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的“职业”观念2
22.随着路德渐渐深入琐碎的世俗事务后,他对世俗事务的评价越来越高。但是在个人从事的具体职业中,他认为按照神的意愿为别人安排待定的义务是履行上帝的旨意。当宗教狂发生冲突,农民爆发骚动之后,路德将上帝使个人所处的客观历史环境看作直接的表达上帝意志的手段。他越来越强调上帝意志的作用,,尤其是这种意志对生活中具体事件的影响,使他越来越依照上帝旨意的概念出发,对传统主义进行了解释。每一个人都应该永远安守于上帝赐予他的身份地位和职业,并且将自己的世俗活动限制在生活中某个特定的职业范围内。由于路德的经济传统主义深受保罗那种淡漠世俗的思想的影响,后期逐渐具有强烈的信奉神意的色彩,即将绝对顺从于上帝的意志与完全安于现况同日而语。
从这种思想出发,路德并不能在世俗活动和宗教原则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或者任何根本性的联系。因为路德承认,教会唯一的准绳就是教意的纯正性,而这本身就成为了他发展任何新的伦理观念的障碍,再加上他的这种态度在20年后越来越坚决,使他在这一点上已经毫无挽回的余地了。
因此,路德的职业观念仍然属于传统主义的。他所谓的职业,指的是人们不得不接受却又必须使自己适应的神所注定的事。这一点将当时存在的另一思想,即从事职业是上帝为自己安排的一项任务这一思想压倒了。随着这种思想的发展,正统的路德派越来越多地强调这一点,因此,当时存在的唯一的伦理观是消极的,也就是世俗的工作不再低于苦行的活动,人们崇尚服从权柄,安于现状的思想。
23.不能轻易认为教派的创始人或者代表人物把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看作自己终生工作的目的,我们也不能轻易将他们中的哪个人对世俗物质利益的追求看作自身的目的。这样一来,我们便将这种追求着看作具体肯定意义的伦理价值了。
我们必须记住一点,伦理观念的改革从来就不是什么宗教改革家(这里指门诺,乔治·福克斯和卫斯理)真正关心的问题。他们不仅不是道德文化团体的创立者,也从来对人道主义的社会改革或者文明理想规划做出什么贡献。他们的工作重心仅仅是灵魂的救赎,因为他们的道德理想及其教义的实际效果的建立基础,而且也是纯宗教动机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宗教改革的文化后果在很大程度上(或许我们重点研究的这些方面上),是那些改革家始料未及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想达到的标准。这些结果通常距离他们本人所想达到的目的很远,甚至是相反的。
24.。没有必要坚持这样一种愚蠢的教条主义的想法,即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仅仅是在宗教改革的某些作用下产生的结果,甚至可以说,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的理论,完全是宗教改革的产物之类的论点。然而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在宗教改革之前,资本主义商业组织的某些重要形式早就存在了。事实上,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对这种论点的有力驳斥。相反,我们只是想弄清楚,宗教力量是否影响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质的形成以及在全世界的量的传播,并且是在什么程度上达到这种效果的。进一步说,从宗教力量中,我们究竟能找到哪些体现资本主义文化方面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