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同学都火了!王晓晨:不够红,就等于混的惨吗?

在刚刚结束的《我就是演员》中,有一个名字因为没能走到最后,常让人大呼可惜,她就是演员,王晓晨。
9岁离家,15岁拒绝中国戏曲学院保送资格,16岁考入上海戏剧学院,一毕业就接触了像蔡艺侬、于正这样的影视巨头。入行十年,天赋惊人的王晓晨,拍摄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我的!体育老师》、《大好时光》、《你好,乔安》……

不过,比起“王小米”、“茅小春”、“倪好”这些角色的深入人心,王晓晨本人似乎永远“藏”在了作品背后,甚至曾被各大媒体归为“戏红人不红”的尴尬女演员。直至最近忙总关注到王晓晨登上了《我就是演员》的舞台,她的名字才终于频繁成为社交平台的话题中心。
在“演员”的舞台上,王晓晨回忆说进入演艺圈多年,最让她心痛的一句话是:
“你们班的同学都火了,你看看你现在混成了什么样子?”
的确,王晓晨上戏的同学们,很多都是如今热搜上的常客:郑恺、陈赫、江疏影、王传君、杜江……与他们相比,王晓晨大概谈不上“火”。然而,真正让她心痛的,并不是与这些同学之间的流量差异,而是人们对演艺行业的错误认知:不够红,就等于混的惨吗?

在当下这个大多数人只关心咖位,和商业利益的娱乐圈里,王晓晨的诉求有所不同。她更希望人们记住的是她的作品,她的角色。至于本人红与不红,她没有太大野心。
毕竟,生活中的王晓晨原本就是很淡泊的姑娘。比起在各种所谓的“资源”间左右逢源,她更愿意读一本喜欢的书,暂时“逃离”暗流涌动的娱乐名利场……
忙总:经常被拿来和上戏的同学作比较,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王晓晨:我想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就是他们很好,他们过了他们想要的生活,我为他们高兴。但是,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也不是我想选择的生活。
坦白讲,我对名利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我对好的作品、电影、文学,是兴奋的。我喜欢我在角色里面,那时候喊开机,我是有光芒的。

忙总:会有感到焦虑,迷茫的时候吗?
王晓晨:我觉得每个女生到了一定年龄段,都会有迷茫期。我刚刚读完一本书,是木心先生的《哥伦比亚的倒影》,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常常不知该如何是好。”

回头想一想,真的是这样,常常我们都不知道该怎样,会不停遇见问题,不停解决问题。所以我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增长自己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要有长进,还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忙总:有媒体曾写过你说想离开演艺圈,当时是怎样的心境?
王晓晨:曾经我会想,是不是不太适合这个行业,想去美国留学,但有个戏的导演来找我说,能不能把这个戏拍完再走,可能就是命运的安排。

那个戏拍的特别惨,76天里要拍完1100场戏,整个把我脊椎累成一个S形,有一天在现场就站不起来了。后来医生说要给我做手术,整场手术我都没打麻药,非常疼。当时我体会到,人真正的痛,哭是没有声音的,只有眼泪,连呼吸都是疼的。做完手术医生跟我讲:“你回去休息吧,四天,要么你能再站起来,站不起来的话,未来你可能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
那会儿我就在想,如果只剩四天生命,我该干嘛?我感觉内心里面最想干的事情,是把我剩下的戏拍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心里面对这个舞台,是有渴望的。所以从那之后再发生任何的事情,我都不会改变初心,不会放弃这个行业了。
忙总:所以演员们的光鲜背后还是有很多辛酸的。
王晓晨:一定会有的。你是常人,又不是一个圣人,自然会有七情六欲,会有自己的情绪点。虽然我可能还没到那个年龄,但我真的想说应该多一些戏剧,是给四五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演员。我们应该多给这些阅历丰富的演员机会,让她们能阐述内心。虽然人们常说演员是吃青春饭的,但我们现在既然能给男演员无限的包容,也希望能给女演员一些宽容。
忙总:为什么喜欢读书?
王晓晨:我从九岁开始就离开家了,所有的三观,心态心智,都是自己摸索着前进,所以我一个人生活这么多年,一定会有夜灯下的孤单。喜欢读书,也是因为对现实不足的一种逃避,一种充实。 就像喜欢演戏一样,它可以让我有那么片刻是逃离现实的,我可以存活于其中,活在另外一个人的世界里面。

我对其它的事情不敏感,比如逛街、夜店、喝酒……有人会说都多大了,要多出去社交,那我说我对男人的兴趣还不及对一本书。有人听到会觉得“这人神经吧”,但这是我的真话,我能在书中看到兴奋。当然我也没有办法说我永远都是这样,我只是阐述现在这段时期。
忙总:学习新东西跟年龄有关系吗?
王晓晨:我还是想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杨绛先生80多岁还在写书,出书,那人生有什么不可能,我都想着将来我老了以后也要像杨绛先生一样,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多读书。

忙总:你希望你的作品带给大家什么价值?
王晓晨:我不太希望作品能给我自己带来什么价值,比如一夜暴富,一夜爆红,这不是我要的。
我只是希望能给观众,第一带来正能量和欢乐,另外一点是,希望他们能够在角色当中,影射到自己,还有看完这个电视剧,是否能够在心里能够反思一些什么?我觉得这才是有价值的作品。
忙总:你怎么评价自己?
王晓晨:我是一个怀揣着艺术家灵魂的巨婴。我从九岁开始学京剧,更小的时候还学舞蹈,后来又学表演。我喜欢任何有关于艺术的东西,还喜欢文学,就是我感觉我的灵魂深处对艺术有向往。
为什么说我是巨婴呢?就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我对生活还是保持纯粹,有无穷的新鲜感。这种纯粹和新鲜,我感觉无论经历多少事情都改变不了。所以这么来评价自己,对当下我来讲比较合适。
忙总:你希望外界怎么评价你?
王晓晨:我希望外界不要评价我,外界去评价我的角色就好,喜欢不喜欢,都可以,我都可以接受。但是我不太希望外界评价我,和记得我,我的想法有点不太一样。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刚刚参加完演员这个节目,常常会听到很多演员会说“大家一定要记得我啊!”这给我的感触特别深,就是大家追逐的东西不太一样,我不太希望大家记得我,不太喜欢把我生活中一些事情,比如排练,展现给观众看,我就希望把我的作品呈现给观众,大家看角色看作品就好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
忙总: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王晓晨:首先,还是会更认真和谨慎去完成好的作品,因为做演员的寿命就这么长,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更好的去完成一个作品。
另外就是我人生的规划,我一直说我的梦想是相夫教子,我从20出头就这样的想法,但现在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比如以前我很喜欢小孩,现在我依然喜欢,但是更多我会去想,能否去承担,小到一日三餐,大到生命的延续,这些都要想清楚,以前不会的,以前只有本能的母性,现在就更加的理性。所以在自己不够优秀的时候,也在想要不要去做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