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事杂谈(三)

翻出上海的一帮青年俊彦演出的南派《龙凤呈祥》倒也应景,毕竟年关仄仄,北京的京剧舞台怕是又在策划每年元旦的喜气洋洋的贺岁演出,这些年年年都是《龙凤呈祥》图的就是一份吉祥。上海京剧院排演的《龙凤呈祥》号称南派有两个看点,一个就是所谓的连弹,还有就是麒派。我比较欣赏郭毅,他的唱不为麒而哑,该亮的时候照样亮,很多麒派的追随者有一个通病就是放着好嗓不敢用,故意克制着,听的人跟着难受。辨别郭毅的麒派唱腔很简单,他的开口那股冲劲非常具有麒派的味道,要知道麒麟童嗓子没哑的时候宗谭,并不是天然哑喉咙。记得上海京剧院的小青年麒派不少,另外两个好像是鲁肃和于辉。不管怎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那种“阴盛阳衰”的局面是没有了。
南派《龙凤呈祥》如果整场戏再能够轻松诙谐点更成功,可惜现在的小青年在对待老艺术家的作品那份沉重感让他们豁不开,这是个遗憾。据郭毅介绍这出戏是陈少云排给他的,还在“乔玄进宫贺喜去的时候设计了一段《跑宫》让人看了啼笑皆非,倒不是郭毅的表现不佳,实乃是《徐策跑城》的翻版,也可以说荒唐地把徐策跑成贴在了《龙凤呈祥》之中,别指望陈少云等麒派传人有什么创新,都是在老辈的圭臬中兜圈子而且至老至死都都不出来的,兜出来了,国家级的传承人资格就没了,一切鲜花荣誉好处都没了,这就是京剧和其他任何剧中曲种濒临死亡的根源所在。不是敌兵杀来,报喜也让老成持重的国老疯疯癫癫地奔跑到差点摔一跤?应该完全没有必要。其实本来蛮好的人人一颗菜,那些都是头牌的青年俊彦都参与演出,众星拱月”月“也不必太过分。
听以前的老艺术家演出大戏《龙凤呈祥》或者《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等,都有主演者前刘备后鲁肃,前乔玄后诸葛亮等,想来以前跳班的老板还是养不起过多的人员,所以只能精简。现在却不同了,国家剧团财大气粗,根本不需考虑所谓的演出成本,一切都有党的拨款,本来都用不完,能够积极演出本身就应该表扬了。这一台戏可谓”群英会“,傅希如的刘备、郝帅的赵云(为什么不是周瑜?)、董洪松的孙权、胡静的吴国太、蓝天的周瑜和田慧的孙尚香。都是近年来京剧舞台的佼佼者,也看到一个打酱油的,三十多年前在上海听他的唱就知道此人不会有大的发展,果然,三十多年的风云际会,上海京话院不管是上戏自己培养的还是后来从全国各地(尤其是天津)引进的各路英才都盖过了他,那就是在此剧中担纲吕范的老生庄顺海,应该是这出戏里唯一的一位老演员了。不知道现在的戏校还有没有专门培养为人配戏的里子老生,专攻二路的?想来不会有,现在的戏码那么少,怕是不需要什么硬里子来为整台戏增辉。庄顺海算不算里子老生我不太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戏德应该不错,至少在青年满台的情况下,一个老资格的演员排在了跑龙套之前,这份气度应该受到尊重。
2018/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