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学习中常见错误概念的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实在不会取标题 内容也懒得改了…
我是真的求求一些写书法的朋友了,别再用生宣大羊毫一得阁临清以前的帖了,还写的脸盆一样大(董其昌等个别几位擅用长锋羊毫写大字除外,但他们也是熟纸)。工具都不对,临一辈子也领悟不了笔法,笔法不通,写一辈子也领悟不了书法的本质,还有笔笔中锋,指腕不动,伏案悬腕,都是清以后才出现的以讹传讹的谬论,除非是想学习清代碑学体系,真想通笔法,真想把字写好,先把这些错误的工具统统丢掉,然后好好多读书,好吗?
古人多用兔毫鼠须,熟纸,基本都是做熟的皮麻竹楮绢绫一类,以光滑细腻为上,无论楷行草,大多都写得很小很精,羊毫宋人偶用,明代兴起,那也是长峰羊毫,清代的普及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越写越大的榜书一类,因为兔毫的毛就这么短,做不了大笔啊。生宣也是明末清初后,在清代流行起来的,一下笔就洇,只能写大,写大兔毫狼毫就不够用,硬毫笔吸墨量又少,又促进了羊毫的普及,清代碑学兴起,以笔法追刀法,字体偏大,弱化二王笔法,追求形式美感,又是羊毫生宣最适合。但你还用清人那一套去写清以前的字,一辈子都写不出来的好吗。
笔笔中锋就更扯犊子了,捻笔转锋,回腕执笔,指腕不动,悬腕书写,这些都是清以后才提出来的理论,而且都是对前人书论对误读,是文人儒生结合了儒家思想里中正的概念,认为写字也如做人一样必须笔笔中正,不得偏斜,所以把这些思想强加于书法技法之上,但你去翻翻上下两千年的书法理论,没有一句提过中锋用笔,反而从二王一路下来的历代书法大家的字,你只要仔细看看,就能发现大家都是多用侧锋,或中侧结合,一笔之内中侧转换,并没有必须中锋,而且历来前人对中侧用笔其实都并不太在意,要是写过几天字,你也就发现笔笔中锋是根本写不了字的,怎么写怎么别扭,怎么写都不像(可能大多数人也看不出自己写的不像),即使是清人,中锋悬腕也多用于写篆隶一类,现在好多写书法的大爷大哥们,还是提侧色变,笔笔中锋就像圣经一般的存在不得玷污。甚至我看到美院书法系毕业的在外面教课,教学生拿大羊毫生宣纸临兰亭序,中锋用笔,一个字斗大,你这不是误人子弟嘛?能写的出来吗?个个写得像墨猪一样,但让人绝望的是,看看当今书法圈。像这样的情况在比比皆是,很大一个群体都受到了清人的错误理念影响,直至今日,现在国内这些台面上的,真正能通笔法的不敢说屈指可数,但也寥寥无几,实在让人唏嘘难过。
-
迟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11 13:04:07
-
两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08 22:57:44
-
patric insid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18 16:28:51
-
九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06 03:04:11
-
小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21: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