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密关系”有感
在婚姻里时间上了,总以为一切都理所当然,习惯了依赖对方,对对方的付出理所当然,奢侈于给与感激奖赏,其实亲密关系是变动的,随时可能解散。双方都是追求利益的过程,不能一味地索取,尤其是长时间的婚姻,会麻木,会平淡,会不可避免迎来七年之痒、十年之殇。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婚姻的期望价值,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比较水平,追求的生活标准都不一样,如果不与时俱进,待在自认为舒适的婚姻里,当外面的诱惑增加,自然就会被取代。即使对方对现有的关系满意,仍有可能会离婚,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对于伴侣的去留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替代水平上升,诱惑增加,伴侣仍会选择离开。当前处的前景更加光明,不管怎样他们都会选择离开,这也提醒了自己,如何去提高自身的水平,增加伴侣对自身的依赖非常重要。行为上的祈求、跪舔,这只会增加自己的自卑,降低自己的自信,要学会从行为、气质上努力,要学会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随时可以焕然一新,即使离婚也能尽快脱身。这辈子如果一味从男人身上寻求依赖,后果会惨不忍睹,可能短时间内能被依赖,时间长了,他自然会嫌弃,会离开。
一段婚姻,冲突时不可避免的,随之时间推移,伴侣一方发脾气或情绪化的行为会给婚姻带来危险,累计到一定程度成为抱怨,一段婚姻时间越长,就会积怨越多。当某天他们要离婚时,往往能举出一长串给我们带来巨大痛苦的事情,而不会记得对方的优点,这些愤怒,即使为数不多,也影响深远。因为坏的比好的有力量。所以,要保持满意的亲密关系,记住一个原则需要保持至少5:1的奖赏代价比例。要维持大量正面交流,减少负面交流,婚姻失败的风险也会降低。回想过去,任性的自己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强势,强词夺理,很少去理解对方的想法,很少去做出一些让步,步步紧逼,咄咄逼人,确实制造了太多的代价,每次交流都是以争吵结束,或者没有结果。其实这些都给了婚姻致命打击,虽然这些都不能解释为伴侣出轨的理由,但至少我总结了自己一段婚姻里的不足,从而吸取教训,让自己坦然面对。
为什么刚刚恋爱的人常常感到快乐,为什么有些伴侣沉寂在婚外情里无法脱身,因为新建立的亲密通常包含有知识的增加和能促进自我概念发展的相互关系,这很重要。保持快乐的关键是需要创造性地发现持续你个人成长的方法,寻找新奇的活动和挑战,寻找搞笑和娱乐的方法,单调平庸会让亲密关系变得了无生气,而不断革新和呈现新奇就能把无聊乏味拒之于千里之外。所以,自我成长很重要。要想办法让一段关系不乏味,就要不断增提升自己,提升彼此的兴趣爱好,要学会去给生活增加调味剂,生活处处充满挑战惊喜。当然,认清现实也很重要,如果你认为婚姻会没有争吵,一直幸福下去,那就是太天真了,如果我们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婚姻亲密感通常的发展轨迹,并有合理的期望,不再抱有幻想的态度,能现实地看待婚姻生活,一起面对婚姻里的矛盾,而不是逃避困难,或许日子能更加安逸平坦。每段婚姻都有平淡期,都会有一段满意度下降的时期,最幸福的夫妻是那些对婚姻生活有最现实看法的配偶。所以,以往所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还是慢慢放弃吧,应该要成长起来,努力让自己看清现实。我们无法跟理性斗争跟真理斗争,那就跟自己斗争,当痛苦来临时,更从容面对,不再泪流满面,不再依赖于他的安慰,能自我安慰,就是成功。
婚姻需要经营,婚姻有太多的学问,一辈子都学不完,回想这十多年的感情,我总是患得患失,害怕失去他,无非是自己不够强大,总是表面上咄咄逼人,内心却脆弱得不堪一击。如果有一天,我能强大到别人伤害不到我,能让自己把自己内心填满,或许才叫成长,才叫成熟。感谢生活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人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总要面临各种压力困难,如何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如何让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是一辈子需要学习的。
婚姻不可能一直浪漫下去,浪漫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三年,如果我们已经过了激情燃烧的年代,强求没用,只有说服自己去接受现实,接下来的婚姻生活肯定在争吵平淡厌倦中过完,这是无可避免的,然而如何让争吵成为正面争吵,如何在平淡中偶尔增加点甜味剂,也是需要去学习的地方。如果无法改变对方,那么就从改变自己着手。万事开头难,每天哪怕是一点点,都能让以后的生活发生不一样的改变。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以自我的方式去要求对方,成长的路上如果能一路同行,你该值得庆幸,如果他离开,你也应该欣然接受。接受对方的缺点,同时欣赏他的优点,感激他对一段关系的付出,再细小也要表达感激之情,因为任何人都不亏欠我们。欣赏、感激,如此反复循环,或许能让自己更加乐观,不再悲观生活。努力吧,即使离婚又怎样呢,一样也是要面对,但你一味沉寂在悲伤中,你的懒惰跟松懈必定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麻烦。接受现实,生活除了爱情,真的还有太多需要去追求的东西,爱情来了,我很高兴,爱情走了,我也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独处是一门艺术,学习是一项技能,希望我明白得不晚,未来的路上,与自己共勉,希望可以看到一个睿智、洒脱、宽容、温柔又不失坚强的自己。
© 本文版权归 豆友186894140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