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再看龙猫,哭了,也看懂了更多
前言
小时候看《龙猫》,很喜欢龙猫,现在看,更喜欢小梅––仿佛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原来童年的自己那么可爱,但现在的自己呢?

对于龙猫这部电影,具体记不得是小时候什么年纪看的,看完后只记得龙猫这个卡通形象,胖胖的,毛茸茸的,笑起来嘴咧的很大,很容易俘获小女孩心的形象。看完后只对大致故事情节有模糊的印象。
一路长大,龙猫的周边买了或者别人送了很多,每次看到龙猫的咧嘴笑,心情都会感觉很好。不知不觉身边都是龙猫的身影。



很多时候,把龙猫当做是童年的情感寄托。好像喜欢它,可以说明自己一直像小时候一样。
2018,本命年,求职季,应届生…这一年经历了以往都没经历的。此时再看《龙猫》,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关注点。
一、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与相处?
乐观+保护童心
小梅一家因母亲生病😷搬去乡下,打扫一座很破,在外人称作鬼屋的房子时。父亲一直笑呵呵的在收拾并合理的安排姐妹俩做事,这既是一家人通力协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团队。
父亲给女儿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不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不抱怨,对人谦虚有礼。
当面对女儿们说出在屋子里看到可怕的东西,父亲则站在孩子的视角安慰道,那是灰尘精灵,自己小时候也看过,他们不会伤害人类,并会自己悄悄搬走的。说出自己与女儿们有相同经历,可以很好的消除他们的恐惧,站在儿童的视角,用童话的语气进行宽慰。体现了对女儿们所见的信任和对他们童心的保护。

这点在小梅第一次见到龙猫,在树洞睡着,醒来对父亲解释时更能体现。首先父亲没有因为女儿乱跑,找了半天而发火。并且耐心的听女儿解释。然后,父亲在听到女儿说自己看到龙猫精灵了,没有不相信。并且在小梅围绕森林找龙猫试图证明自己时,父亲并没有觉得这是胡闹,而且陪女儿一起找。最后,在找了半天仍然也没找到龙猫时,父亲则安慰小梅,这是很神奇的事,并且很难见到。要理解。并带领女儿们对参天大树鞠躬感谢,感谢他们对女儿的照顾。
父亲在这一个场景中的处理,是层层递进的,既表现了对女儿的信任,保护了女儿的童真,也身体力行的教导女儿要心怀感恩。这种家庭氛围下,使得大家很乐意分享自己的心事,因为不用担心被漠视,被不信任,被呵斥。
这从小月的懂事,照顾女儿与父亲,与母亲的通信,邻居对她的夸奖,就可以很好的看出她的成长环境是很宽容与乐观的。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对他们的成长上的影响是巨大,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也会影响孩子接人待物的方式。这是很深远的,也是要重视的。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勾勒
对大自然心怀敬畏。以一种敬畏感对待万物,而不是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不论是播种插秧,还是弯腰拔谷,尊重自然的规律。电影中龙猫一直存在,只是人们看不到他而已。形成一种植物,动物,人类,以及看不到的精灵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三、友情与邻里情
邻居家的小男孩堪太,从第一次见到小月就开始脸红,并喜欢她。但是小男孩天生的倔强使得他每次都在背后默默付出,不论是一件嫌弃的给小月送糯米团子,还是上课偷偷观察小月,以及用只用一个语气词“喏”,连续几次把自己的伞递给小月,放下伞后欢快的跑回家,并对母亲撒谎称伞丢在学校。小月去还伞偷偷躲起来,但听到她的感谢却满屋手舞足蹈。这一系列的小细节都感觉到堪太的善良与纯真。

电影中的邻里情也很温暖,不论是邻居老婆婆对一家子的照顾,还是普通村民的见面招呼。都让人想起在乡下外婆家的童年,每次回乡下,村里的各位爷爷奶奶都会很热情的招呼到,孙女回来啦,读几年级了?各种淳朴的关心,也会用菜篮送来自己家里种的一些东西。
小月迷路了,婆婆在神庙旁边的池塘发现一只女童的鞋,很紧张,并发动村民进行打捞,自己在很虔诚的祈祷。一家人的事便是全村民的事。这种邻里间的关心,感觉很难得了。城市租房,旁边的房客换了一茬又一茬,隔壁邻居没见过几次。每次见面都尴尬的挤出一个微笑,或面无表情,低头看手机,假装没见。一个单元住了很多人,但是感觉自己和别人没什么关系,别人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

后记
最近看电影很喜欢哭啊,哭的点也越来越普通了。只有童贞善良的人才能看到龙猫精灵,不过相信它一直存在。愿龙猫一直与您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