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边读边写边走的2018年:没有比清楚地描述事实更神秘的了
冬日漫游——每种食物都值得为其写一本书——辞职 | 德语进阶——幸运的傻瓜——持续漫游:边读边写边走的来年
去年年末,读完了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的《此刻》。里面有一句话彻底击中了我:没有比清楚地描述事实更神秘的了。
冥冥之中,这句话指引着我的2018年,阅读和写字的方向。我决定,要比去年(边读边写边走的2017年),多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不再专注某个领域,或某几个作家,我要读更多书,写得清晰的书,同时自己也要大量去写。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更清楚的文字,才能更靠近——清楚地描述事实。
| 冬日漫游
新年的第一个月,朝着自己的方向,也因为看到有友邻推荐,我读了一本关于写作的小书, How to Write a Lot, 这是一本针对学术写作的小书,好读。阅读过程中,我再次确定了自己的问题:“I write best when i am inspired to write.” 就是说,我总觉得,只有在有灵感的情况下,自己才会写得好。读完后,也更确定了本文开头的观点,要去binge writing,就是大量写作。
那段时间,那不勒斯四部曲第3部中文版也上线了。虽然已经看过英文版的,情节已经熟知,还是又看了一遍中文版。再次的阅读,让我可以抛开情节本身,关注到作者讲述故事的能力,对人物理解的能力,将碎片赋予逻辑的能力,如此迷人。可以说,她清楚地描述了她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敏锐的读者们,不仅能看到那不勒斯的几十年,也能看到那个时代变迁的细节,技术登场和人物命运的转向。那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世界。
当时写下的阅读体验:the perfect imperfection
期间,还陆续看完了村上春树的游记散文《远方的鼓声》,以及杰夫戴尔最新的游记“White Sands”。对我来说,阅读过程有意思的是,同是写游记,读日本的村上和英国的杰夫所写出来的文字,体验完全不同。
你也许也能从作家的旅行经历里发现,东西方的思维碰撞。村上谦和,文字中不会出现大的惊喜或悲伤,偶尔在希腊跑步时被狗追,博人一笑;杰夫总是一副“混蛋”样(注:杰夫会将看到的每个细节都延伸为一场敏锐幽默的“戏剧”。在“戏剧”中,他时常扮演混蛋的角色,让读者如我,想起自己曾经旅行中的糗事时,会感到好受些,he makes me feel better and less stupid。里面还有他来中国的经历。有几篇也是真没看懂。
看完这几本,就迎来了春节。迫切需要纯粹温暖的书来治愈孤单。
就在那时候找到了希腊三部曲——全世界最快乐的童年笔记。两天时间看完第一部,不到一周,三本全部看完了,真喜欢啊。
“我们为什么要忍受这种鸟天气。”大儿子拉里的一句话—对英国恶劣天气的忍无可忍—促使了单身妈妈带着一家人四个孩子来到希腊科孚岛开始了新生活。
我那时刚从一个海岛回来,庆幸这个世界仍然存在这些神奇的地方。如果我现在不得不忍受这种鸟天气,那么我致力于让更多人读到这本书,唤醒我们沉睡的感官。正如本书开头译者所言:读杰瑞的书不是对智力的挑战,而是一种感官的享受。
注:三部曲在kindle unlimited里,可以免费借阅
以上的漫游,我为每本打动我的书,都写下点什么,暂且叫做读书体验吧。
| 每种食物都值得为其写一本书
短暂的假期生活结束后,就开始了新学期的工作。我要针对性地去写点什么了。写什么呢?现在回头看去年在豆瓣阅读上发布的游记:去德语国家行走,问题真是不少。太随性,没有侧重点。很多观察也是表面宽泛的,不够深入,自然也没有做到——清楚地描述事实。
倒是分享的有篇写扬州吃食的文章:三月跑扬州,吃点什么,被铁路官网的旅游板块相中,给我稿费,让我发表。
这给了我一定的鼓励。
去吃好吃的食物,给身体带来多巴胺,感受短暂的快乐。而写作,为我体内注入的是血清素,那是更为持久的愉悦。写食物,我的多巴胺和血清素得到了双重满足。
接下来的这半年,我给自己定了侧重点:写食物。为了写清楚食物,也开始读任何与食物相关的书和杂志。

有科普类:看得见味道的食物百科——食物信息图;历史类:食物——味道的历史;到宗教类,圣经中的食物;到理论方法与实践:厨艺的常识;甚至有食物语言学;可以说,与食物相关的任何书籍,我都不想错过。
也再次重温了经典的袁枚所写的《随园食单》。还有舒国治写的《穷中谈吃》,舒先生谈吃,谈的是饮食的本质,以及给人的慰藉与惊喜。有几篇很有共鸣了,比如关于“外食”和“米饭”,舒先生对当今饮食商业化的讽刺,用一种巧妙又振奋的方式写出来。
在《旅行者的早餐》中,作者提供了另一种角度,将文学中的食物与现实旅行的食物交织结合,介绍食物。
福桃杂志有一期很喜欢,食物最好吃的时刻,介绍了甜蜜点这个概念。我后来写西瓜时,自然想到这个点。很幸福,在我写西瓜的甜蜜点时。
众多食物书籍中,让我觉得最惊喜的是:The Fruit Hunters,水果猎人。原著写得太好看了,看完英文版,又买了中文版读。知道么?梨子终其一生只有十分钟最好吃。这就是水果猎人们的犀利。
最引人深思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他并非美食家,也非营养专家,他的立场与你我一样,追求幸福健康的普通人,他拍纪录片揭露现工业食物生产的真相,著有《杂食者的两难》,《吃的法则》,《烹:烹饪如何连接自然和文明》等,他《为食物辩护》,一直坚持:我们要吃真正的食物;不吃太多(像法国人那样进餐);以植物为主。
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写作方向。阅读他们,给了我不同程度的滋养、启发,我试图融合,用自己的语言,来写喜爱的食物。在这前半年里,为写桃子,我去无锡阳山水蜜桃园,写一切都是为了寻找最好吃的桃子;为写西瓜,我去寻找东台的瓜农们;为写粤菜,我去顺德的朋友家,写了去广东顺德揾食,从叹早茶开始,以及顺德人的大米江湖与茶水凉茶铺;为写河粉,我去越南河内暴走:在越南河内嗦粉吃夏卷,喝柠檬草姜茶。我还回忆了多年前去大兴安岭吃过的那些微小而伟大的食物。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不可思议。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我,没有人给我稿费,没有人让我写,即便写出来分享出去,除了几篇热门,更多的是沉默。
即便如此,那些日子,我仍旧一本接一本的读;一个点一个点地写在私人日记本上;去完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要花上一段时间,让自己的心再次清静下来,写下点什么,再出发去另一个人群密集的地方。
那段日子对食物的热忱,也许正如玛格丽特‧维萨在《一切取决于晚餐》一书中所提到的:每种食物都值得为它一写一本书。
更因为,除了继续写下去之外,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能给我带来像写作一样,持久的愉悦感。
接下来,夏天来了。我又去了一趟欧洲。
| 辞职后进阶德语
回来之后,我辞职了。七年一辈子,我要用下一个七年去走更多的路。
自然地,我的生活内容也发生了改变。我读书的关键词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语言类。我去报名了德语考试,读完了德语A1,A2,B1。在去参加考试,以及做德语备考阅读时,我体会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学习体验。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陆续啃完了一本德语语法。啃完后,写下了:要想学习一门外语,必然要啃一笔语法书。
除非有些外语,是没有什么语法可言的。在我将两年前在毛里求斯买的克里奥语入门的小书,读完之后,我意识到了语法对人们思维造成的影响。比如毛里求斯人说的克里奥语,那可真是简单宽容神奇的语言啊。
我无法不承认:辞职的确让我拥有了很大程度的自由——不用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自由。我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我可以做那些让我愉悦的事情。因此我每天安排得很充实,生活得自律。自律又带给我另一个层面的自由——是种野蛮生长的自由。所谓野蛮生长,就是每天的阅读时间里,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
| 幸运的傻瓜
读语言,尤其是读语法书的时候,我很难不去延伸到思维领域。说起来,我研究生的专业还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读书期间轻触皮毛、并没有深入的很多知识,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反而有了抵制不住的好奇心。
如此强烈的好奇,让我自然而然地遇到了我的年度之书:Vincent Ruggiero 所写的 Beyond Feelings, 中文翻译为:超越情感。我觉得自己比以前聪明了,只读英文原版。
有个小插曲,当我在豆瓣上,回看“想读的书”一栏时,发现追溯到最早的2015年3月标记的第一本书,就是它。我也还记得,当时去读的时候,没读多久就放弃了。原因也不难找,当时自己的心智,以及好奇心都还没到,并没有很迫切地需要去读它。
奇妙的是,三年多后,我用了大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将这本书读完。读到最后还有些不舍。因为每天读它的时光,是那么美妙。我完全沉浸其中。而且,我不再像以往一样,容易间歇性、过度沉溺于私人情感。当然,我很确定,我并非果真超越了情感,但是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另一个层面的自由——那是一刻摆脱私人情感的自由,那是一种纯粹理性思维的乐趣。哪怕是暂时的。
到底生活发生了什么,让我对阅读同样一本书,有如此不同的态度和体验?这是阅读迷人的地方,也是生活迷人的地方。这也许是我们无法描述的神秘事实,但不代表有人比我们聪明,他们可以帮我们理清一点神秘。
读完这本后,我被这些聪明的头脑,以及他们清楚的写作,深深着迷。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我遇见了自己有限阅读史里的宝贝。他叫Nassim Nichlas Taleb。
读他的书写,我被引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我感受到的不光是语言之美——简洁精准,更是一个逻辑之美,思维之美的世界。读他的时候,任何带歌词的音乐,都显得吵闹;美食都不再那么有诱惑;任何人靠近我,都想把他们赶走(在咖啡馆里,我也的确这么做过)。我需要一杯黑咖啡,以及大脑在线(作为晨型人,到了晚上看这本书,时常觉得脑子不够用)。
在我看他写的第一本书的过程中,我陆续将他其余的书全买下来。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写下了:很高兴地认识到,我是个幸运的傻瓜。也觉得,幸好我先看的第一本,虽然第一本书的写作技巧,包括观点可能不如新作更加完善,但是也正是因为写的第一本书,他往往会更为真挚,更有激情。
而读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你会看到他的成长和改变,这本身是有趣的。我很高兴,自己没有错过。我依然很欣喜地在读他的第二本著作,The Black Swan。
(注:非虚构类的,尽量读原著。你一定不会不感到惊喜。)
即便如此,也有“副作用”:在读他的期间,我的右手臂酸。哈?因为一直忍不住,不停地手写笔记,不光是手,肩背都有点酸痛(有时过于激动)。在读他的期间,体重第一次在冬天竟然成走低趋势(常态是每到冬天涨10斤)。
我还想知道他长什么样。我翻墙,去油管找他。看到了他在Google talks频道里的一个发言。他说起话来不太顺溜,但是声音很温柔。他的脸圆圆,身体也圆圆。我立马明白了,他就是我阅读史上的“大熊猫”——他是罕有的、宝贵的,憨态可掬的生物。
读他,让我为自己的人生,构画了一幅图景:有一天,我能够亲眼见到Taleb本人,抱抱他滚滚的身体,对他说,你可真是一只珍贵的大熊猫啊。
| 持续漫游----边读边写边走的来年
正如这篇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没有什么,比清楚地描述事实更神秘的了。
我开始意识到:哪有什么虚构,非虚构,都是叙事啊,都是为了可以----更清楚地描述事实啊。
我很高兴,自己读到了Nassim Nichlas Taleb,意识到自己是个幸运的傻瓜。
我很幸运,今年读过的每一本书,或多或少,都滋养了我的大脑。
我很期待,自己继续这样边读边写边走,可以更靠近——清楚地描述事实。
(ps: 还有一些上文中没有提到,但是也是今年读过的,很喜欢,同时也在清楚地描述事实的书,有如下:
门罗早期作品写的仍然是平实淡然生活里的复杂性与敏感度。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re more equal.
" Have you found joy in your life? Have your life brought joy to ot...
Summer笔记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瑞士养老观察:70岁还不算老 (8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