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印度合伙人》的女权意义

《印度合伙人》原名《护垫侠》(Pad Man),可能……“护垫”这个词有些忌讳,太扎眼,最后我们看到的名称叫印度合伙人。
而且就连海报里男主手握的姨妈巾都被改成了一份文件,可能会导致观众不知道这是一部关于“卫生巾”的电影。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拉克希米”(原型“阿鲁纳恰拉姆”)为造福女性而制造廉价卫生巾的励志故事。

直到2002年,仍然只有10%左右的印度女性才会使用卫生巾,多么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拉克希米婚后,看到妻子在经期时被看作肮脏的,不能进屋睡觉,不能碰到丈夫,每个月的五天里,就坐在屋外,什么事都不做。而且随便用破抹布、纸巾,甚至是木灰当卫生巾。
爱妻心切的拉克希米在医生口中得知,不注意经期安全的印度女性,会出现大量的妇科疾病导致无法生育,严重的甚至会丧命。
但为妻子购买一包卫生巾却要55卢比,妻子嫌贵,不用。这让拉克希米决定自己动手制作卫生巾,结果导致被嘲笑、家人蒙羞,遭受了村里人的谩骂,以及姐妹离开,妻子也离开的惨状。

一个是因为太贵,印度的卫生巾依靠进口(卫生巾关税高昂),高达几美元一包,对于大部分低收入人群来说,无法消费得起。
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印度传统里,女性地位之低,连女人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有一大堆人在阻拦你。
拉克希米在制作卫生巾这件事上,不仅遭遇了重重困难,而且面临着挑战传统的巨大压力。
他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以为姨妈巾里有吸附能力的是普通的棉花,于是多次都失败了,而且在姨妈巾临床实验时,将棉花做的卫生巾给妻子用,遭到拒绝和抵制。

偷摸的送给邻居家女孩,被骂成臭流氓、变态。
最后他自己亲自上阵,穿上女性内裤,带上棉花姨妈巾,在皮囊里装上动物血挂在身上,可是又失败了,弄的裤裆上都是血,结果被骂成了有邪念的变态、有性病。

没脸在村里混了,人人都认为他是神经病,是伤风败俗之人,于是选择离开,但仍然坚持要做一片印度女性都买的起的卫生巾。
梦想在他人看来是幼稚的,但如果实现它,那就会是高尚的。
得知卫生巾里的东西不是棉花,而是一种纤维素纤维,深感无知的拉克希米选择了去一个教授家里当佣人,目的是为了能偷学点知识。教授为了让他知难而退告诉他,造卫生巾要去国外购买昂贵的机器。
反而引发了拉克希米的想象力,干脆造一台制作卫生巾的机器!

最后还真成了,化繁为简,把卫生巾机器复杂的原理拆解成:研磨、压缩、包装与消毒四部。
做成卫生巾后,销售成了一个大难题,去给女性推销卫生巾仍然会被视为伤风败俗的变态狂。
这当然是气话,当歪打正着遇到了美女合伙人帕里,帕里也成为了他第一个顾客。
开始遇到困难时,自暴自弃,甚至愤怒,不想做了,就让印度女性跟随愚昧都去死吧。再帕里的劝解后,拉克希米决定坚持下去。

帕里是城里人,受过高等教育,社会地位不低。一来二去,俩人成为了朋友。
在帕里的帮助下,拉克希里获得了发明比赛大奖。而且希望拉克希里注册专利,能发大财,结果被拒绝,而且允许机器被山寨,只希望造出物美价廉的卫生巾,不忘初心。
这个初心把帕里感动到了,决定放弃优渥的生活,去农村帮助希望拉克希推销卫生巾。并且制定了一套商业模式:用机器吸引那些饱受家暴的底层女性来做工,卖掉卫生巾拿提成。
这一下子就把卫生巾事业铺开了,有点像是加盟。
让女性都用的起卫生巾,解放了女性每月五天的无所事事,一年能多出两个月的生命。
看到这,感觉这特么才是女权解放运动啊!
帮助女性经济独立,自力更生,勇敢的对家暴说不。

反观我们,很多人谈女权色变,网络上的女权者动不动就破口大骂,骂男人,甚至骂女人是男奴,24小时刷着微博的骂,不要平权要特权,最后都有一个称号叫做”田园女权“。久而久之,明明为女性发声是好事,结果适得其反,让更多人心生抗拒,甚至制造了很多矛盾,却不能让更多人理解。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说过:批评起不到什么作用,它只能使人采取守势,并促使他人极力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护。
要知道,每个人的受教育水平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像女权者们那样,懂的各种主义。
电影结尾,男主说:“权势之人、强壮之人不会让国家变强,女性强大、母亲强大、姐妹们强大后,国家才会强盛。”
好像俞敏洪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快被喷死了……

而《印度合伙人》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就是脚踏实地,为女性做一些力所能的、最朴素的事,一片卫生巾,一份努力,带来的贡献和进步却是非常巨大的。
这比多少次网络撕逼和批评要来的实在些。
如果类似咪蒙、ayawawa这些人把营销能力用在男女平等、平权上,语言别那么刺激,讲究些方式方法,哪怕用聪明才智做个创意文案,最起码可以让更多人能接受。
但凡女权主义者们不再整天激动的夸夸而谈、破口大骂,做点实事,少些抨击,结果会不会更好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