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 文案
黄河黄,长江长,大江大河是故乡。
江、河、湖、泊、海不仅浇灌了中国五千年农业成长,促进着中国五千年水运的发展,也滋养着中国五千年文明进步,更造就了中国人博大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为驾驭江河,自尧舜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便与各种水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155年间,中国就发生了1029次大水灾,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
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的改道26次,大致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水灾波及范围25万平方公里,北抵天津,南达江淮。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平均每十年一次,湖北省境内的江汉干堤决口达186次。
20世纪以来,中国更是爆发了三次特大水灾
1931年入夏后,江淮流域大雨不止,长江、淮河、汉水、运河同时泛滥,16个省672个县受灾,三分之二的中国被无情淹没。受灾人口达1亿人。受灾农田面积3.5亿亩,全国死亡约400万人,经济损失达22.54亿元。堪称20世纪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水灾。
1954年6月至7月,雨季提前到来,梅雨期旷日持久,暴雨频繁,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爆发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自技江以下约1800公里的河段,水位突破历年最高纪录,洪水位持续时间特长,洪水总量特大。这次特大洪灾造成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123个县市受灾,淹没耕地4755万亩,受灾人口1888万人,死亡3.3万人,京广铁路不能正常通车达100天,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1998年,长江流域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又一次爆发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而嫩江、松花江同样遭遇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1998年,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沿江潮位高涨,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长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计359公里的河段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鄱阳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发生大洪水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长江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你会看到大禹在洪水滔天中“身执耒臿,以为民先”,你会看到李冰父子引江分流、凿岩筑坝,你会看到千千万万的解放军战士,面对滔滔洪水,以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大堤”,你会看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身犯险,深入抗洪一线,指挥抗洪斗争· · · · ·
面对洪水,中华民族以勇敢直面的巨大勇气,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在一次次洪水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们不但能夺取抗洪救灾的最终胜利,还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