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兰德福瑞中学Ayling校长的访谈 ----差异在哪里?
但总的来说,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其实都很清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就根据这个孩子的客观具体实际条件来定,这是一个极其微妙而复杂的事情,但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不断调整自己思路和做法的过程。
上周一跟伽伽学校的校长聊了两个多小时。当然聊之前是带着这三个多月以来积累下来的问题来聊的。
聊天是在学校的餐厅里进行的,餐厅的风格和哈利波特里霍格沃茨学校有点相像,中午正是孩子们吃饭的时候,是自助餐的形式,很热闹。看到伽伽和他们班的女生坐在一个餐桌周围吃饭,非常融洽的画面,让身为母亲的我非常欣慰。
我的系列疑惑在这两个多小时的沟通中基本上得到了解答。
一、我的最大的困惑是教育结果和教育形式跟我想象中的不一致。
兰德福瑞学校每年会有5%的学生考入剑桥牛津大学,其他几乎所有学生也都会考入适合自己的的大学,更有40%都会进入英国排名前二十的大学。拿Ayling校长的话,这是一个自己非常引以为豪的数据。
但是:
我家的小孩在这所学校的六年级已经读了三个多月的书,我看到的现象是:
1.他们没有教科书
2.周一到周五之间没有家庭作业,周末即使有,也不是很多;
3.下面是他们班的课程表

课程很多,孩子每天也是高高兴兴就上学去了,学的怎么样我心里是没谱,因为他们也不考试,更不排名。
那这样的教育形式和结果是怎么衔接上的呢?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
1,没有教科书,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学生虽然没有教科书,但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的知识大纲是明确的,老师们会有一个教学资料库(例如理科方面的是这个教师资源网),这个教学资料库资源很丰富,除了按照知识点划分,也会按照难度划分,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孩子会有不同等级的内容。
2、根据不同程度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表现方式之一就是为不同程度的孩子准备不同难度的练习。我回家后问了伽伽他们的作业都一样吗?果然伽伽说是不一样的,例如她的数学作业是最难的。其他学科老师会根据不同程度的孩子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
Aiiling校长自己也在教高年级的历史课。在他的班级里,有的孩子他只布置一页作业,但有的孩子他会布置五到六页的作业。


而实际上,高年级的学生是有教科书的。
3、慧眼识学生
我问Ayling校长,在他们学校什么样的学生会考入剑桥和牛津。他说考入这些学校的孩子并不是最用功和最勤奋的,但一般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他用了一个词:intelligent。通俗点讲就是极其聪明,智商高的孩子。
他告诉我,他教的班里有两个孩子学习能力极其强,每次他都会额外给他们布置作业。根据他的判断,他们两个进入剑桥和牛津这样的学校不成问题。我问:他们历史学的好,是不是将来会学历史专业呢?他回答说:不一定,这样的学生适合学任何专业。(They can do well in every field)
然后校长起身去找这两个学生,因为正是午餐时间,孩子们都在吃饭。我看到他过去跟其中一个女学生交谈了一会儿,回来后告诉我,这个孩子将来要学医学,而这个学生的父母都是医生。
看的出来,孩子们都很喜欢Ayling校长,所以,即使做了校长也不能脱离一线教学呀。
Ayling一再强调,每个孩子不一样,他拿自己的孩子举例,他家有三个孩子,都是男孩。老大非常一般,但老二极其聪明,老三因为还在幼儿园,所以没有做判断。所以他在对待老大和老二的时候,方式就极其不同。对老大就不能有过高的要求。
二、如何评价学生
兰德福瑞小学是没有像我们国家这样正式的期中或期末考试的。我问伽伽,课上他们也会做练习,但老师会让学生根据答案自己来评判。那么怎么来评判学生呢?
Ayling校长说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
首先,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是最直接的形式。
孩子爱不爱学习,用心不用心,朝夕跟学生相处的老师怎么会观察不出来呢?
其次,就是孩子完成作业的状况。
这点可以从黎思伽小朋友的作业中看出来,每次做作业都超级认真,准备得也很充分。所以她这样智商虽然不高的孩子,但是属于努力用功一类的。
当他说到这点的时候,我突然也意识到,即使我们经常考试,考试的结果跟孩子上课以及孩子平时作业等其他的时候是直接相联系的。
三、你们的老师怎么惩罚(punish)不守纪律的孩子,例如不完成作业的孩子。
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当我听到Ayling校长回答用的一个词是,说实在的,非常惭愧。他说老师想到的不是惩罚,而是怎么支持(就是这个词:support)孩子。
例如,对没完成作业的孩子,
首先分析原因,根据原因来支持孩子。
是因为:
懒惰?
没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
作业太多了?
家里有什么情况影响孩子没有写?
……
针对不同的情况,再根据不同的原因来帮助孩子。
针对体罚孩子的问题,我也问了黎思伽。她思考了很久,只想起两次,一次是他们班的,一次是一个低年级班级的。
他们班的是有一次老师布置练习题,让同学们做,他们班的一个男生老跟旁边的人说话,后来老师把他调到另外单独的一张桌子上让他坐。
另一次是,有一次他们去上游泳课,另外一个低年级班里也去。有两个孩子在去的路上一直不停地说话,远远落在队伍后面,而且有的时候会走到马路牙子下面。那是一个马路,有时会有车行驶。老师很生气地提醒了很多次都无效,最后走过去,拉着他们的手走到了最后。
四、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现象
Ayling特意提到一个现象,有些学生,即使考上了剑桥和牛津,却放弃了而去读排名次于这两所大学的学校。
这个时候,我想每个人都会跟我有同样的疑问:他们的父母会同意吗?
Ayling的回答很干脆:是的,他们的父母支持他们的选择。因为他们更希望他们的孩子幸福。
剑桥牛津确实很吸引人,但学校的生活非常紧张,课业也非常重,在英国,即使是排名第三的学校跟这两所大学也有很大的差距。Ayling自己也是top 5的一所大学毕业的,虽然没有像剑桥牛津那样多的专业知识,但自己在大学里更轻松一些,反而学到了知识之外的很多能力,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很有益处。
这一点,我想是东西方价值观很大的一个差异。再后来我参加了很多当地农民的圣诞集市,更加深了这方面的感受,好吧,我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分享那些经历了^_^
五、阅读
为了创造阅读的氛围,在 课程设置方面也是煞费苦心。这一点我也详细采访了黎思伽小朋友。
问:你们班有没有根据你的观察立刻就能说出来的非常热爱阅读的同学?
答:有呀。有三个。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答:他们只要一有闲工夫就拿着书看,我们每周会去其他教学楼上戏剧、计算机等课程,在去的路上他们都一边走一边看。
还有,我们老师如果有什么事情出去教室了,等他回来的时候,如果看到哪个同学在自主看书,就会给他加分(house points),有一回Dr. Mill进教师,看到Daniel没在看书,就非常惊讶地说:啊,Daniel竟然没看书,太意外了。
三个大家可能觉得数量不多,但他们班就只有12个孩子。

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
我去她同学加做客的时候,到她同学的房间,她和她妈妈最自豪的就是孩子的书很多,而且很慷慨地借给伽伽看。
我也一直以为,阅读是对我们国内通才教育欠缺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
杂七杂八聊了很多,充分发挥了我在大学时代是学校广播站记者的优势。
但总的来说,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其实都很清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就根据这个孩子的客观具体实际条件来定,这是一个极其微妙而复杂的事情,但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不断调整自己思路和做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