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非遗母亲最美的嫁妆,恰少女青丝如画

十二月的南方普降初雪,
沿海的东台市也冷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春节过后就是女儿出嫁的时候了,
这幅发绣观音图还差三分之一才能完工。

虽然秀琴绣了一辈子刺绣,手脚利落,
但是发绣的原料太难找了,需要纯天然的秀发。
现在的姑娘有几个没有经过染、烫、焗油等一系列操作呢?
这就一度导致缺货、工时延长。

自古头发作为最高礼节的信物传递着人们的忠诚坚贞和无限深情。
秀琴早就打算用自己的头发给女儿绣这幅图做嫁妆,
只可惜发量还是欠缺了点。
虽然一直在吃黑芝麻急救,
但一点用都没有。
不过也不应该抱怨,
头发不是你想长就能长的,
有的人年纪轻轻还秃了。
“琴姑我是老张呐,我进来啦,外头冷死了。”
秀琴一听就高兴了。
门没锁,开发廊的老张提着个鼓鼓的袋子跨进了客厅,

老张算是秀琴的材料供应商。
有时候店里有头发特别长的客人要理短,
老张就把剪下来的头发理好,带到秀琴这。
秀琴做发绣很多年了,
平时绣的小香囊、绣画等用的头发都来自老张的理发店。
“都说了要少女的头发才适用,这一把又干又脆,年纪不小了吧!还有这一把,这么粗,难道不是男人的头发?”
老张稍怒:“还不是看你急,我看着模样都差不多替你留着还怪上了。现在不烫不染能有几个,去大山旮沓里面找还差不多!”
秀琴:“前两年不是挺多货的,你哪搞来哪弄去啊。”
老张:“那会隔壁初中强制人家女娃娃理短头,现在校领导早换啦!”
也只是撒一下憋气,秀琴也知道现在好的头发难找。
她挑出些适合的,其他不好的头发都塞给了老张。
“改天再来我家喝闲茶吧,我忙活着给孩子做嫁妆呢。”
头发有了,也不能马上开始穿针引线的。
先筛发,把一些不合格的筛走,
然后选发、分档、分色,把不同粗细、颜色、韧度的头发分成不同批次,
然后将其软化、退脂、加工等处理程序做好了才能用。

虽然过程很繁杂,也很耗时,
但绣出来的成品细腻有光泽,有一种其他刺绣达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位母亲,孩子是秀琴一生最高成就的作品;
而作为一个手艺人,也要为女儿送上最完美的手工嫁妆。
一直忙活到大晚上,女儿才回家。
“妈,我回来啦。”
秀琴想抬头看看挂钟,低头绣了半天画的脖子立马一酸。不过她已经习惯这种酸痛了,扭扭脖子冲着客厅喊话:
“怎么大半夜了才回来,一个大姑娘那么晚在外面晃个什么劲!”
女儿换上了拖鞋,踢踢踏踏跑来秀琴的房间,秀琴一看就愣了。
秀琴一直认为头发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原本的样子是最美的,这也是她多年坚持做发绣的缘故。
她对烫发的人没有偏见,但私心希望孩子能跟自己一样,能把上天给予的宝藏好好地爱护。
“妈你怎么不吭声呢?看我新烫的卷发,好看吗?”
大概是为了婚礼做的造型,女儿烫了个略显成熟的波浪卷。

第一次改变造型带来了新鲜感,她满脸高兴地坐在了秀琴旁边。
“我的姑娘当然好看。”秀琴抚摸着女儿的卷发,发质还是那么柔润。
女儿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未完工的发绣:“这幅观音图快绣好了吧?真好看。”

秀琴听到女儿的夸奖就来了精神,“当然了,你妈的手艺可不是嘛。到时候见了婆家那边的亲戚就带他们看,也算妈妈给你挣面子。”
“好呀。嘻嘻,我先去洗澡。”
女儿踢踢踏踏走出房间。
秀琴低头看了一下,
手里还夹着女儿脱落的一根卷发。

秀琴心里还是烦躁。
发绣发绣,没有头发怎么绣呢。
虽然发绣很美,也有很多倾心之人。
只可惜再多喜欢,
也很难找到人为她长发及腰了。
科普一下
发绣:
以人的天然发丝结合绘画与刺绣制作的艺术品,又称“墨绣”。与丝绣相比,发绣还有耐磨耐蚀,永不褪色,富有弹性,千年不朽,利于收藏等特点。在江苏、江西等省均有分布,其中以东台发绣为最。
东台市是中国发绣之乡,东台发绣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江西的“赣发绣”也是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近500年历史。
发绣选材:
老年人的头发太脆,还没上绣针就会断,而男子头发则太粗,柔韧性不好,长度也达不到要求。要精选少女的头发,而且是要没有经过染、烫、焗油等有损发质的头发,长度则需要在30-40厘米。
发绣发展:
最早起源于唐朝上元年间。唐朝佛教鼎盛,信女为了表达对佛祖的虔诚,开始用自己的秀发,在丝绢上绣成观音或如来,朝夕顶礼膜拜。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传世发绣作品来自宋朝,相传是宋高宗赵构的一名妃子刘安所作的《东方朔像》。
最早的发绣者大多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所以用自己的头发绣佛像或观音像,这就使人物肖像绣成了发绣作品的最早题材。
到了明代发绣高手夏明远以头发绣出了江南名楼滕王阁和黄鹤楼,发绣作品的题材至此丰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