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野梨樹》
繼《冬眠》後,我又再一次處於精神不濟之時,看錫蘭作品~《野梨樹》(其實我本來是看《羅馬》的,但畫面和聲音對不起來,看了20分鐘後不得不放棄) 錫蘭的電影,永遠有錫蘭的印記。大範圍的空景、荒涼的草原、蒼茫無盡卻不絕望的大片雪景、流暢的運鏡、大片段的文學對白,以及深刻的人物描寫,還有對大自然的環境音、自然光線的執著。看錫蘭的作品,是折磨也是享受,是驚豔更是愁愴。所以沒有睡飽真的很難堅持 《野梨樹》從對村莊絕望的生活控訴、文學創作的思辯、古蘭經教義的詮釋,以及父與子間的緊張關係,一步步建構錫蘭的價值觀,還有對家鄉及土地的愛。 看完是悲傷但沒有絕望,是深刻也是令人回味無窮。我喜歡這部勝於《小偷家族》,對我來說《野梨樹》不論在藝術上、喻意上還有內容的廣深度上,都高出《小偷家族》一大截。沒有拿到金棕櫚,可惜了。 #我就是錫蘭的腦殘粉 #看見阿巴斯解構的哲學 #少了阿巴斯的寧靜 #更多文青的憤怒 #說明錫蘭還是很年輕的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