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江仙 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临江仙 柳絮》
这些时日,突然想起了宝钗这首词。
我读红楼原著比较晚,大三那年才看完前八十回,高鹗续本更是还没来得及看。从小到大,读了几次儿童简化版,看了几遍87版电视剧,听了好多解读和故事。带着这些刻板印象,成年的我翻开了红楼的书卷,去探索宝黛钗等红楼众人原本的样子。名著常读常新,感悟太多,我这个入门者不能一一道尽。但是,书中给我最多意外的,无疑是宝钗和宝钗的诗词。书中各位主角的诗作不乏名篇,更是他们的性格表达。其中这首词,把我惊艳到了。
红楼是悲剧,浮华未去,大厦将倾,读来总有种压抑的沉闷感。然而这首词一出,心头不由畅快。不同于红学家们热论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句,“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红楼不是一段简单的爱情故事,黛钗对立也从来不是简单的情敌关系。我的理解中,黛玉和宝钗,更像是两种处世态度的对立,只有不同,没有对错。其实从诗社伊始,众人起别号就可以看出心志。无疑,我喜欢书中的黛玉,九天仙草降人间,身处凡尘难掩脱俗,无愧为宝玉的soulmate。我也喜欢书中的宝钗,天边又如何?俗世又如何?她自在那里。黛玉是出尘的“潇湘妃子”,是仙子。宝钗是入世的“蘅芜君”,是君子。有人拿“冷香丸”举例,说宝钗外热内冷,可是你看那些诗词,“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怎会看不出她内心的火热?可是,那种愤世嫉俗的火热被现实和失望包裹,被传统和礼教压抑,她选择了做大家眼中端方聪慧,淡然处事的宝姑娘,或许从这个角度来说,她也是冷的,孤高的。“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柳絮无根,但就注定“随逝水”、“委芳尘”吗?内心坚定,自信乐观,这不是值得称赞的吗?
一时兴起,没想到写了这么多。毕竟对红楼了解不多,喜爱也不多,万一有什么错漏,就当胡言乱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