不好……
接着又有一些很不好的事情,也带来了精神创伤……
我在夏威夷生活过一段时间。离开夏威夷之后,我像个隐士似的隐居了一段时间。
我刚搬到另一个热带地区,这里正好有一些老友。我在这里的工作待遇不错。以前没来过这边。刚来的这些天,我觉得很开心。
抑郁症对抗史
网友: 试过抗抑郁药吗?
答: 试过15种吧。接受治疗很久了。
网友: 写部小说吧。
答: 呵呵,谢啦!但是,惭愧啊!
网友: 你多大了?信教吗?
答: 46了。我“堕落”为迷途羔羊很多年了。不过,我相信神是存在的。神是个邪恶的存在,神不爱我们,却想被我们爱。神是地狱之火。神不是我的朋友。
网友: 有没有想过,你现在是躁郁症,而不是抑郁症?
答: 有医生说过,II型躁郁症……但是我既不狂躁,也不冲动(除了收拾行李赶飞机的时候)。可能是有些躁郁,但不止于此。我毫无疑问是重性抑郁和广泛性焦虑。已经治疗不止35年了。
网友: 好的,我明白了。我对象有躁郁症,他喜欢从一个城市迁往另一个城市,就是为了应付自杀问题。你每次出发前,有没有服用过什么东西来缓解躁郁?
答: 我在夏威夷和科罗拉多的时候,吃过药。十来岁的时候也吃过,上大学之后就不吃了。我遇到过很多有意思的人,心情很好,不需要吃药。后来我迷上了旅行。只是最近会有些事情给过我一些打击。
网友: 我妈也吃药。不过都会反弹。药物的作用是,让你不会太嗨,又不会太低落,保持一个恰当的欢愉状态。可以考虑下。有用的。
答: 大哥,根本就不是反弹好吗?我常年在不同地区,过着正常的生活,会有个工作尽职尽责,跟正常成年人一样……只有在我出于某种原因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我”时,我才会尝试换到一个新的地方。
如果是反弹,只会两三年反弹一次。
我做过15种冥想治疗,各种疗法尝试了35年。冥想没用。有一次治疗,我在医生的指导下用鸡尾酒来麻痹自己,好让自己感觉不到嗨,也感觉不到低落。感觉不到痛苦,就算是被老板臭骂的时候。但也感觉不到任何快乐。看我喜欢过的喜剧,也不会笑。没有出口。于是我放弃了那次治疗。
不断迁徙,只为自救
网友: 你去过多少个地方了?你想亲友的时候怎么办?会想家吗?
答: 我生活过的地方有:加州的圣克鲁兹,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捷克的布尔诺,西班牙的马德里和格拉纳达,还有夏威夷的檀香山。除了我的母亲和外公,我其实没想过别人。但是,一旦我回去看他们,不到一周我就会抓狂,重新陷入抑郁,因为我的家庭非常不健全。
有一些老朋友我有时候也会想念,但他们根本没兴趣跟我重聚。所以,我现在除了妈妈和外公,谁都不想。
网友: 长期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会加重你的抑郁吗?
答: 这是肯定的。我的解决方法是:一旦抑郁加重,就换个地方。然后就能缓解。
我算是“外向型”内向人格吧。跟人搭讪聊天介绍自己什么的,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我很快就能跟当地人打成一片,比如餐厅伙计啊,酒吧小哥啊之类的。
我受不了的是:在无聊的地方干着无聊的工作,无亲无故地在寒酸的公寓里过着无聊的生活。
网友: 既然你跟人打交道没问题,为什么不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呢?感觉你之所以会有抑郁问题,是因为老是在省钱,没能体验当地的生活。
答: 最近三次换地方,费了很大劲。但也没有“滞留”多少年,不至于让我陷进去走不出来。我离开一个地方,是因为对那个地方失望。我在西班牙待了5年,捷克待了5年,夏威夷待了8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待了2年。所以说,我每到一个地方,也都有安定下来的想法。并不是到了一个地方,就想着尽快离开那里。
我30岁左右的时候,旅行的目的,更多的是在找一个归宿。但如果待的地方不合我意,我就会换地方。欧洲是个例外。首选是西班牙,但是没有合法居住权的话,我这种46岁的老男人在那里漂着也没意思。
总之,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家”。
网友: 友情提醒:你可以逃离,但却无处躲藏。
答: 我这种状态已经25年了。如果不这样,我会自杀。此外,去追求让你开心的地方,没有错。
网友: 是的,是没有错。但是,物理位置与精神健康没有必然联系。我的抑郁症比你还久。
答: 我好不了的。我心里有数。我估计,我妈妈一旦不在了,我就会自杀。她现在71岁。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多去一些有趣的地方。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是我的最终结局。除非出现什么转机。转机出现过很多次,特别是在欧洲的时候。
网友: 千万不要啊!你用来对抗抑郁的方式,有个动漫里演过,几乎一模一样。相信我,我完全理解你。我懂的。我本人有“快感缺乏症”。没法感受什么叫“快乐”,除非是有新城市、新房子、新的关系之类的事物给我强刺激……
我追求一样东西,似乎就是为了厌倦它,然后再追求新的。一辈子都是这样。
直到今年,我35岁了,才开始放弃这种追逐游戏,开始享受当下。
冥想,心理治疗和正念冥想非常有帮助。
我完全理解你所做的一切。我也很羡慕你的生活状态。
但是,请记住:哪怕你停留在一个地方,也能免于抑郁。
不用改变你的生活观,毕竟它对你有效。但生活中有很多选项,你可以去尝试。
祝你好运,旅途平安。
答: 感谢你!你所做的一切能对你有帮助,我替你高兴。
我能在一个地方停下来。我的情况是:20来岁的时候我只想到处走,只想在各地生活;现在我想找个地方扎根,我现在满世界跑,就是为了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在一个又酷又美又温暖的地方生活,我去了那么多地方,就是为了找一个“家”。
欧洲恐怕不行了。我不想在46岁或者更老的时候,还在做一个兼职的英语教师。
夏威夷像个真实存在的愚人国……
其他地方也有各种问题……但我希望我刚到的这个地方没问题,希望它能成为我的“家”。目前看来一切顺利。
网友: 分散注意力,不等于减轻症状。为什么不断迁徙?因为抑郁很快就会赶上来。
这是治标不治本。
我也想跟楼主一样,走遍千山万水。但是,如果你在这里不开心,你在别处也不会开心。我的结论就是:没完没了的转移,只能带来一时的开心。
有句话说得好:此身安处是故乡。
答: 没错。我怎么逃也没法逃离自己。不过,我去过的很多地方,都喜欢我的个性和我的幽默感,也有些地方讨厌我。被人接受,找到归属感,对一个人的心灵很有帮助。
网友: 哪些地方喜欢你,哪些地方讨厌你?
答: 欧洲,俄罗斯,北非喜欢我。我也非常喜欢这些地方。夏威夷讨厌我。我试了8年,但就是找不到我在欧洲体验到的那种和谐。
网友: 你是怎么做到说走就走的?
答: 说起来会有些奇怪。虽然我如今越来越喜欢制定计划了,但是我还是一个说走就走的人。之所以说走就走,我觉得是因为我天生就是个旅者。所以,做起来不难。一旦我有了走的想法,我就会一直盘算,为之兴奋,然后做好计划,然后马上出发。
网友: 你去过这么多地方,让你最有压力的事情是什么?
答: 收拾行李,还有坐车。我东西不多,但还是会有两个行李箱,一个手提包。所以,我得提前准备,还会寄包裹。
去机场的体验也很不好。登记,安检,急匆匆赶往登机口……很烦。
值得开心的回忆
网友: 你离开一个地方之后,会重新过去再看看吗?
我在蒙特雷湾住过一段时间,所以,看到你说你在圣克鲁兹住过,我有种莫名的兴奋!那地方很冷,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很悲惨。不过,我在那个城市也有很多别的收获。
答: 我一有机会就会回到欧洲,因为说实话,我很爱那里。主要是西班牙和捷克。
圣克鲁兹,又叫“圣疯子”。
我94年的时候在那里待过。我曾看到过一篇专栏文章,上面是这样说圣克鲁兹的:
“在圣克鲁兹这个城市,你可以光着屁股穿个粉红色浴袍在市中心逛街。唯一有可能会多看你一眼的人,是跟你穿同款浴袍的。”
网友: 你在布尔诺过得怎么样?对那个城市有什么看法?
答: 发生过一件屌爆了的事情。我从布拉格动身,去参加过捷克首次举办的彩虹集会(非官方的嬉皮士活动)。因为是面向全欧洲的,所以很多人来自不同的国家。
在去往这个小城的路上,你得走八英里,穿过一个森林,才能到达彩虹集会地点。我从皮尔森换火车。在火车站闲逛的时候,碰到两个要去城里喝啤酒的新西兰人。我带他俩一起去参加了集会。
我跟他们在克鲁姆洛夫(Cesky Krumlov)待了几天。然后,新西兰人去参加一个方程式赛事了。我撩到了一个妹子,准备过两天跟他们在布尔诺汇合。
我是夜里到的布尔诺,找不到他们的招待所了。于是,我冒着小雨,在布尔诺的火车站前用英语和德语随机问路人,哪里能找到宾馆。
突然,我听到有人在背后用流利的英语跟我说话,她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我一转身,看到一位迷人的捷克姑娘。她是个翻译,于是撩到我了。因为正值赛事期间,所有的酒店都满了。于是,她带我去了一个学生宿舍,就在她家隔壁。我花了很少的钱,弄了个新住处。
我们一起逛街,长话短说吧,搞上了。总之,我是很愿意跟她一起厮守在布尔诺的(说来话长了)。
我很爱布尔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很开心的岁月。1995年到2000年期间,这个城市很有趣。听说后来改变了很多,已经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了。
网友: 生活过的这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一个?
答: 捷克(夏天最好在这里)和西班牙。两个国度都很吸引人。不可思议。
网友: 你是不是懂很多种语言?
答: 我上高中的时候,没特别重视外语。大学的时候,学过两学期的德语。
现在我除了英语,会说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还有捷克语。有三种语言是在街上学的。我的意大利语水平中上,捷克语水平中下,西班牙语很溜。虽然西班牙语不是我的母语,但是我觉得,用西班牙语比用英语更容易表达我自己。我德语一点都不会说。
网友: 你在旅途中,恋爱过吗?
答: 当然,很多次。每个地方都会恋爱。
抑郁症患者的爱好
网友: 有什么爱好?除了旅行。你考虑过养宠物吗?
答: 喜欢发掘全球各地的新音乐。不是“世界音乐”。类似于德国前卫摇滚那种。乐队很多。比如赞比亚的摇滚,埃塞俄比亚的funk。
我喜欢徒步,骑车,打网球。电脑玩儿得挺溜。还有很多爱好。喜欢养猫。如果有可能的话,近期可能会养一只。
网友: 你现在这种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适合养猫吗?猫离不开主人啊。养宠物得考虑长远一些。你这些爱好能缓解抑郁吗?
答: 去新地方能帮我转移注意力。逃离某个地方带来的不快。到了新地方后,找住处,忙工作,这些事情能让我忙起来。就会远离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事情。
认识新人是件很酷的事。虽然我这人越来越想隐居,越来越不喜热闹。以前,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认识一大帮朋友。这对我的心态很有帮助。
网友: 真棒。现在你在另一个国家抑郁着。
答: 哈哈哈,不完全是这样啦。得看这个国家或者地区怎么样。至少,有些地方能让我开心,能缓解我的症状。在500年历史的皇宫旁边闲坐,在御花园里吞云吐雾,确实能让人心无杂念。当然,抑郁随时可能来袭,不过,只要不闲下来,有事情做,有东西看,抑郁就会少多了。每天都很满足,很自信,充满希望。
网友: 承认吧。你根本不抑郁,只是因为太闲了所以感到厌倦。那些没钱没资源去旅游的人怎么办? 世界各地的人都一个鸟样,只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发现这一事实而已。
答: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还有人吃不上饭呢,别说旅行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只知道我,我有能力去这么做,所以我这么做了。
我们一个鸟样。确实,我们在创作、生殖等很多事情上,有着很多共同点。但是,也有很多独特的文化,调色板上会有神奇的颜色,不同人眼里也有不同的美食。文化是件很酷的事情。通过音乐,美食,各种风俗,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这些都是我喜欢去体验的。我对不同的文化有瘾。
经济来源
网友: 我妈妈也有过类似经历。她横穿美国。在各地跑来跑去。你哪来钱负担旅费的?我妈妈是从我外婆那里借的钱,有时候会从现任(或者前任)男友/女友那里借。
答: 我在一个地方如果攒不够钱,是不会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的。我是百分百的自给自足。
网友: 哪来那么多钱去旅行的?我朋友圈里有很多人(有些人我都好多年没见过了),常年在外旅行,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做到的。我自己我自己去外面度假一周就有些吃不消了,搞不懂在外面度假半年还没花完钱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答: 我也算是出身于穷苦人家吧。为了养活我哥哥和我,母亲一周工作60到80个小时。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小镇,但是我们家真的没什么钱。
我就是尽我所能挣钱攒钱吧。攒够了2000美金,再加上一张信用卡就差不多了。我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在当地攒够至少2000美金。我从不会口袋空空地离开一个地方。
我会做好最坏打算。我从不乱花钱,不去酒吧,不去花高价看演唱会。
说到钱从哪里来,其实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做。
最主要还是当英语老师。教英语不光能谋生,还能让我学会当地语言,让我有机会找到更专业、待遇更好的工作。
我会通过写作赚钱,写旅行方面的东西。也会给一些博客写挺无聊的东西,做SEO用的。
我还在酒店和招待所之类的地方打过工。
水果成熟的季节,也有很不错的薪水可以赚。
我在西班牙还做过小生意。是在一个旅游小城学到的。我甚至都没拿营业执照,没缴过税。安达鲁西亚省很有意思,政府会把价值2000美元的台式机免费送给任何人。想要的人只需要填一张表,把自己的税号填进去就行。你要是不填表,他们都不知道还有你这号人。政府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人们去注册营业执照和缴税。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在那里工作挣钱。只有钱挣够了,够一两个月不做事了,我才会下一个地方。
同是天涯沦落人
网友: 希望我能跟你一样。我对抗抑郁的办法就是玩网游。
答: 我十来岁的时候也跟你一样。
我的人生经历了三个阶段:抑郁的少儿期,然后黄金的青年期(17到35岁),然后是超级无敌抑郁期,现在还处在这个阶段。虽然我刚搬到一个热带地区,这里的生活感觉很刺激。
网友: 看到这帖子,很受触动。我还没成人时,我妈妈带着全家人游遍全球。我上大学之前,搬了16次家,现在还在不停搬家(住在亚洲,但我的学校是在美国)。如果不是看了其中一些答案,我一直觉得楼主是我妈。我心里隐隐希望是她,这样的话,我就可以跟她好好聊聊(不过她不喜欢猫)。我希望我们家搬回美国,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再次团圆了。但我妈妈希望到处跑,想做一个“属于世界的”人,不用朝九晚五,只想着去探索世界。然而,每到一个新地方,她最终都会感到厌倦。她17岁就开始离家出走,一直想证明她比自己的父母要强百倍。这给她带来无尽空虚,但是,全球到处跑并没有填补她内心的空虚。关于她,我有太多事情可以说,但这不是我的贴子,我就不说了。
所以,我想问楼主几个问题:
1)你是我妈妈吗?
2)如果不是,请问我怎么才能让我妈妈放弃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我还有两个双胞胎妹妹,她们也像我一样被拖着全球各地跑,没法像一般孩子那样,体验童年的快乐。
3)你成年以前一直窝在一个地方,所以才喜欢到处跑,还是说你成年前就一直这么到处跑?
答: 谢谢你的分享。
1)我不是你妈妈,我是你爸爸!
2)如果我有一个家庭,我不可能过现在这样的生活。因为我没有孩子,没有结婚,所以我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
我想告诉你妈妈:好好想想带着你们到处跑给你们带来的副作用。在我的观念里,一个人一旦结婚,就意味着要成为一家之主,一旦有了孩子,就要把全家人的幸福摆在第一位。我说了,我不觉得带着孩子到处跑有多好。孩子需要的是安稳、踏实。
3)我成年之前,一直没出过老家。我的家人不怎么旅行。
1980年末,我开始追随“感恩致死”乐队跑遍美国。大学毕业时,我搭便车游遍欧洲和北非(给车钱了,因为很便宜)。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
不过,我真的没有家庭。
网友: 有时候我也想重新开始。但是,一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跟新认识的人聊天,我的老习惯和行为举止又会找上我……我逃不掉,没法重新开始。只有接受,然后在内心提升自己。这意味着什么呢?
答: 我明白你的处境。但我得给你打个鸡血:不要忘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永远不晚。至于我,我单身,无儿无女,也没养宠物,我喜欢在不断迁徙中折腾新事物,让自己有点儿乐子。我喜欢旅行,喜欢各色美景。大部分地方只需要花上几百美金就能到,你挪挪屁股就能到热带天堂,或者请瑞士欣赏冬日仙境,感受摩纳哥的异域风情,感受日本的某个城市……可以玩的地方很多。如果你对人生感到疑惑,不妨一试,快试试吧。
很爽的……不要老是盯着现在,开心点儿,给自己一些希望。
网友: 我这辈子一直在迁徙。所以,低落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是该找个地方扎根,还是收拾行李重新出发。不过,你的经历看上去很有趣。可是,既然你在欧洲等地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为何还会有自杀的念头?如果症状减轻了,为什么还保留自杀的念想?不要急着反驳我,我只是好奇。
答: 如果情况好转,我会暂时把那个念头去掉。但是,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法留在欧洲,可我又完全不喜欢美国,所以,万事皆有可能。我过得比较艰难,对生活的忍受,已经快到极限……但是,体验地球上各种奇境,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牛人,是我喜欢做的。余生我会继续用来旅行。
(初稿。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打马。还在修改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