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这样理解通俗歌曲,理解中年
让我们这样理解通俗歌曲,理解中年
李黎
Tom Waits是听得最多的,常常循环播放,没有尽头。就那股邪性而言,他就是东邪黄药师。
Leonard Cohen听得比汤姆维茨还多,如果两者相加,在最初给我的感受,就是玄冥二老。
如果加上鲍勃·迪伦,这三位老同志,就是渡劫、渡难、渡厄,枯坐三十年,只为干死阳顶天这个早已经死了的人。这样理解,感觉好多了。
地下丝绒,或者说Lou Reed,就是那个写出《九阴真经》的黄裳,相信这个评价不差。而写出《葵花宝典》的前朝太监,想不起来对应谁,David Bowie有一点这个意思,只是生于1947年的他太年轻,又去世太早,大概要往爵士乐里面去找。
就听见的排场而言,U2就是丁春秋。
就排场而言,Pink Floyd是那个杨氏后人黄衣女子。
就排场、实力、影响力乃至破坏力而言,Michael Jackson就是东方不败。
Patti Smith是紫衫龙王,P·J·Harvey是小昭,两者年龄上倒是没问题。
就火爆的出场和“早逝”而言,Kurt Cobain是张无忌。
Nick Cave是人见人爱的连绵不绝的洪七公。
The Beatles是大侠郭靖,这一点很奇怪,也不奇怪,他们曝光度都很高,都爱好和平。
R.E.M.充满了武当七侠小快灵的的气息。
The Cure和Joy Division相加,大概等于杨过。
JAPAN像极了风清扬,只有背影和传说。
Nick Drake如果长寿,可以变成独孤求败,而Jeff Buckley即将成为乔峰,可惜他死得比乔峰还早十多年。
终于到了音速青年,最喜欢的乐队,最后喜欢的乐队,恰恰像我不喜欢的令狐冲。更让人不喜欢的是,走过了三十多年几乎跟我们同龄的乐队,即将变成扫地僧的乐队,随着瑟斯顿·摩尔和金·戈登感情破裂,在一次巡演时突然宣布没有乐队未来,《乐队女孩》一书更是强调了解散。
上面提到的20个歌手或者乐队,都是当年喜欢、如今家里还有大量CD的,并非为了凑数,相反还有很多印象已经不深了。把他们和武侠江湖对应只是一时兴起,也纯属个人感觉,没有辩论的余地。
那些CD此刻都在储藏室的架子上,满是灰尘,或许已经不能播放。多年不碰,不意味着通过其他的途径去碰,而是不再听这些。
哪怕当年也只是似懂非懂,但结束是真实的。
Sonic Youth是我听摇滚乐结束的标志,在他们之后就没有买过CD,没有更持续喜欢的乐队。——时代发生着变化,原本寄托在物理实物上的音乐因为网络变得无处不在后,总让人感觉有些不踏实不确定,因为缺乏纸张和塑料的质感而失望和愤怒,这相当于: 名叫“苗人凤”“大漠孤烟”“大侠郭靖”之类的网友,见面之后却大谈且只谈级别。
所以,让摇滚乐留在当年,留在已经不复存在的几个酒吧里(红色气球、菜鸟、古堡),让大侠留在他们那个世界,他们也需要回首当年。中年是一个善于归纳整理的阶段,他住的房子也不算小,可以储藏十年前二十年前沉迷的事物,他的脑子也处于最好的阶段,好到可以一边为摇滚乐冲动一边远离它,好到可以一边为侠义激动一边绝对不会发怒。当然中年最为可怕事情是: 想要忘记什么,就一定可以做到。
-
一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12 12:51:54
-
侯玉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6 13:18:55
-
芦苇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6 20:20:22
-
暗蓝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8 08:51:06
-
小荷才露尖尖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17:56:00
-
小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12:46:34
-
枨不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09:48:29
-
坏书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09:45:50
-
豆友163713931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5 17:29:2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5 14:45:28
-
happyoc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5 10:48:08
-
时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5 08:23:37
-
不吃芒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5 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