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济南
曾在南京度过的冬天让我对这个季节感到深深的绝望。漫长的黑夜,无休止的等待和寒冷绵长的阴雨天……仿佛世界末日一般混沌又不了了之,怎么办呢?我就决定暂时逃到别的城市去避避风头。坐了一夜的火车,车马劳顿人心不安,隔壁来自太原的一家老小到半夜才安顿下来,奶奶把床铺让给两个孙子,黑暗中在床边不停地念叨着什么让我一度十分崩溃,再加上路途中列车时不时的来回颠簸,我也几乎只是闭目眼神地度过了个把小时。十二月十一日早上五点零九分,在车站一片灯火中,我终于来到山东济南。
为什么选择济南呢?这还真有些渊源。儿时偏爱文科,对小学语文课本里老舍先生那篇《济南的冬天》情有独钟,连课后的“背诵全文”都不觉得那么咬牙切齿和深恶痛绝了。“济南的山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里面的某些片段,灵动又真实。
到济南,那么无非是看看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爬爬千佛山,逛逛宽厚里和芙蓉街。那两天除了头一天有些阴冷,其余的都是阳光明媚蓝天白云。熬过了一周雾霾的济南终于精神抖擞起来,尽管西北风依然吹得人心有戚戚,但冬日的暖阳拂身而过时,心里倒也多了些许宽慰,想着:有太阳嘛,好像感觉没那么冷了。

早晨在青旅附近吃了第一顿早餐:牛肉烧饼和甜沫。刚烤出来的烧饼口感酥脆和绵密,一口咬下去香喷喷的直冲脑儿,牛肉碎儿香中微微带着辣。甜沫居然在这儿是咸口,有类似豆浆的色泽,里面放了花生、海带、豆泡、百叶,味道有些奇怪……不予置评。

济南老城区的景点连接得相当紧密,住在大明湖畔,只需步行走一个圈便能挨个看遍,我就像个老爷爷似的,慢悠悠地晃着,半天逛完了湖和泉,中午就来到了宽厚里觅食。超意兴快餐囊括了济南的两大特色小吃:卤汁蛋和把子肉。加份豆腐、西兰花配碗米饭,一个人也能吃得热热闹闹。

一路上碰到很多有趣的事,比如青旅里来的小伙伴。有北京来的大学生,有过来找工作的上班族,也有辞了职一路旅行过来的背包客。晚上五六点,来玩儿的基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工作党也下了班,四个年龄相仿又来自天南海北的女生开始叽叽喳喳聊起了天,说说你说说我,不同的口音讲述着不同的二十岁或三十岁。
第二天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与第一天的阴天相比人舒服多了,我于是选择去看一看山东大学和旁边的洪家楼教堂。
这里的教堂有着德国教堂的风格,每周一早上有礼拜,周五傍晚有青年聚会。去的时候还有一对新郎新娘在拍婚纱照,寒冬腊月中显得爱情尤为珍贵。

山大在济南有六七个校区,名字实在是多的让人眼花缭乱。我去的时候操场上学生们在上体育课,可定睛一看这些全都是孩子啊,转念一想,那估计是隔壁山大附中的中学生来借场地上课。你看,跑圈的跑圈,打网球的打网球,树荫下居然还有练跆拳道的妹子。此情此景,不禁让我回想起了过去被体育课折磨的青春时代。真是忆往昔峥嵘岁月。

中午在山大食堂蹭饭,八块钱一份酸菜鱼一份花菜炒肉倒也吃得舒舒服服的。下午临时起意去了千佛山。冬风中爬的微微出了汗,或许是因为负重前行,或许是路上没个伴儿,不过两百多米的小山坡倒也爬了半个多小时。山顶能俯瞰整座济南城,辛苦跋涉后风光更为怡人。

最后一天上午去看了一眼老舍故居,便预备收拾行李前往青岛。那一路上的老房子深得我心。漫步故居中再一次回味《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名篇,如今读来依然魅力不减当年,满心欢喜。中午在青旅二楼阳台上晒太阳,楼下大爷正放着小曲儿,二胡声悠悠,女声唱得百转千回,听得我也几乎要沉醉在这曲、这城里。


两天的行程很快告一段落,我也即将辗转前往另一座城市。想想抛去一切,瞒着所有人腾出一周时间出来旅行,去当下想去的城市,在那个地方的街头巷尾闲逛,吃饭,拍照,心里还想着:哈哈,你们知道我现在在哪儿吗?心里偷偷乐着。
闭上眼,现在仿佛还能看到黑虎泉公园里打水的当地人,还有一旁露天游泳池旁做预备锻炼的孩子和教练,万佛洞里一度想帮我“点化”的假和尚,青旅二楼的沙发躺椅和来回乱窜的小狗,大明湖清晨打太极的老人,曲水亭街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和小巷子,住在我下铺面容姣好的背包客小姐姐,走在山大看学生跑步打球时惆怅的心情……还有很多很多,这次没讲完的,留着下次继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