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哪位导演的全部作品?
查看话题 >王家卫:庙堂里、墨镜下的,是一种高级审美

文|三千岁
王家卫的电影是一个具有独特的,或者说是虚无的世界,虽然根据影片不同时代的设定、空间的设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写的世界总是一样的。
这是张国荣给王家卫的评价。
从小和母亲一起看电影的王家卫,电影有着浓郁的欧洲风格。所有的十部电影都有一个同样的价值观,一个时空的探索以及一个时代的缅怀。
有着香港理工学院美术系的知识拼图,让王家卫电影有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王家卫身上有两个显著的标签:一个是墨镜,另一个是无剧本。
王家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一个在公众场合总是带着墨镜的人,这不是耍酷,真实原因则是患有眼疾。
刘嘉玲曾说,和王家卫合作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因为他会用胶片帮你排练,着实奢侈。
从票房毒药到香港殿堂级大导演,再到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王家卫却只用了区区十部作品,且都是四字片名,精益求精到以及偏执到令人发指。
东邪西毒是在2009年王家卫为纪念张国荣,重新剪辑了一个终极版,在世界巡回上映。
今年,《阿飞正传》重映,这部电影对于王家卫实在意义深重,它不仅确立了王导的影像风格,也让他在当时收获了“票房毒药”的恶名,一时间,各路投资人不免对他敬而远之。
也正因此,1992年,为消除魔咒,王家卫和刘镇伟联合成立泽东电影公司,意欲在电影世界中留下自己的江湖传说。

1988年导演处女作《旺角卡门》正式开启了个人电影导演之路。
看一段台词:
那次我和他约会回来遇见你的时候,你好像很瘦得样子,你说找到那个杯子了。后来我们在码头见面了,其实我看见你之前扔了一个东西,不知道那是不是爱情。
那晚上的灯很暗,我连电话亭上办证的广告都没看清,所以也没看清你模糊的脸。后来我在楼梯口徘徊的那些记忆……绝对是我的幻觉。

曼妙如玉,曼玉。王家卫镜头迷离、虚幻、渐离的风格在第一部里就已形成,一发不可收拾。台词诗意,朦胧、暧昧。这一切似有些影像的洁癖,任何粗枝烂叶都休想玷污了画面。
情话总能说的那么诗意而浪漫,缠绵在心口,飘浮在空中。只听一次,就醉了。
1990电影《阿飞正传》28年后的今年又得以重影,我依然记得四年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那只鸟的故事。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从一开始飞就可以飞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实他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这只鸟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张国荣真是风华绝代,似乎从一初始就错过了他最风靡的年代,而等了几乎二十年后,才开始慢慢欣赏。他的面容是引人的,常常无情,却又有孩子般的无辜。
正是这样的神气让女人们奋不顾身地自愿来投,也让人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忍苛责了他。
阿飞对女性的看法有根本性的错误,他常常将自己比喻成无根鸟,这只鸟永远在飞,一生只落地一次,那就是他死的时候。
我表示很喜欢这样的比喻。略带悲观伤感的情绪暗合了阿飞的命运,但走不出宿命,出生后(被母亲抛弃)就和命运扳手腕,永远处于下锋。
影片若即若离的情绪宣泄、朦胧化处理以及去故事性,强调影片的整体语境的电影理念贯穿始终。
1991年的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竞争异常激烈,李安的《推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关景鹏的《阮玲玉》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同台竞争,最终王家卫力压群雄,获此殊荣。
1994年电影《重庆森林》里没有加州刺眼的阳光,但林青霞和王菲都戴着墨镜。林青霞是为了躲避世界的窥探,而王菲的墨镜,俏皮又可爱——好像十字军骑士身上大写的红十字:那是没有实用功能的装饰,代表着她对现实世界的拒绝。

电影中重复着符号式的场景,有着大录音机的外卖店,梁拥挤的家,仅能两人走过的小街,拥挤的人群,一切嘈杂,只有到了两人的对话才终于宁静,这苍茫慌张的笑,如同孩子。
其实有时我们追求的,不在远方,也许在我们的一转身,便可看到那人,如此而已。
1994年电影《东邪西毒》让我发现王家卫对银幕的左下角右下角比较热衷,类似于足球教练要求运动员要利用好每一寸草坪一样。
倒叙与环形结构映衬,形式上的复杂逊于错综的人生,沉重的脚步难以化开情感的郁结。对传统武侠电影来说是个颠覆,江湖人物不再是传奇,在这里我发现了一群有血有肉的面孔。

无论是角色关系还是剧情发展,都会因剪接的手法而被打乱,王家卫称这种非线性叙事结构的灵感来自于曼努埃尔普伊格的作品《布宜诺斯艾利斯事件》,剪接不是在塑造,而是在打破。
1995年电影《堕落天使》剧中的人物都抛开职业、性别以及传统的世俗观念,很随性,台词较为考究。
王家卫将事态朦胧化的处理往往依托于零碎的剪切、广角镜头与别具一格的构图技巧。呈现在眼前的就有恍惚、冷漠、淡淡的忧愁的效果。

这一部可以算得上是《重庆森林》的姊妹篇。浓烈的色彩,摇晃的镜头,梦一样哀伤的音乐, 短焦广角镜头下那个变形的世界,像林夕的歌词,华丽而空洞。
窗外急驰的夜行列车载着一厢灯光驶向永远的未知。每个人都在渴望相拥的温暖,每个人与每个人眼神交错,却只有擦肩而过。
同年王家卫为日本时装设计师菊池武夫拍摄了一部短片《wkw/tk/1996@7'55''hk.net》,片名的意思是王家卫”wkw“,菊池武夫”tk“,上映年份”1996“,片长7‘55",香港“hk" 。
1997年电影《春光乍泄》是第一位获得戛纳最佳导演的华人作品,奠定了王家卫在世界影坛的地位。那个堪称壮观的印有尼加拉瓜瀑布的灯让我记忆犹新,张国荣这个忧郁的男人似乎是天生的媚骨。

有人评论,《春光乍泄》是王家卫在技术上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不可否认的是,“艺术技巧是将想像力创造的意象最终固定并赋予塔物态和形式的能力”。然而,当情感跳出技巧的框架后,技巧便成为了不落痕迹的浑然天成。
1998年,王家卫给摩托罗拉拍了一个广告《Motorola》,王菲主演。还是迷幻风,王菲也没有走出重庆森林。
2000年的《花样年华》是千岁最喜欢的王家卫的电影。画面感很强,很温馨。我本人在看完后很纠结,纠结于影片中的人生一如现实的再现,有多少人能够彼此保留相互想念的美丽。

“如果有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我捏了把汗,直到确定她不会跟他走,才放下心来。圆满终会是最大的缺憾,而缺憾的美感却更能震撼人心。
真正的爱情,就活在这岌岌可危的缺口里。如果圆满了,我会微笑,但会叹息。而现在,我叹息了,却会长久地欣喜和铭记。
同年《花样年华》主题曲,张叔平用老上海电影剪辑成的一个2分钟MV《花样的年华》 。
2001年为宝马汽车拍了一个八分多钟广告《跟踪》。
2002年为法国鳄鱼品牌拍摄了广告《邂逅》以及为DJ Shadow的单曲Six Days拍摄的MV《六天》。由于平台只允许上传三个短视频,后台回复“王家卫”获取资源合集。
2004年的电影《2046》在音乐方面永远是最好的佐料,无论是原创音乐,或是他精心找来的老歌。
《2046》原声部分,依旧请来《花样年华》的主旋律原作曲家梅林茂 ,成功谱写多首原创音乐;而曾与德国电影大师法斯宾达(Rainer Werner Fassbinder)长期合作的配乐家皮尔若班(Peer Raben),则特地跨国贡献两首曲子。

每个人心里都有最疼最柔软最隐秘最温暖的地方,也许我们把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给了别人,也许我们把最疼最隐秘的地方留给了自己。
也许我们某天也能王家卫一样拍部电影送给自己.其实我们时刻沉浸在自己自编自演的电影里,只是太多时候我们忘了我们究竟要表达的是悲还是喜。
同年王家卫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史蒂文·索德伯格合拍了一部电影《爱神》,其中王家卫部分叫做《手》。

电影《手》讲的是1960年代的香港,年轻的裁缝多年不计回报地爱着交际花华小姐的故事,影像华丽,充满了质感又略带伤感。
2005年拍了迪奥的广告《活肤驻颜》,主演是莎朗·斯通。
2007年又是三个广告:兰蔻大眼明星睫毛膏《Hypnôse》、兰蔻香水《魅惑》,迪奥午夜蓝毒香水《午夜蓝莓》,风格依然是很王家卫。
电影《蓝莓之夜》整部电影交叉着梦幻的光线与镜头,现实中爱情的种种细节与导演与众不同的观察方式,王家卫真是情场老手。

裘德·洛每天在自己的小店里,迎来又送走过很多落魄男人,失意女子。每当灯火阑珊,总有一些归途茫然的天涯浪子或沧海怨女,推开那道迷幻之门,继续喝高或喝高了继续流落街头。然后留下一串钥匙,悄悄离去,不知去向。
2007年王家卫为庆祝戛纳电影节六十周年而拍摄的三分钟短片《穿越九千公里献给你》之前文章写过,也有视频,大伙可前往观看。
还有,为飞利浦拍摄电视的一个广告《只有一个太阳》。

2008年《东邪西毒终极版》是王家卫历时四年将前作《东邪西毒》重新剪辑而成,为纪念张国荣。

在结尾的时候看到他们俩的这段对话真让人心痛。字字珠玑。
感情的事,哪有胜负。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全盘皆输。得到得不到的游戏,何必继续。如果人人都像洪七那样,该多么简单美好。
2011年又是一部广告《假面》。

看到这烈焰红唇,哪还有什么诉说的欲望……
2012年在印度乌麦·巴哈旺皇宫为芝华士拍摄了广告《心灵之境》,不长,分上下两回,还有《心灵之境纪录片》。

2013年的电影《一代宗师》是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最近的一部王家卫的电影了,转眼五年过去了,王家卫还是千呼万唤,始不出来。
看一部王家卫的电影,真他娘的煎熬。

如果人生有四季,四十岁前,我的人生都是春天。 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做人也是这样。 暗事好做,明事难成。 宝森不是想当英雄,是想造时势。现在这炉子里,需要这根新柴。 让他搭手多大的面子,姓叶的不识抬举,咱可不要坏了规矩。
叶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给你,往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台。希望你像我一样,拼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
这一串串台词,啥也不说了,千岁给跪了!

王家卫在千岁眼里是一个很爱惜羽毛的人,即便是广告,接受的都是高档奢侈品、香水、化妆品、宝马车之类的。
影像风格一脉相称,我想他的电影风格以及美术格调,也是吸引这些广告商眼球的地方,这叫物尽其用。
十部作品,可以说基本没有烂片。个人最喜欢《东邪西毒》和《花样年华》。王家卫庙堂下的高级审美是一道风景线,靓丽、光鲜而又夺目。
如此影像暧昧、妖艳、邪魅、阴郁、虚空,在一个平行的宇宙里塑造了一座座高塔,看似与现实格格不入,却又远远的遥相辉映,这就是个人魅力。
(关注观影三千岁,后台回复“王家卫”获取高清资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