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厅打工小结
从十月初开始,一直到十月末。然后再从十二月到现在,在咖啡厅算下来陆陆续续呆了一个半月,一开始天天擦桌子背菜单,一天也不说一句话,到后来大家很照顾我的教我拉花,天天插科打诨,呆的特别开心。
坚持什么
开始的时候还打过退堂鼓,第一周去的时候,站在台子旁边就是几个小时。不站在台子旁边就是擦椅子腿种种。和周围的人都不大熟悉,只有一个小姐姐教我做一些事情,告诉我日常。做完第一周就完全不想做了,天天千篇一律背配方,什么有意思的事情都没有。咖啡店生意也比较冷清,没什么顾客。我一开始下的决心其实就是不能半途而废。我有时候总会想之前要是在某个节点继续练下去合气道了,或者高中没有在第一个星期就放弃跟着老师画画,会有怎样的结果,觉得自己之前半途而废都是给自己找个时间不对,或者有更重要的事情之类的借口,然后不去做了,也有可能就是最开始的时候做的并不是很顺,改变自己习惯的时间和环境,接触了其他的人会不舒服,然后直接就放弃了。这次就想着看看如果继续做下去会是什么样子,会知道什么。事实证明生活真的充满了未知,你永远不会知道发生什么。如果用逻辑来说的话,我现在所知道的事情,其实都是我所知道的经验来的,用我现在的经验是无论如何推断不出来我还没经历过的事情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
然后果不其然我得到了好多。其实就是一个小念头来的,可能第一个星期之后我也没有下多大的决心,说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是说周一的时候刚好想要去,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做。起床正好很早,外面不是很冷,然后妈妈在旁边嘀咕了一句那就接着去吧,然后就去了。
环境和周围人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也觉得和周围人融不到一起去,这次去咖啡厅,以及最近发生的其他事情给了我很大信心我是一个很可爱,招人喜欢也很有趣的人。我有个毛病就是如果别人对我冷淡我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话,我自己太傻逼了不会开玩笑,太无聊太没深度,总而言之时时刻刻在计量自己说的话是不是暴露了什么缺点,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内向。在咖啡厅其实是一个完全没有成本的大的社交实验场所,当然我是很真诚的去交朋友了,只是性质上是这样的。我发现一开始的排外,以及对方的冷漠,自己见到生人的不舒服,完全是对事不对人,inpersonal的。有的人可以自来熟,马上跟周围打成一片,那是他们的天赋和本事,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对生人产生或多或少的敌意,或者说是冷漠,自卫的本能。甚至说,那些自来熟的人,如果碰见敌意非常深的人,也没有办法一下就熟络起来。也就是说,如果对方对我并没有很热情甚至表现出来敌意,那至少有九成几率不是我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不可爱不是因为我讨人厌,只是因为他们自己觉得很生不舒服说话,这事一个自然现象。如果我自己不能很自如地开玩笑,不能像平常跟熟人一样说段子聊天,那也跟我没关系,这只是个人的本性而已,我不用自责。交往只要不怯懦不奇怪,不需要故意讨好别人的,该熟起来的时间长了自然会熟起来,当然前提是我自己不能做很讨人厌的事情,而且也要体贴多为对方着想。心理不拥有太多负担,因为这次最后我和大家都关系很好,大家都很喜欢我,我发现了我是个让大家很喜欢的人。
要融入一个圈子里面,真的需要时间的磨合,以及可以共同经历一些事情的运气。时间越长,那么一起经历特殊的事情的几率也就越大,也就越有可能融入圈子成为好朋友。比如初中高中的时候只要性格不是很别扭,总有那么个死党的圈子,因为大家是被迫在一起的。如果相处的时间不够长,那么如果碰见了特殊的事情,共同的好笑的事情,那也可以成为好朋友,只能说共同碰见这事情的几率小一些了。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一起就是有很长时间,那么互相也就可以习惯不交流而相处不觉得尴尬的时间,这一点其实也很重要。现在想通了,那么未来也可以自己跟别人在一起不说话,也觉得习以为常很舒服。
要是最后真的不能打成一片,那只能说是没有缘分圈子不一样,面子上过得去就好了。
咖啡和仝老师
咖啡上跟仝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仝老师拉花很屌,看外表我第一反应就是孔乙己。仝老师特别精瘦,一米七多一点的个头,90多斤。腰板笔直,戴个长方形的小眼镜儿,下巴平的但是颌骨非常直往里收缩。还没见到他的时候店长说起来都是仝老师什么都懂,拉花咖啡不懂问他。他的开场就是这样,我脑子里立马浮现了个方正的私塾先生的形象,没想到真是不谋而合。一开始接触的印象也是如此,其他的同事要么都跟我差不多大,边聊边玩做咖啡,并没有很认真;要么就是店长和经理,比我大很多,以监工的形象出现。仝老师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人在默默地调流速,认真的做拿铁的奇男子。只要有咖啡他在旁边都会拦下来做,每一杯拿铁都会拉花,每次做完咖啡都会把咖啡机清洗干净。我一开始也仝老师仝老师的跟着叫,问他一些关于流速和咖啡的问题,发现他话并不多,只是把我问的东西解释的非常清楚。这个方正的老师的形象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后来熟络了,发现他是所有人里面话最多的一个,经常有特别特别尴尬而且巨大的脑洞。嘴说起来叨叨个不停,而且经常他自嗨然后脑洞无聊到没办法往下接,这时候善良的我还是会勉强说两三句哈哈,ZXX就直接闪人跑了。
不过仝老师对咖啡的见解还是没的说,因为咖啡馆生意会经常的冷清,我就经常和他靠在吧台上聊他对咖啡的见解,他的体验和他之前的经历。
卡布奇诺-拿铁
卡布奇诺和拿铁,我一开始只觉得卡布奇诺上面的奶沫非常的厚和大,拿铁上面的好像要薄一些,后来才知道细节的区别。奶泡的维度有两个,粗细以及薄厚。而卡布奇诺和拿铁的区别都在这奶泡上面了。一般来说,奶泡打的越均匀越细越好,对于拿铁来说。拿铁的最好的奶泡是丝绒奶泡。奶泡要细,但是薄厚要均匀。如果太薄,最后没有办法浮在液面上面进行拉花,如果太厚,就变成了卡布奇诺。主要是一个用蒸汽棒的打入空气的量。蒸汽进入液面要少而匀速,就可以打出来细的奶泡,最后搅拌的充分均匀,也可以把粗大的奶泡打小。拿铁的味道和口感,还看牛奶和下面咖啡的融合程度,如果混合的好,那么奶味和咖啡味道会融合的很好,但是如果混合的不好,有可能造成有地方咖啡味道重太苦有地方牛奶味道重太水。卡布奇诺相对来说奶泡要厚很多,大概二分之一都是奶泡,在用奶泡填满杯子之后还要用牛奶注入到咖啡里面,然后让奶泡厚厚高高的凸出来在杯子上面,就可以看出来泡沫互相的张力了。
美式-意式浓缩-regular coffee,以及咖啡豆
之前一直以为美式就是regular coffee,因为我喝不出来区别。后来才知道卖的regular coffee是滴滤出来的,而美式是用意式浓缩兑水出来的。意式浓缩是用很大的压力把水压过咖啡豆出来的液体,里面饱含咖啡豆的油脂,意式浓缩和滴滤咖啡有点像高压锅和普通煮饭的区别。而美式兑了水之后只是让咖啡的苦味冲淡了些,但是油脂还是浓厚一层漂浮在杯子上面,意式浓缩的风味还在。滴滤咖啡,好久没喝都忘了什么味道,等回美国之后再好好喝喝感觉一下。
有一次仝老师拿自己的浅烘的豆子给我们喝,说是草莓风味儿的。浅度烘焙的豆子和深度烘焙的豆子区别很大,深度烘焙的颜色非常黑,并且表面有明显的油脂,味道是一种糊味,出来的味道偏苦。浅度烘焙的是一种灰度很大的浅棕色,味道是一种清淡很多的稍微比较好的气味。我不能说是香气。
说起来豆子,他还有一次跟我们提起来这种大多数所说的水果味很多都非常的细微,非常难体验出来。说白了,很多可能其实根本就没有,用来蒙一些不懂行的初学者。他没结婚之前经常去一家叫时光抽屉的咖啡厅,老板人很好,长得像刘仪伟,之前做了很多年记者做到40岁了吧,有了些积蓄和人脉,自己开了咖啡厅,属于非常痴迷咖啡的那一类人。性格也非常的开朗逗逼,石家庄地区的手冲大赛就是他承包坐下来的,店里有一台咖啡机,十几万,是国际上最好的那个牌子,我也不大懂,大概是国内淘宝还没人卖第二代的时候,他店里就有一台了。这个老板有一次开了一箱水蜜桃味儿的咖啡豆,打开箱子一闻,他说是非常非常明显的水蜜桃味,是个人就能闻出来。我对这点非常存疑,因为毕竟仝老师他在咖啡的行当混了这么多年了,非常懂行了已经,对他来说非常明显的味道可能在他人鼻子中就是微乎其微。但是他说了是个人都闻出来,那我觉得就算外行也能闻到细微的水蜜桃味道了。仝老师讲述的时候神乎其神,我真的没办法不信,虽然我很难想象喝咖啡这种苦涩的饮品能喝到水果的味道。仝老师说的,我还是信了。
他先磨了,然后萃了浓缩出来。浅烘咖啡豆萃出来的浓缩油脂明显少了很多,只是在玻璃杯中薄薄一层。我先喝了纯的浓缩,没有兑水酸味儿明显非常大,但是也有挺明显的苦味。兑了水之后苦味明显减少了很多,但是酸味的风味依然还在特别明显。这大概就是美式的意义所在,保留咖啡豆酸的丰富的口味,然后冲淡一些苦的味道。
其实咖啡的味道除了酸和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是涩。咖啡的味道,有的人偏爱苦,有的人偏爱酸甜,但是喜欢涩的几乎没有,如果咖啡豆粹取出来的咖啡味道很涩,那大部分人心里想的就是咖啡豆垃圾了。大部分连锁的咖啡店的咖啡用的大多数是深度烘焙的咖啡,因为深烘的豆子更加容易保存以及把控味道。illy的豆子大多数是深烘的。其实浅度烘焙的咖啡更加适合手冲,因为本来油脂就不是很多,手冲更清淡,某种程度上和浅烘的豆子的调性是一样的。很荣幸,这两天在太平洋咖啡点的咖啡味道根本没有涩的感觉。其实浅烘豆子不怎么在咖啡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不大好做拿铁这些加奶的饮品。如果拿铁有很强的酸味,想想就很奇怪。
然而我这种勇士怎么会轻言放弃???我又黑了仝老师一些豆子磨了粉,做了拿铁,味道竟然意外的好喝。最神奇的地方在于酸味还在,并没有完全的消融在奶里面,而且冲淡的酸味让咖啡的甜味也出来了。甜味其实是很微妙的一种味道,很难喝出来,但是在拿铁里面却被逼出来了。仝老师说了一句这是我这段时间喝的最好喝的拿铁,我听了大为开心和感动。
拉花和梦
闲聊时侯仝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些圈子内的故事。我后来才知道咖啡拉花其实是80年代才出现的,比意式浓缩咖啡机出现的时间晚了很多,从欧美那边兴起来,现在技术好的大师都在亚洲这边登峰造极。国内拉花大赛第一名叫凡哥,开了教室有不少徒弟,他的奶泡很有特点,就是又细又薄,靠他的手法只有他才能用,其他人用他的奶泡根本拉不出来。我的拉花很大程度上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他这方面一眼就能看出来我的毛病。比如说我拉树叶的时候最后图出不来,他一眼就扫出来我的奶缸离液面太远了。而我当时还很困惑,我是有意识地把奶缸靠的液面特别近,甚至有的时候奶缸已经触碰到液面了。他一抓我,就知道是壶嘴其实离的还很远,但是我总以为很近。这种匠人眼光的毒辣真是不能不佩服。
后来他经常喜欢问我一些我专业的问题,和关于国外的问题,能跟他说的我也毫无保留的跟他讲了。包括国外的生活,吃饭饮食习惯,咖啡厅。以及数学的大的分支,计算机的原理,数学和计算机的关系等等。他都非常非常想知道,他跟我说他原来成绩不好。我就很惊叹于他竟然有这么强的求知欲,对于世界的渴望,因为其实跟他聊很多东西都能聊起来个一星半点,他好像就让我想起了一些文艺小说电影里面的主角,有着对外面无限的渴望,还有很大的想象力。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来一个星空的画面,还有一群世界各地的蒙太奇穿插在一起,有照片,有电影特效,有动画,有画。在电影后面的独白,是一个孩子,一个青年对世界的无限的幻想,有一些是理性的,比如在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和大象,俄罗斯的红场,尖顶建筑;还有一些是不理性的,比如纽约有的一尘不染的地铁,以及美国的门可罗雀的星巴克;更有一些非常奇幻的,就像狗十三中张雪迎稚嫩声音用英文说出来的霍金的平行世界:那个最浪漫的被引发出来的从爱幻想爱自由的小镇青年的梦中蹦出来的美好的世界。
仝老师还说他有了孩子之后就没怎么再去过时间抽屉,找老板插科打诨聊咖啡了。
以及,后来我跟他们聊天才知道他们工资一个月才3K5,我顿时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非常幸福了。非常感激爸妈能给我出去上学的机会,甚至能给我这么好的生活。我这种人,知足是不可能的,我就想享受现在活在当下不想这些事情。想努力的时候努力想呼吸的时候呼吸。
以上。
乔八公
2018 12 14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