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和子女啊
温馨提示
文章内容可能包含对影片《狗十三》的剧透。另外,最近周围的人几乎都在感冒,你们要多喝热水、多睡觉啊!!!
电影《狗十三》里有几段剧情让我眼泪糊了一脸。
一段是李玩因为拼命寻找走失的狗狗爱因斯坦而和父亲爆发冲突,李玩的父亲忍不住抽了她一耳光,然后掐着她的脖子数落她,让她向爷爷奶奶道歉,承认自己在胡闹。
一段是全家给弟弟昭昭过生日,而直到宴会前父亲才告诉李玩昭昭的存在。两岁的弟弟被父亲抱着,亲人们嘴角上扬,唱着生日歌,视线都在昭昭身上。个子不高的李玩被挤在人群外,勉强笑着跟着唱,最后没办法,只能安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寞地看着热闹的人群。
一段是李玩父亲载她回家。李玩物理竞赛得了大奖,可以保送高中。父亲高兴,可以满足李玩任何要求。李玩问父亲因为咬伤弟弟的假的爱因斯坦被送到了哪家狗肉店,父亲就带着她去了流浪动物收容中心,可到的时候假的爱因斯坦已经死了。虽然狗死了,但知道父亲并没有按继母要求将假的爱因斯坦送到狗肉店,李玩向父亲说“谢谢!” 这时,与父亲离婚的妈妈打电话过来问候,父亲很开心,夸着“我们的娃聪明!” 挂了电话,李玩问父亲当年与母亲是怎么开始的。在《再回首》的车载音乐中,父亲突然哽咽,说不出话,只能伸手盖住李玩的眼睛,终于爆发的哭出来。

“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子女和父母,谁都没有经验,谁也不比谁容易!” 出了影院,脑子里蹦出了这句话,久久不散。
本科学《发展心理学》时,其中讲到父母在亲子关系中会经历的几次分离焦虑。
第一次是子女开始上小学,相比幼儿园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对同龄人更感兴趣,父母不再是唯一、全部的关系。孩子从吃喝拉撒全要靠自己、完全依赖家庭慢慢地走向学校等新环境,开始建立与其他人的关系,当孩子最喜欢的人开始出现老师、同学等时,对很多父母来说,会有一种复杂又微妙的感情:为孩子能顺利建立新的社会关系而高兴,但又对孩子不再百分百依赖自己而失落。
第二次是子女经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经历着剧烈的身体发育,体格越来越接近成人。同时,他们也在进行着激烈的自我认同,从孩童角色往成年人角色转变。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愿意被当成“孩子”,而在父母眼里“孩子”就是“孩子”,你孩子听大人的话就好。因而,很多孩子会跟父母发生冲突,或不愿沟通选择沉默,父母则会经历强烈的失控感和被挑战感:孩子越来越往自己无法想象的方向去了。
第三个阶段是子女上大学、工作、组建自己的家庭。对很多人来说,上大学才是第一次完全脱离原来的家庭环境,需要自己习得各种生活能力,构建属于个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能插手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工作后,父母能“牵制”子女的经济关系也不存在了,终于,父母意识到子女不需要自己也能独立生活了。突然没有了为子女奋斗的人生目标,父母往往会无所适从,需要重构生活重心,这个时候,他们才有机会将关注再次转回到伴侣,再次互相陪伴。
坐在课室里的我,大一,刚成年不久,第一次离开家。“爸妈应该还没有分离焦虑吧,因为他们还有弟弟呀!”
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集,作为二女儿的德善总感觉父母更偏向姐姐和弟弟,非常委屈,哪知晚上回家,看到了在小卖部准备好蛋糕等着帮她庆祝生日的爸爸,他向德善道歉,让她感觉到了偏心,他说“爸爸我啊,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我的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另外有一集,德善的奶奶过世,跟着父母回家奔丧的德善哭得很伤心,然而包括父母在内的奶奶的孩子们却都还在有说有笑谈着日常琐事,她很生气,直到远在国外的大伯赶回家,原本还在叽叽喳喳聊天的大人们,突然就抱在一起痛哭起来,呜咽着“该怎么办哦,我们没有妈妈了。”
之前看过一个信息,说人类的幼崽是整个自然界里父母需花费最长时间养育才能独立生活的物种。在长达数十年的时光里,子女从抱在怀里的软乎乎的小肉球,慢慢长大长高长壮,而父母则逐渐生出皱纹,长出白发,佝偻了身子,子女又会变成父母,不断重复着这样的生命轮回。
龙应台《目送》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我想起,有好几次我从梦中哭着醒来,因为在梦里梦见父母即将离我而去,而我总不愿意接受事实,只能用痛哭强行中断故事的走向,睁开眼也还是无比伤心。
我的父母并不完美,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比如他们认为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到了年龄找个差不多的人结婚生子就行啦!我当然也不是完美的女儿,我不听话甚至叛逆,我想要继续接受更高的教育,我还在思考婚姻和关系的意义。因此,我们虽然没有你来我往的大声争吵、指责和暴力,但在看似平和的关系之下,则是充满着各种无形的张力,我们彼此在相互撕扯,直到父母子女的缘分结束。
虽然,我目前的人生只有为人子女的体验,但我也会思考,如果我成了某个孩子的妈妈,我希望和这个孩子建立怎么样的一种亲子关系呢?“我不想TA经历我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经历过的痛苦和伤害。” 相信同样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你,内心必然也是有着这样强烈导向的。比如,对我而言,不管TA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都会非常爱TA。
但怎样做到"我不想TA经历我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经历过的痛苦和伤害"呢?我想,首先要明白父母子女终归只有陪伴上半生和下半生的缘分,所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父母子女关系。再者,不管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永远要在尊重对方和自己都是独立生命个体的基础上,保持自察、反省和学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给父母和即将为父母的:时常回想你听到那个你期盼已久的小生命降临人世的嘹亮哭声以及你笑着笑着哭了,哭着哭着笑了的喜悦!

往期相关:
图片来源于豆瓣《狗十三》页面和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