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记忆法
因为笔记本用完了,而书还没看完,所以在这里写写读书笔记,多为摘抄。
凯文·霍斯利《超强记忆》第10章 名字记忆法
我们是否能记住他人的名字和记忆力好坏无关,而是方法问题。
要内心有动力,并对他人的名字以及如何把名字标签化感兴趣。
4C原则——
1、关注度(Concentrate)
当你碰到一个和自己同名的人,你肯定能记住这个名字,因为对你来说是有具体意义,总是和你联系在一起。如果你对遇见的每个人都采用这个基本策略,就能记住他们的名字。
差不多十年前有次同学跟我说,他们班也有人叫jiahui,不过字是佳慧,姓谭,还是女生来的。虽然一直无缘认识,甚至没见过面,可我却一直深深记住了这个名字。
互相介绍时,适当放慢一下节奏,确保听到对方的名字,再复述确认,还可以请对方拼写出来。
当你对别人感兴趣时,就会乐意倾听他们的名字。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不仅可以更好地记住人名,还可以提高你的社交智力。
2、创建(Create)
我们能够记住人的相貌,有时却记不住名字。因为相貌是图像,名字是听觉,前者比后者稳固。
为了记住名字,我们必须在大脑里先生成一幅图像,把名字关联起来。赋予名字越多的关联和意义,就越记得住。
一些人的名字自然就可以生成一幅图像,例如孙杨——皮肤白,个子高,想象成大白杨;胡歌——会唱歌的演员。
只要发挥一点创造力,任何名字都可以被赋予一定的意义,并生成图像。
3、关联(Connect)
记住: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已知和未知信息之间建立关联。
(1)比较关联
准则:用长期记忆里熟人的名字来记住短期记忆里新认识的人名。
把一个陌生人和认识的人联系起来。比如我刚认识一个陈超,我就想起初中的一个也叫陈超的同学,因为陈是大姓,超字多用于男孩,所以简单易记。虽然多年没有联系,但我却一直记住,现在来一个同名的,那更不难记了。
通过比较两个人的同一个特征,你的注意力会比之前更加集中,因而建立了一个较强的关联。也尽可能多地去比较不同的特征,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为完美的回忆建立长期记忆。
好处:记住新认识的人,同时加强对原先认识的人的印象。
(2)脸部关联
准则:每个人的脸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的特征,把名字和突出的特征联系起来。
比如一个叫珍妮丝(Janice)的蓝眼睛女士,想象:珍妮丝听起来像冰链(chain of ice),与她的脸部特征建立联系,想象一串冰(a chain of ice)从她的蓝色眼睛里飞出来。
注意:永远不要告诉对方你脑子里想些什么,这是非常私人的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受到冒犯。
常见问题Q1:如果碰到四个人都有挺拔的鼻子该怎么办?
答:寻找突出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对方的长相,这是我们之前很少做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在见面的时候,其实从未仔细观察过对方。这个特征更多的是用来引导你去关注对方的其他相貌特点,然后把它和名字建立关联。我曾经做过一个演示,用这个方法在半小时内记住了100个人名。当你碰到100个人的时候,你会使用很多相同的特征来记忆,但令人惊奇的是,我从没有把他们混淆过。
Q2:我可以把名字和衣服关联在一起吗?
答:可以,但是只有当你同时也注意脸部特征的时候才行。人们的衣服会换,但长相独一无二,不会有太多的变化。
Q3:如果我发现一个名字很难生成图像该怎么办?
答:你可以想象把名字写在对方的额头上,确保大脑里有一支大大的红笔,这些想象都和你的创造力有关。
(3)会面地点关联
当我们和别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同时也很容易记住当时见面的地点。
把对方的名字和见面地点建立关联,并用旅程记忆法配合。
比如在餐厅遇见一位叫萝丝(Rose)的女士,想象餐厅里面有餐桌,餐桌上放着插着玫瑰(rose)的花瓶,当你想起这个地方时候就想起这位女士。
4、持续运用(Continuous use)
为了能够永久记住,还需要不断地去使用。
(1)讨论。名字怎么拼写,有什么具体意义。
(2)在交谈中使用。你谈论这个名字的次数越多,就可以把人名直接储存在长期记忆里。
(3)自问自答。暗自问自己:“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来着?”回答后再次确认:“这感觉对吗?”可以用一整天的时间去尝试加强这种关联。
(4)回顾。在你的日记、电脑或手机上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来储存你想记住的人名;邀请对方加入你的社交媒体。
下面是关于这章的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